03.03 博物馆里展出的古铜镜为什么只展出背面?

用户4474642174


后来在博物馆工作一段时间,听陈列部的同事讲过其中的原因。正如前面的答主已经说过的,正面是镜面,没有纹饰,而且镜面往往留有很多铜锈,其观赏性显然不如背面的各种各样的纹饰好,所以就没有展示其正面。

其实不仅在博物馆,铜镜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铜镜背面的纹饰上面,因为纹饰包含了年代、图像、文化等大量信息,这是研究的重点。不过,我反倒觉得对于镜面也是可以进行研究的,比如照面的效果,镜面的大小等,可以做一些实验研究一下铜镜的使用方式,比如有些可能是随身携带的,有些可能是“固定”在房间的镜架子上。这样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从铜镜上提取更多的古人行为和文化信息,不知道目前有没有做过相关的研究?

如果想要目睹铜镜正面的照面效果,不妨买一个铜镜的复制品,有的博物馆的纪念品商店是可以买到复制品的。据我所知,湖北鄂州博物馆有自己的生产铜镜复制品的设备,生产出来的铜镜可以“透光”,非常精美,价格也不贵,关键是耐摔!!

铜镜的历史恐怕是所有青铜器类别中最长的了,最早在中国西北地区的齐家文化(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4000来年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当然也有研究者认为那些“铜镜”并非铜镜,而是“器盖”,看似有点儿道理。不过,这么精美贵重的器盖也有点儿不合常理。


别人家的博士


可能有这两点考虑吧:

第一:大部分铜镜的最美部位都在其背面,各种花雕浮刻之类的;正面都是光滑的镜面,游客来了一看全都是一样的,那还有什么看头?

第二,属于民间忌讳吧,这个可能是最多人能接受的原因了,其实近代才拿铜镜做风水镇物用,在古代铜镜就是女人梳妆打扮的日常用品,跟现代的镜子作用是一样样滴,再说,做风水用的铜镜要么“凹镜”要么“凸镜”,平面镜用的反而少。大家可以敬畏,但没必要害怕。


谷雨正生凌


可能细心的朋友们已经发现了,博物馆里展出的镜子,大都只是展示背面,而有些人就有疑问了,镜子本是用正面照人的,为什么要展出背面呢?其实,这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玄乎。



主要是因为古铜镜的看点全在背面,严格意义上来讲,古铜镜展出的那一面,也就是被我们称为背面的一面才是正面,而镜面只是一个具有反射功能的反面。为什么我们要把镜面后面的面称为背面呢?其实它相当于书的封面。


试想一下,如果铜镜以镜面示人,镜面上有一点一点的铜绿,除此之外千篇一律,那还有什么看点。其实铜镜的工艺装饰都在背面,比如汉朝铜镜通常会在背面刻字,唐朝铜镜一般背面会有十分精美的纹理,常见瑞兽。

宋朝铜镜背面则简单粗暴,直接刻着是哪里生产的,然后配以花草图案。有了我的指点,相信大家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物鉴赏能力,能够轻而易举的分辨出我文章中的三个镜子都是出自哪个朝代了,如果扔给你一个镜面,除了看清自己,看不出任何别的东西。镜子在古代并不只是一种工具,还是一种精美的装饰品。因此,无论是刻字还是各种图案,铜镜的背面都比光秃秃的镜面有看头。


历史密探


你照镜子照正面还背面呢?正面有你需要的所以你看正面,而古镜正面既无纹饰又不光洁,而背面有各种美丽的纹饰和各种造型的钮柄,你说你要着那一面?古镜就是背影杀手!

各位另有高见望不吝赐教!

(网拓图,如有不妥联系删图)







龙行有悔


大概是怕像《红楼梦》里的贾瑞一样,照风月宝鉴照出事来吧。

镜,古称为“鉴”。据说铜镜是轩辕黄帝创制的。《轩辕内传》:帝会王母于王屋山,铸镜十二,随月用之,此镜之始也。铜镜被以为是可以除邪避祟的。李时珍《本草纲目》:镜乃金水之精,内明外暗。古镜如古剑,若有神明,故能辟邪魅忤恶。凡人家宜悬大镜,可辟邪魅。有不少古代传奇故事里都讲过铜镜能知兴衰,能照妖邪的故事。

《古镜记》,传奇故事,讲隋代大业年间一个书生偶得宝镜照出人间诡异种种。

铜镜,是一种非常古老、历史相当悠久的古代日用品。早在新石器时代的甘肃齐家文化出土了铜镜,这是目前为止最早的铜镜。到了唐代,制镜业达到巅峰时期,造型款式多样、铸造工艺高超、纹饰题材丰富。为什么博物馆要展示铜镜的背面?

下图为甘肃出土的齐家文化铜镜,现存最早的铜镜。

因为对于参观者来说,仅看外观铜镜的正面几乎是千篇一律,而铜镜的背面简直是别有洞天。铜镜的纹饰主要体现在背面,纹饰的题材极大丰富,有动物、植物、故事、典故、神话、生活……所以看对于古人来说铜镜可以正衣冠,而对于我们来说看铜镜则可以知文化、历史。

也不是没有博物馆展出过铜镜的正面。我在西安的大唐西市博物馆看到过铜镜的正面,如下图。确实没什么可看的。

下图:铜镜正面,大唐西市博物馆展出。


沅汰





众人拾柴火焰高,我是东北总叨叨。

总叨叨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博物馆里展出的古铜镜只展出背面主要有以下原因:

1、博物馆展出的古铜镜,主要是为了展示古铜镜承载的文化价值,至于古铜镜的实用价值,已经时过境迁,失去了实用的意义,所以不需要展示了。



古铜镜的背面,都有精心设计的造型和用来装饰的纹饰或文字,这些文字,纹饰包含着大量的古代人民的生活信息,就像是一本古人的生活日记,每一个人的境遇不同,日记的内容也不一样。




古铜镜也是这个道理,现在流传下来的古铜镜形制各异,纹饰也存在区别,承载的信息也个不相同。



由于这些信息都显示在古铜镜背面,所以就得展示背面。

2、再古代,铜镜除了人们的日常使用之外,还常常被法师方士用来降妖捉怪。当这些使用者逝去的时候,就把这些人生前使用的铜镜,作为陪葬品,一起随主人长眠地下。




当铜镜在地下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洗礼,被人们发现的时候,大多表面已经锈蚀,失去了原本的光滑表面能用来照人照物的功能。



所以说,博物馆展出古铜镜只展示背面一是背面信息重要,二是正面锈蚀而且没有纹饰,光秃秃的没有看点,再者人们认为从墓室里出来的古铜镜用来照人不吉利。所以只展示背面。





总叨叨


在远古时期,那时候还没有铜镜,人们都是以水来照自己的容颜的。铜器发明以后,就用铜盆盛水来照自己。可以说这个盛水的铜盆,就是最早的镜子了。

后来铜镜出现了,它一般是用含锡量较高的青铜铸造的。从春秋战国到秦这段时期,铜镜一般都是王和贵族才能享用的。到了西汉末期,铜镜慢慢地走向了百姓人家,它已成为了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

铜镜始盛行于战国,汉代它的制作产生了质的飞跃。在唐宋时期,它迎来了发展高峰。而到了明清时期,随着近代玻璃的诞生,铜镜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

虽然现在的镜子能够很清晰地照出容颜,但是我们对古代的铜镜仍然很好奇。可是喜欢逛博物馆的人,可能会发现,在博物馆里展出的古铜镜都是只展出背面,而没有展出正面的。那这是为什么呢?

一、最早的古铜镜是作为祭祀礼器出现的

我们都知道,殷商时期是青铜器铸造艺术的鼎盛时期,在各大博物馆里都可以见到那些精美的青铜器,各种器形,各种神兽的造型,用犀利的线条透出狰狞的美。但是在同一时期出土的铜镜,它的铸造技术则显得很单薄。

而且它的正面可能没有经过一定的工艺处理,显得会比较粗糙。很显然这些铜镜用来照面还是不成熟的,那它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在最早的商代,古铜镜是作为祭祀的礼器出现的。

传说东方的殷商民族有一个伟大的女神,也就是太阳神羲和。商代人非常崇拜鸟,而太阳神就是三足金乌鸟。所以说,当时的商代人是有太阳神崇拜的。

当时商朝以东的东夷地区在山东,日照是太阳每天起来第一个照射的地方。从民俗的角度来看,今天在日照地区,还存有太阳神庙的遗迹,民间也组织庙会。

所以在殷商时期,那些铜镜不是用来照面容的,而是通过祭祀和太阳神交流的。铜镜上象征着太阳光辉的纹饰,正是太阳的象征。


而于此同时,象征太阳神的铜镜,可以扫除一切鬼神,所以铜镜也是用来除妖和辟邪的。

二、 年代已久,正面已被腐蚀

古铜镜的主要功能,是古人用来照面梳妆的。当时的铜镜的正面都打磨得十分光亮,虽然比不得玻璃镜子、水晶镜子照得那么清晰,但是还是可以看到基本的模样的。

我们都知道古铜镜的主要材质是金属铜,而在古墓中的铜镜由于常年深埋地下,往往会和古墓中的氧气发生反应,从而产生氧化铜等黑色物质。这样就直接导致了,很多铜镜出土后,它的正面布满了黑色的斑点。

所以古铜镜的正面就不会再平整光滑,反射率也很差。可以说是不怎么能“上得了台面“了。

在这一点上,它的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都大大地降低了, 所以这也正是博物馆不展示它正面的原因。

三、 背面的艺术和研究价值更大

古铜镜的正面大多数都是一样的,基本上没有什么花纹。而它的背面可就精彩了,各种图纹,甚至还有歌舞、车马、历史人物及传说故事等浮雕图像。

最出名的应当是唐代的瑞兽葡萄纹铜镜,它是用盘龙钮,连珠纹将纹饰分为内、外两个区。内区为主纹饰区,以高浮雕工艺塑造了瑞兽,它们有跳跃的,有卧下的,有匍匐的,还有嬉戏的。

当时的工匠把瑞兽的形体塑造的非常形象、精美。不仅把它肥硕饱满的体型塑造出来 了,而且还把它的矫健、活泼、机警,充满生机的神态都塑造出来了。更让人惊讶的是,不管从哪个角度去观赏它,你都会看到,每只瑞兽的眼睛都在炯炯有神地盯着你。

在瑞兽之间,都装饰了累累的果实,还有叶曼也在其间缠绕。并且内区雕刻的葡萄枝也延伸到了外区,内外区的葡萄枝蔓相互交织着。有雀鸟、蜻蜓、蜂蝶,嬉戏飞腾于葡萄枝蔓之间,它们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在这个小小的铜镜方寸之地,却气象万千,反映出一派生机盎然的田园风光情景。这个铜镜的出现,也表明了当时已大量种植葡萄并盛行以其饰纹。

看,这就是古铜镜背后的精彩。从它的背面我们不仅看出了它的铸造工艺,更看到了它所展现的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实力以及文化和外交。这也就是它为什么会以背面展示给众人吧。

一面小小的铜镜,真是凝聚了工匠那颗细致的心。他们用纹饰展现出它的精致,让铜镜不仅可以照人,更是让它在外观上精美有样子,展现出那个时代的美。

看了有书君的介绍,你们是不是也对古铜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呢,是不是也对它的纹饰有了一点点喜欢呢?如果喜欢,可以去博物馆看看,那里有不同纹饰的古铜镜。它们静待更多的人来观赏。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第一,是因为古铜镜的精美纹饰都雕刻在背面,以便人们观赏。

第二,古铜镜的正面基本都是一样的平面,极少有花纹花饰。

重点是第三,从玄学角度来讲,古铜镜历经岁月沧桑,映照了万千历史,特别是一些稀有纹饰的古铜镜更是在历史长河中记录了斑驳的痕迹。

据传说,古人造镜有秘法,阴阳镜就是其中之一,它可照出世间邪祟,让其无法遁形,也可照人心智,辨其善恶。

还有一种古铜镜,叫不上来名字,但相传它可以摄人魂魄,并索于镜中。后人有把它编为故事流传,但这世间哪有那么多传说,基本都有出处。

博物馆里的铜镜基本都是考古发现或极少是从民间获取因此为以防万一,都要翻扣放置,名为欣赏背面花式。当然,其中想必也有避免惹出事端的原因。


玄泽异闻录


历史是一面公正的镜子,昨天看电视剧《天下粮田》,看到铁功南只照了一下镜子就把镜子摔得粉碎,并表示以后再也不照镜子了。他是一个清正廉洁的好官,为了一世的清白,他把自己的儿子也枪毙了。巧得很,古铜镜又叫我来回答问题,说是故宫博物馆一面展出的几面古铜镜都是背面,正面是不允许人随便看的。其实,正面也是模糊不清,那个时候的制镜技术都是这个样子,不像现在这样光洁可鉴,哪一面都是模糊不清的,凡事博物馆的人都是知道的。反正都是镜子,摆着见人,无论是怎样看,都是让人模糊的,那时候的制镜子到哪里都是差不多的,看的时候,你只要睁大眼睛就可以了。这也故宫博物馆的要求,真的,不信你去问问……


6353902879


一般都是风水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