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8 一手爛牌卻總能在關健時刻聽從正確意見而沒有一次打錯的一位皇帝

秦朝末年,劉邦手執長劍,斬殺白蛇,在芒碭山舉起義旗後,迅速攻佔了沛縣。後來,劉邦由於擔心自己勢單力薄,不是秦軍的對手,於是率領手下人馬投奔了項梁。經過和秦軍的多次交鋒,劉邦的軍隊是越打越強,逐漸成為楚懷王熊心麾下的一員統兵大將。為了儘快推翻秦朝的統治,楚懷王決定兵分兩路,一路由宋義和項羽指揮,另一路由劉邦負責指揮。為了激勵將士們的鬥志,楚懷王約定先入關中者王之。劉邦為能搶先入關封王,一路勢如破竹殺入秦都咸陽。初如咸陽,劉邦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就在皇宮內尋歡作樂起來。他的首席謀士張良一看不妙,馬上叫劉邦的連襟樊噲闖進皇宮,把劉邦拉起就走,並立刻封了宮門,不準其他人再次進入。

一手爛牌卻總能在關健時刻聽從正確意見而沒有一次打錯的一位皇帝​項羽駐軍灞上,聽從亞父范增主意,準備設鴻門宴幹掉劉邦。劉邦知道宴無好宴,根本就不想去,但也知道如不去,項羽正好可以名正言順除掉他。劉邦是左右為難,不知所措。張

良不慌不忙,叫劉邦正常去,他有辦法能讓劉邦虎口脫險。劉邦不愧是能成大事的,心一橫一切聽從張良擺佈,終於有驚無險的從項羽軍營平安歸來。這是劉邦能正確聽從張良的計謀,把一張必死無疑的爛牌打出了最佳的效果。

蕭何月下追到韓信後,力薦韓信為領兵大將軍。劉邦根本看不起曾受胯下之辱的韓信,但他知道蕭何不會害他,心雖有不甘,但還是築高臺拜韓信為大將軍,從此為漢軍覓得了一個戰無不勝的統帥。楚漢戰爭中,韓信是越戰越勇,實力大漲。韓信曾試探劉邦要求封假齊王,劉邦大怒,一口回絕。張良暗地踩了劉邦一腳,劉邦猛醒悟過來,馬上改口說要封就封真齊王,不封假齊王。韓信大喜,非常滿意,一場危機就在劉邦知錯能改善聽良言中消彌不見了。這是劉邦虛心訥言化解危機的又一個例子。如果劉邦不聽張良意見固執己見,韓信就會和劉邦分道揚鑣,也就沒有以後漢朝的建立了。

後來,面對自己妻兒老小都在項羽手中,項羽並揚言要烹了劉父。周圍謀士訝口無言,不知所措,劉邦卻哈哈大笑,說吾父也汝父,你烹飪好了送我一碗。項羽聽的是目瞪口呆,只能就此作罷。劉邦把厚黑學發揮到了極致,把必輸無疑的一張爛牌輕描淡寫的化解於無形。

漢朝建立後,劉邦率領大軍回擊匈奴,不慎被圍白登山。面對團團圍在四周的匈奴騎兵,劉邦無計可施,仰天長嘆。謀士陳平向劉邦獻上一計,通過收買匈奴冒頓單于閼氏,轉危為安,順利突出重圍。把一個必敗被囚的死局,通過劉邦善於聽從正確意見而徹底扭轉。

後來,劉邦考慮到太子劉盈懦弱,想改立趙王劉如意為太子,廢了皇后呂雉的兒子。由於劉邦能擊敗項羽建立漢朝,呂家上上下下是起了至關重要作用的。如果貿然改換太子,勢必會給初立不久的漢室江山帶來不穩定因素。劉邦在大臣們的堅決反對下,左思右想,最終還是聽從了大臣們的勸說,使朝廷平安度過一場立儲危機,使漢朝沒有象秦朝一樣由於接班人問題二世而亡。

劉邦雖然沒有多少文化,但他卻很敬重有本事的讀書人。漢初三傑蕭何、張良、韓信,都是文蹈武略,任何一人都是不世出的英雄豪傑,但卻個個聽從劉邦調遣,共同努力消滅了項羽,建立了大漢朝。

一手爛牌卻總能在關健時刻聽從正確意見而沒有一次打錯的一位皇帝​劉邦知人善任,敢於放權,只要手下有好的建議,劉邦都能虛心接受,並予以實施。這就是劉邦雖然多次遇險,最後卻總能化險為夷的最根本原因。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一個人不可能面面俱到,什麼都會。這就要求一個好的領導者,要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取長補短,為我所用。劉邦就是因為後勤方面都由蕭何統籌規劃,謀略方面由張良出謀劃策,軍事方面由韓信領兵統率。結果僅僅用了四年,就戰勝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項羽,獲得了楚漢戰爭的完全勝利。這就是劉邦從一個小亭長逆襲成為漢高祖留給我們的啟迪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