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6 造假不能忍,但“甜蜜素馒头”算不上是“毒馒头”

较真要点:

1、甜蜜素是一种合法的食品添加剂,作为甜味剂,国家标准批准了它在饮料、干果、面包、糕点等19类食品中使用,但是馒头并不在其中。因此,在馒头中使用甜蜜素是“超范围使用”,确实违反食品添加剂使用规范,涉嫌 “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

2、允许面包用甜蜜素而不许馒头用,可能只是因为传统上人们并不在馒头中使用甜味剂——没有使用的传统,也就没有被列入使用范围,这也算是常规。

3、国家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不是“毒”,安全标准在制定的时候已经考虑了人群耐受能力的多样性,只要摄入量不超标,对于所有人都是安全的。比如说,面包中甜蜜素允许添加的最大使用量为1.6克/公斤。使用了甜蜜素的“红糖馒头”并不能叫做“毒馒头”,它真正的问题是涉嫌商业欺诈,消费者花钱想买的是真正红糖做的馒头。

查证者:云无心 | 食品工程博士

造假不能忍,但“甜蜜素馒头”算不上是“毒馒头”

最近,“毒馒头”案件的新闻再次让人们对食品安全充满了忧虑。所谓的“毒馒头”,是使用了甜蜜素和酱油来代替了红糖的“红糖馒头”。这样的馒头真的是消费者健康危害巨大的“毒馒头”吗?

馒头中使用甜蜜素和酱油,属于什么行为?

酱油是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食品中的调料,所以在馒头中使用也并没有问题。

甜蜜素是一种合法的食品添加剂。作为甜味剂,国家标准批准了它在饮料、干果、面包、糕点等19类食品中使用。但是,馒头属于“小麦粉制品”中的“发酵面制品”,不在这19类食品中。而面包、糕点、饼干等虽然也是小麦粉制作的,但作为另一个类别“焙烤食品”被单独列出来,获得了甜蜜素的使用资格。

所以,在馒头中使用甜蜜素,确实是违反食品添加剂使用规范的。这种违反是“超范围使用”——所谓的“超范围”,是指所使用的食品不在国标列出的“使用范围”内。

“超范围使用”也是违反国家标准的行为。但是,“违反国标”并不等于“生产有毒食品”。在国标标准中,对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有如下要求:

使用甜蜜素和酱油来生产“红糖馒头”,就是其中“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

使用了甜蜜素的馒头“有毒”吗?

各媒体在报道这一案件的时候,都说“甜蜜素是一种非营养型合成甜味剂,消费者如果经常食用甜蜜素含量超标的饮料或其他食品,就会因摄入过量对人体的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危害,特别是对代谢排毒的能力较弱的老人、孕妇、小孩危害更明显。”

这句话很正确,任何一种食品添加剂,都可以套用这样的话。但需要强调的是,食品添加剂不是“毒”,安全标准在制定的时候已经考虑了人群耐受能力的多样性,只要摄入量不超标,对于所有人都是安全的。

一种物质对于健康的危害,取决于总的摄入量,而不是某种特定食物的含量。就甜蜜素来说,包子馒头没有被批准使用,所以只要用了就是违反国标的,也就不存在“严重超标”的说法。相对应的是,面包中可以合法使用,只要食用量不超过1.6克/公斤[1],就是合法的。同样多的甜蜜素,不管是来源于馒头还是来源于面包,身体对它们都是按同样的途径去处理的。换句话说,同样是0.8克甜蜜素,不能说因为吃一斤面包摄入的就无害,而通过一斤馒头摄入的就有害。

“甜蜜素馒头”真正的问题是涉嫌商业欺诈

商家承认之所以用甜蜜素和酱油来制作馒头,是因为“成本低、好吃”。媒体称“真材实料做出来不好吃,用了甜蜜素销量大增,这成了违法早餐店的怪圈”。

其实这并不奇怪。

食品添加剂能否被批准,最根本的两个前提“正常使用不危害健康”“使用能为食品带来好处”

前面讨论过,同是小面粉为主制作的食品,面包中允许使用甜蜜素,而且经常会加入一些其他功能性的添加剂。馒头与面包的区别主要在于,面包是烤的,而馒头是蒸的。面包和馒头都是主食,日常食用量也差不多。从食品安全的角度,允许面包用甜蜜素而不许馒头用,让人很费解。之所以馒头没有被列入允许使用的范围,大概只是因为传统上人们并不在馒头中使用甜味剂——没有使用的传统,也就没有被列入使用范围,这也算是常规

而现在商贩们使用甜蜜素加酱油,是冒充“红糖馒头”来销售的。消费者花钱想买的是“红糖馒头”,只要商家卖给他们的不是红糖馒头,就涉嫌商业欺诈。

媒体报道中使用 “毒馒头”一词,可能会因为缺乏食品安全常识而制造恐慌。另外补充一句,从营养健康的角度讲, “红糖馒头”其实并不健康,因为它增加了人们的糖摄入量。

[1]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http://www.jlfsstd.net/db/files/Std4_7673135842462310.pdf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