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那些高中复读了很多年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

_她夏了夏天丶


读大学的时候,我到公安专科学校去找我的同桌,正好碰到他们开老乡会,其中有一个年纪比较大的,我以为是他们的老师,我很奇怪为什么他们开老乡会还要请老师,最后问了我同学,他说那个是他们的同学,人家高考就考了八年,才考上公安专科学校。

不仅他考了八年,他兄弟也考了好多年,现在人家兄弟两个都是警察,一个月工资七八千,终于跳出农门了,从此整个家族的命运也改变了,我想这也是人家长期坚持应该得到的回报。

除了这个极端案例,其他复读两三年的人我也认识一两个,但是大多数复读一年考不上也就放弃了,考上大学的现在日子过得都挺不错,没考上的也能把日子过下去,只是艰辛程度不一样而已。

对于女生来说,复读更重要,因为很多来自农村的学生,如果考不上大学,回去一两年就结婚了,从此命运就定格,很多女生也清楚这一点,同样也不甘于这样的命运,所以都很努力的想要越过这个门槛。

前两天和一个大学老师在一起吃饭,他们是属于那种高职高专,也就是职业技术院校,问了一下他们今年的招生情况。不分文理科,只要能考300分就能报他们学校,有时候还会降一百多分录取,也就是说高考750分的满分,只要考200分差不多就能读正规大学。

所以复读还是有现实意义的,我想再差的高考生考个两百多分也不是什么问题,即便考不到复读一下考个两百多分,应该也不是很难。所以只要愿意选择,并且选对方向,读大学不是什么困难。

很多人认为读大学一定要读名牌才会有前途,其实现在职业院校的学生就业率也很高,我刚才说的这所职业院校,他有一个采矿班,以前煤矿火爆的时候,这个班的人到大二的时候基本上就已经被煤矿招聘完了,出去以后的工资都很高。

其实这两年生产企业更愿意招聘这种学校出来的学生,因为他们学的东西和工厂是高度结合的,招来就能用,继续培养也有智力基础。

对于很多家庭条件一般自己学习成绩也一般的人,选择职业技术类院校,选择一个好的专业,可能是一个更务实的选择,只要自己好好学习,每年的奖学金基本上就够维持生活了,国家对这块的支持和补助是非常大的。


大糖必下


我高中有一个同学,复读了两年的,在北方的话不算多,我知道的在河南那一带,复读个五六年的人都有,但是他们的情况我不是很熟悉,我这个同学比较熟悉,第一年高考三本,第二年考上了二本,但是志愿填高了,所以落榜了,第三年高出重点线100分,去了中南大学的读医学,对的就是那个牛逼的湘雅医学。她毕业比我们整整晚了六年,因为她是本博连读,直接8年,然后高考比我们晚了两年。现在似乎在规培,应该算是比我们晚了10年出来,但是人家的出来的起点比我们高啊,在中山大学附属医院工作,牛逼的不得了。

其实复读主要看自己,如果有梦想,有实力多读两年没关系,说不定你再坚持一下就成功了呢


太阳爱上月亮却抛弃星


复读在现在高中毕业生中说是不算太多的了,而在我们上学的那个年代,复读真的太普遍了。可以说能够应届考上大学的太少了,大部分同学会经历二次奋斗,也有三次、四次的。本人就是通过复读才上的大学,感觉真的是浪费了资源。每届复读生抢占了应届生的录取名额,年复一年,造成极大的浪费。

在我的记忆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复读生应该是复读了五年的。本来是我上一届的学长,复读是插班到我们班的,结果我们那一年全班没考上一个。然后由于他考的分数不够高,再复读时我到了市里最好的学校复读班,他只能进另一所普通中学的复读班。我复读那一年就考上了,而他还是没考上,之后联系比较少了。等到我大学毕业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碰到他,跟他打招呼,他都不好意思。后听别的同学说,他才考上一所专科学校。算下来他上大学时已经二十四了,等到大学毕业都二十六七岁了。对农村孩子来说,那真的是压力山大。一方面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供复读也不容易。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多年高考考不上,那种心情真的可以体会的。我自己复读一年,在高考前一晚都睡不着觉,可见他是多么不易。经过多年复读,最终还是考上了大学,至少离开了农村。

还有一个是我高中三年的同学,复读二年后上的大专。因为大专学制二年,还比我们先毕业一年,并且在工作把握住了机会,得到领导赏识,一步一步走到领导岗位上来,现在都成了副厅级干部。比我们那些早一年考上本科的同学混得好得多。

总的来说,通过多年复读考上大学的,都是非常有毅力的,可能是智力并不出色,也有可能是运气不佳。但终于还是考上了大学,至少上了一年平台,比在农村或者没上大学的过得好点吧。

复读不易,请善待复读生,为了理想承受很多的压力。你们觉得呢?如果没考上理想的高校,你会复读吗?请留言评论。


良心老师


我没复读,我家人不支持我复读,我自学以社会青年身份参加过两次高考但都失败了,我第一次高考失败高出本科线四十几分但最多报二B的本科学校,我家人劝我报一间好点的大专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但我没报,为了坚定我复读的念头我一个志愿也没报,但最后回学校打算复读报名时学校没收我,那时学校设立三个复读班复读班录取标准是过大专线五十分,我完全够资格了但没录取我,我发现我高一同学大专分数都录取了但我没有我找副校,副校叫我找校长我求校长,校长叫我等到九月一号再通知我,我信了,后来我才明白这是校长找个借口叫我走,那年好多人复读,没办法,我没关系成绩也不算好,我母亲突然心疼我叫我去东莞一间学校复读,一个学期一万几,我觉太贵了就打算自学,我父亲不答应好多次赶我出门口,他把衣服扔出门口叫我出去打工,我跟他吵,最后分食,母亲没给伙食费我,我就靠以前做暑期工赚的钱维持生活,我父亲经常拍打我的门骂我极大骚扰我学习,当我高考报名完成后,我就对他说放过我吧,我没吃你的饭,只是住你的屋,既然我坚持下去,你这样闹对大家都不好。但他还是闹,我高考前一个星期每晚在哭凌晨四点左右才睡,我发现自己有些焦虑开始感冒,最后考得不好,我想过我为什么不租房自学呢,因为没钱,我想如果我继续追求大学梦首先出去工作赚钱等自己稳定下来才追求吧,我父亲觉复读失礼自学更失礼但我这届高三有个人重点班的每次月考模拟考都全级前五但他复读两次终于考上上海同济大学现在他读博了,而我出去打工了。


我是猛男怎么办


弱弱的说一句,我就是题主问题中所说的,高中复读过的人。那我后来怎么样了呢?没疯没傻,没进精神病院,过的还可以吧,当然,选择复读的原因有很多种,不单单是为了跟自己死磕到底。

即便是死磕吧,如果这样的死磕可以改变命运,又何尝不是一种柔情?

话说回来,我当年复读时,班级最大规模,200多人,长20米宽20多米的教室,四百平,老师讲课不能靠吼,而是要用扩音器的,因为老师的嗓子如果吼,一两节课就废掉了,她或者他在讲坛上按平常声音讲,最后一排的学生完全听不见,可以选择睡觉了。所以伴随我们一年的是,扩音器在教室里的回荡声,那种感受至今不忘。

为什么那么多人复读呢?

二百多人中,有一半以上达到了三本分数线,多半的人会因为高昂的学费,而选择复读,再就是,认为三本并不是真正的本科,所以宁愿再拼一把,考上更好的学校。我自己就是,第一次考549,再山东没有到二本线,报考一个很好的三本,录取了,但是最后却不愿再去了,主要的考虑就是不愿意父母为自己掏高学费念书,父母是农民,一年收入的一半给我念书,我于心不忍,于是便和父母商量,复读。

一年的复读生活很是酸爽,有人说高三一年会让人发疯,那复读的人是再逼自己发疯一次。这一年的生活快乐而压抑,也磨练了自己的意志,将一路考学的霉运全部用光,直到后来考入大学,拿了四年奖学金,然后又考入了国内双一流大学研究生,一路顺风顺水,我都感谢那一年的沉淀,虽然苦,虽然痛,但很有收获。

所有的付出,都会收获时间的果。


大野泽的风


我自己就是复读过一年的人,我身边也有复读过很多年的人,我说一说他们吧。

我高考那一年刚好赶上三本院校全部改成二本,所以那年的二本分数线可以说只是往年的三本线,我高了二本线20多分,本以为得一个二本院校读是稳了,挺满意的(本人成绩平时都达不到二本线)。结果能得的全是以前的那种三本院校,费用太高,就选择再读一年,也遇到了许多像我一样的人。

在复读班里,绝大多数都是上了二本线的,但都得不了真正的二本院校读的那种人,还有一些是已经复读了好几年的人,不甘心读一个普通院校,一读再读。

才去复读班的时候,所有人都壮志凌云的,目标几乎都是一本打底,那种决心,整个教室都充斥着,每天大家都是看书问问题,学习氛围真的很重,我满心欢喜的觉得来对了地方。

可才过了两个星期,大家都熟悉了起来,可能是开始所有人都太紧张了的缘故,慢慢的大多数人都松懈了起来,上课不再那么的认真,甚至都无心于听课,老师在上面讲,我们在下面聊。

过了快一个月后,班上开始浮躁起来,真正认真学的没几个,玩闹,逃课,抽烟,下课约喝酒等慢慢盛行了起来,大家都觉得自己早已成年,谁都管不着自己。

这种状态我没想到的是,一直持续到了高考。甚至到了快高考的那个月,可能是老师也对我们放弃了,几乎不管我们了,我们也更加放纵疯狂,高考完,我们也完了。

我很幸运,即使几乎玩了一年,也还得了一个二本读。但我身边的人,幸运的太少了,绝大多数成绩没有丝毫提升,甚至下降不少。但也有一些从开始就向着最初的目标努力的,最后的结果也没让他们失望。

最后没考上的有一些选择随便选一个专科学校读,也有一些不甘心,选择再战一年。

现在我在外读大学,回来时已经有了分数线,不由感叹时间之快。也在以前的同学朋友口中了解到,有几个选择继续复读的同学今年又是差几分,没考上。听他们说这些人又选择复读了,好像都开学了。

也听我们复读班的老师说过,他的一个亲戚读了六年高三,最后也只考上了一个普通二本,现在在一个普通初中教书,还没他这个专升本的混得好。也听他说过复读一年就考上清华北大,最后功成名就的。

这里我奉劝广大高三毕业生的是,复读一定要慎重,考虑自己的情况是否值得复读,是否有决心和毅力再战那枯燥无味的高三,是否经得起堕落的诱惑。复读真的和以前不一样,想清楚在决定,不高估自己的毅力,不低估自己的能力,就这样了。


捡拾回忆的疯子


我认识的人中有大概4个人是高三读了3年的。

1、某高一同学.

这位高一班上的女生,长的个子不高,长相一般,而且据其宿舍的女生说其性格很怪异,班上的其他同学也是感觉这我女生的性格很怪异,让人感觉是有股妖狸妖气的样子,很做作,还很容易和身边的人闹矛盾。后来这位同学补习了两年考上了市上的一所二本院校。

2、本村的一位姐姐.

一位本村的姐姐,其高三的时候也是复读了两年,最终是考入青海大学。大学毕业后其本来在青海西宁市上班,后来回到老家的县城上班,并结婚安家。

3、大学同学A.

大学时候一位女生,她皮肤很差,身高一般,而且身上有股莫名的狐臭,据说她也是复读了两年考入本省的一所211工程大学,她高考英语考了130+的好成绩,导致大学英语课程我们需要上两年她仅仅需要学一年。在大学期间他成绩算是中等上游,编程学的还好,毕业后在本市一家软件公司上班。

不过最近的消息是,她偶尔在网上抱怨从事软件编程工作很辛苦,而且好像其还没嫁人,她已经是31岁的年龄了。

4、大学同学B.

本省的另外一个班上的同学,其皮肤黝黑,操着一口本地方言,他的本地朋友很多。后来大学毕业后,他回到其本地当了一名初中老师。


1927年的古董先生


有好的,也有一般的。好多人复读,不服输的劲儿头,相信自己能拥有更好的成绩,不甘心上不理想的学校。

本人也是复读了呢,不过只复读了一年。称之为高四生。倒是没怎么觉得我那时候复读,有复读很多年的童鞋。有过几个“高五生”,参加了三次高考。第一年高考时,经常在一些复读宣传页中看到,某某某,高考七年,八年,被清华大学录取。依稀记得当时和同学们讨论照片中,这不是一看就能看出来是哪位复读七八年嘛,一看就是老好多岁。

挺佩服这些人的,执着,非清华,非北大不上。为了自己的心仪学校,一次又一次,失败了再来,仿佛打不到的小强。有这样精神的人,复读好多年,应该都过的挺好的吧?分享一些经验,或是总结?希望对高考生有所启发。

复读生班里大部分学生都比第一年进步好多。好多第一次高考失败的人,不是败在实力,而是败在了心态。或者败在了浮躁,不踏实。她们中很多成绩都是很不错的,可能紧张粗心等,影响了高考成绩。

对于心态。我觉得,平时当高考,高考当平时,有这样的心态,高考就当做平时的一次考试就行了,放平心态,平常心。高考就是70%的实力加30%的心态。紧张可以紧张,适度的紧张,可以促进脑细胞活跃,有利于大脑思考。过度紧张,大家都懂了。还有谁说,高考和运气也有关。某某成了黑马,说人家运气好。个人认为不存在的。只相信,越努力越幸运。没有努力,没有付出,何来的运气。

粗心,无非就是好多学霸什么的,答题卡忘记涂黑,涂错等等。平时当高考,平时模拟训练,大大小小的考试,注意细节,高考就能完美的错过失误。

预祝未来所高考生金榜题名。


郑州南龙湖港区房产


首先,我个人就复读了一年,因为第一年考的是三本,家里没钱,所以就复读了,第二次的结果还能接受,考上了二本,交上了几个不错的朋友,挺好。

而我,在复读的时候呢,遇到了一个三战的同学,严格的说,班级有四个三战的同学呢,至于另外几个同学的经历,我不太清楚,我就说一下当时我有一段时间的同桌吧。

他呢,比我大两岁,93年的,第一年高考,考了个三本,不甘心,所以过来复读了,第二年高考,没挂上本,14年的高考确实挺难的,我们那里三本录取分数线才409,二本录取是430多吧,当年的数学,平均分就几十分吧。然后第三年的时候,他考了三本,这个结果就和他第一年的一样啊,没办法,年龄在那里,不能再复习了,所以,他后来选择和专科上了。就是这么悲催。

当时,我们学校还来了一个大二的,是哈工大过来的,但他就是过来复习了,说是想再体验一下高考,体验一下复习的苦。怎么讲呢,各种各样的人吧。让人捉摸不透。


都停电了,有的同学还在看书呢


小幸福的萌萌雷


其实复读的压力才是真的大吧。

还记得高中的时候,很多人都问,如果你考试失利了,会不会选择复读,很显然,对于我来说是“不”的,本来就不是学习的料,但即使这样,高中也费了我最大的劲去努力,主要我觉得无论结果怎么样,我到现在都觉得不后悔,因为我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然后,言归正传,说一下我表哥的复读例子。

他父母都是教师,所以我姑父从小对我表哥就超级严,还记得以前我暑假在姑妈家补习的时候,还有几次无意中看到我姑父因为我表哥可能做题之类的犯了错,还拿书拍他和骂他,叫他少看点武侠小说,要认真学习,说真的,十几年过去了,姑父打我表哥的场景还是历历在目。也或许是在这个家庭长大,我表哥一直很温顺,也很懂事,学习嘛都是中上游,也算是比较省心的。但是很出乎意外,头一年高考,我表哥考得出奇的差,本应该是本科的,掉到了大专线,反正就是很不理想。

后来毫不犹豫的复读了,结果第二年考完,确实是比头一年好了点,但是也还是掉到了大专线。听到结果我们都很匪夷所思,按照我表哥的实力,不应该啊。后来跟我妈聊起,估计是表哥的压力还是太大了,特别是经历过一次失败,再去面对多一次这个难关,那个压力该有多大啊。还有就是父母施加的压力,那时给我撞见姑父打表哥的时候,表哥也顶多是初中,一个对周遭事情最好奇,最感兴趣的时候,我姑父抹杀了他的兴趣,要他每天面对枯燥的文字,无止境的学习。其实无形中抹杀了他自己的爱好,说不定当时没阻拦,表哥还真成为了作家之类的呢~

所以说啊,复读真的是身心俱疲啊,除非是那种差一分没上重点,或者誓死要上那所大学的人,不然心里素质不高,或者对自己的努力不后悔的,我建议真的不要去复读了。现在想想高考都有点后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