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8 福建茶文化:建盞與天目區別

建盞與天目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在日本的茶文化、陶瓷史體系中,建盞屬於天目的一部分,而且是天目中的最高等級。

而在中國的歷史文化角度和專業人士眼中,建盞就是建盞,它是黑釉瓷,是宋瓷,沒必要去說成是天目。中國其他窯口的黑釉瓷器,也按各自窯口命名就好,用天目等於把簡單的問題變複雜了。建盞產自建窯,是用福建南平地區一帶含鐵量較高的紅土為胎底,含鐵量高的釉料為著色劑,經高溫還原燒製而成的黑釉系茶碗,“建窯”是我國著名的古窯之一,它的製品在宋代已負盛名。天目:據文獻記載,早在宋代,當時遊學我國的日本禪僧們帶回國而傳到日本。日本古籍亦有青兔毫、黃兔毫、建盞、建州垸等記載。15世紀以後,他們把建盞及黑釉器訛稱為天目,時至今日“天目”已成為黑釉一類陶瓷器的國際通用名詞。

建盞的特點

福建茶文化:建盞與天目區別

1、胎土:建盞的胎土取自於建陽當地,含鐵量很高,最高達8%,俗稱“鐵胎”。其優點是胎質厚重。由於含鐵量高,所以燒製時易變形報廢。

建盞純下鐵胎

2、釉料:建盞釉料也取自於建陽當地釉礦,含鐵量更高,最高達15%,俗稱“鐵釉”、礦物釉。

建陽當地釉礦

3、單掛釉:只施釉一次,不再進行第二次施釉。

4、還原燒:還原燒的作品表現是屬於比較“內隱”的表現。

在還原氛圍中燒製,窯室中缺乏氧氣,所以燃料在燃燒時,就必須從釉彩原料甚至胎土中提取氧元素來助燃,釉彩原料就會發生變化與重組,因窯室中高溫環境與常溫不同,就可在高溫中還原出特殊的分子結構,形成不同的顏色及色相。

以上建盞的四個特徵決定了建盞的性質,也決定了燒製成型的不易,精品的成品率很低,極品更是可遇不可求。

福建茶文化:建盞與天目區別

天目的特點

1、天目不是“鐵胎”,而是普通瓷胎,普通瓷胎能夠達到工業化生產的要求,因其在燒製過程中不易變形,非常好控制。(這也是為什麼建盞那種厚重的質感,天目基本不具備的原因)

2、釉不是礦物釉,而是色釉或化學合成釉。這樣燒製出來的天目茶碗,把玩的手感,喝茶時的唇感,與建盞都有著天壤之別。

3、部位色彩豔麗的天目往往採用雙掛釉甚至多掛釉,以形成絢麗的色彩,並提高其出成率,相對於建盞,無技術難度可言。

4、天目在燒製時,大多采用更容易控制的氧化燒,在燒的時候,因為窯室中氧氣充足,燒窯時燃料不會與釉彩原料發生化學作用,在燒製時只是將釉彩粉末燒至熔化、混合共熔在一起,而產生顏色,可以穩定地將其燒製完成。

(也有部分天目採用還原燒,但產生的斑紋結晶,與採用“鐵釉”還原燒的建盞完全不同。日本,臺灣以及德化等地的燒製建盞,其意義上其實已經脫離了建盞的基本特徵。)

如今,在日本和臺灣一般都通稱“天目盞”。而只有產自福建南平地區的黑釉茶碗,才能稱之“建盞”,它與其它窯口所產的天目有著本質的區別,除了產地不同,其胎和釉料也不同。

建盞玩的是質感,天目玩的是色彩。

建盞和天目究竟是什麼關係?日本人認為,建盞是“天目”中的最高等級

在日本的茶文化、陶瓷史體系中,建盞屬於天目的一部分。

我們之前有文章總結過,在日本,天目的概念也是有過變化的。然而不管天目的概念怎麼變,日方都認為建盞是天目中的最高等級。

這點從日本的古籍、現代日本政府對館藏建盞的分級,以及日本的陶瓷雜誌、專業書,都能看出來,是公認的說法。

而在中國的歷史文化角度和專業人士眼中,建盞就是建盞,它是黑釉瓷,是宋瓷。建盞兩個字本身,就含有宋代第一茶盞、黑釉瓷巔峰的意思,沒必要去說成是天目。其他窯口的瓷器,按照各自釉色窯口去分類就好,也沒必要用天目一詞。

一般來說,翻譯日本的資料時,天目一詞迴避不開,才會去提。平時對著國內的盞說天目,等於是把簡單的事搞複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