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手握可變壓縮比,QX50能否真正擠進豪華SUV的朋友圈?

手握可變壓縮比,QX50能否真正擠進豪華SUV的朋友圈?

無疑,這次試駕英菲尼迪QX50是我期盼已久的,畢竟全球首款量產可變壓縮比發動機、200億美元研發成本等等耀眼奪目的光環都籠罩在它的頭上。這回終於能親身體驗,當然除此之外,QX50這十年磨的一劍,還有什麼出彩之處也讓我非常好奇。提示一下,重點在文章後半部分。

手握可變壓縮比,QX50能否真正擠進豪華SUV的朋友圈?

試駕車型:英菲尼迪QX50 四驅旗艦版

手握可變壓縮比,QX50能否真正擠進豪華SUV的朋友圈?

☆發動機的確黑科技,但……

手握可變壓縮比,QX50能否真正擠進豪華SUV的朋友圈?

首先當然要來說說它最大賣點的發動機,QX50標配了這臺排量2.0升的VC-T發動機,但前驅和四驅版本的調校不同,前驅車型的最大功率245馬力,而四驅車型則為272馬力,最大扭矩則同為380Nm。關於發動機可變壓縮比技術方面的話題可以參閱踢車幫4月20日的文章(《如今最黑的黑科技,想不到英菲尼迪做到了》),試駕就來談談它的駕駛感受。

手握可變壓縮比,QX50能否真正擠進豪華SUV的朋友圈?

運轉很順暢,通過儀表盤上的可變壓縮比界面,可以清楚的看到發動機當前運行狀態,包括此時的壓縮比和增壓值。壓縮比可以自動根據踏板深度,發動機轉速在8:1-14:1之間無級變化,這種變化十分迅速而直接。雖然多了許多機械連接件,但動力輸出和腳上的動作,操作意圖幾乎同步,不存在銜接上的停滯。

手握可變壓縮比,QX50能否真正擠進豪華SUV的朋友圈?

380Nm的最大扭矩出現的較為靠後,4400轉才能達到,但這並不意味著這臺發動機低扭欠缺。低速段也能夠獲得足夠的動力,中高速段更是有著源源不斷的動力儲備。巡航時,發動機會迅速將壓縮比升至14:1,以獲得最好的燃油經濟性。可惜此次道路試駕的里程較短,結果不具有代表性,姑且通報一聲,上海青浦區的20公里路程後,表顯油耗為10.3升/百公里。

手握可變壓縮比,QX50能否真正擠進豪華SUV的朋友圈?

但是車輛的駕控能力看的可不僅僅是發動機,QX50匹配的是我們熟悉的X-Tronic變速箱,對,CVT。這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雖然官方認為,與其使用別家的AT,不如使用自家的CVT能夠獲得更好的匹配效果,可CVT終究難與運動這個名詞搭上關係。

手握可變壓縮比,QX50能否真正擠進豪華SUV的朋友圈?

直線加速測試中,QX50在轉速提高後的中後段表現非常不錯,因為CVT的特性,即使變速箱有模擬8擋,連貫性仍然極佳。推背感充足,官方百公里加速成績6.9秒,十分亮眼。只是起步時,整車的反應有些肉,無疑,這是變速箱的鍋。

手握可變壓縮比,QX50能否真正擠進豪華SUV的朋友圈?

但這也並非無法解決,排擋後邊的D-MODE撥杆調至Sport模式,快速而短促地轟幾腳油門,此時發動機和變速箱都能夠領會你的意圖,將轉速提高到3000轉、壓縮比降到8:1,渦輪時刻待命,ok,運動感來了,再踩油門這感覺,一個字,棒。

手握可變壓縮比,QX50能否真正擠進豪華SUV的朋友圈?

如果換上DCT,也許……沒有也許,畢竟新一代QX50已經並非運動取向了,它需要作為豪華品牌中型SUV在行駛時應有的穩重和質感,舉個例子,QX50動力系統的調校有點像老Q5,偏舒適。

手握可變壓縮比,QX50能否真正擠進豪華SUV的朋友圈?

這也可以從QX50的底盤結構變化看出,這一代的QX50從前縱置後驅變成了前橫置前驅(四驅),前懸掛也從雙叉臂變成了麥弗遜。這種變化無疑是說明了一點,“我要發力空間,舒適性和日常實用性了”。

手握可變壓縮比,QX50能否真正擠進豪華SUV的朋友圈?

後排座椅舒適性佳但缺少側向支撐,且皮質太過光滑,別輕易激烈駕駛,後排會遭殃的

手握可變壓縮比,QX50能否真正擠進豪華SUV的朋友圈?

肯定的,QX50的空間的確增大了不少,不說和又漲了“歪風”的Q5L比,但比比GLC還是沒問題的,後座前後,靠背角度都能調,椅墊承託較好。懸掛也往舒適性傾斜了,不說路面的小震動被濾的乾乾淨淨,至少,那份細微的振動只是提供路感的程度。過突發振動的時候,懸掛處理十分乾淨,聲音和體感都是一次過。

手握可變壓縮比,QX50能否真正擠進豪華SUV的朋友圈?

手握可變壓縮比,QX50能否真正擠進豪華SUV的朋友圈?

空間方面,QX50表現出色,不僅後排寬敞,後備廂也十分規整

手握可變壓縮比,QX50能否真正擠進豪華SUV的朋友圈?

地板之下還有個面積不小的儲物格,至於備胎,QX50配的是防爆胎

手握可變壓縮比,QX50能否真正擠進豪華SUV的朋友圈?

對了,還有不得不提的DAS2.0線控轉向(頂配才有),方向盤與轉向機之間完全解耦,通過電信號控制而不是機械連接。雖然2.0比1.0的升級就在於反饋,但……可以這麼說吧,試駕場地中特意設置了碎石障礙,我完全可以鬆開雙手,車輛的方向仍然很穩。但這也帶來了一個好處,低速下的方向十分輕,“一隻手指就能倒車入庫”。

手握可變壓縮比,QX50能否真正擠進豪華SUV的朋友圈?

NVH方面,QX50的車內噪音控制的很好,配備了ANC主動降噪,發動機也有主動懸置,通過主動發出和發動機振動相反方向的波形來抵消振動。配上BOSE頂級的Performance Series 17揚聲器音響系統,車內耳朵挺享受。但車外就有些煎熬了,畢竟是多了這麼多活動部件,這可都是一個個噪音源啊,車外聽,QX50的怠速還真是挺吵的。

手握可變壓縮比,QX50能否真正擠進豪華SUV的朋友圈?

☆奇特而好用的ADAS才是QX50最讓人欣喜的部分

手握可變壓縮比,QX50能否真正擠進豪華SUV的朋友圈?

如果說駕控感受只是不溫不火的話,那麼原本以為每家都有的ADAS駕駛輔助功能方面,QX50真的是給了我巨大的驚喜,甚至可以說是當前量產車中最為激進且好用的產品。

手握可變壓縮比,QX50能否真正擠進豪華SUV的朋友圈?

在方向盤的左側控制區,有一個畫著車外邊兩道圈的按鍵,按下這個按鍵就能夠啟動QX50的安全識別圈,激活包括車距控制、剎車輔助、碰撞預防等駕駛系統。一般來說,車輛在不啟動自適應巡航的情況下,最多在車距過近時給你警告,激活剎車,而不會主動控制車距。

手握可變壓縮比,QX50能否真正擠進豪華SUV的朋友圈?

而QX50不同,當你在跟車時,鬆開油門,QX50會自動根據前車的距離主動控制使用發動機制動乃至使用剎車,這種制動表現得相當柔和,像是電動車制動回收程度的力度。

手握可變壓縮比,QX50能否真正擠進豪華SUV的朋友圈?

在道路試駕中,我幾乎不需要踩剎車。我也曾試探過它的極限——完全不踩剎車,這套系統能夠將車輛完全剎停。車距也不用擔心加塞,比起使用ACC的剎停要近許多,基本和我們正常停車的車距沒什麼兩樣。(當然,這是在緩慢減速的情況下,緊急剎車沒敢試)

手握可變壓縮比,QX50能否真正擠進豪華SUV的朋友圈?

如果此時你繼續踩油門,想要拉近距離,ok,但到了第二警戒線,你就會發覺油門開始輕微地頂你的腳,這是油門誤踩智能糾正系統在起作用。如果你還不聽,繼續拉近距離,那麼QX50的反應就和其他品牌的ADAS一樣了,報警+緊急制動。也就是說,在普通ADAS主動剎車功能的基礎上,QX50又增加了兩道安全“警戒線”。

手握可變壓縮比,QX50能否真正擠進豪華SUV的朋友圈?

這一套駕駛輔助系統功能強大,而且介入非常人性化,同樣人性化的還有QX50的ECO模式,它不僅調節了發動機輸出,還調節了油門的力度。你可以明確感受到,前半截油門輕而後半截重,分隔涇渭分明,於是,每當你踩到這個界限時,就會想起,ECO、ECO。

☆最後,簡單談談外觀和內飾

手握可變壓縮比,QX50能否真正擠進豪華SUV的朋友圈?

設計一貫是英菲尼迪的強項,當初第一次見到FX系列時的驚豔仍歷歷在目,就算過了十多年,它的設計仍然不落伍。

手握可變壓縮比,QX50能否真正擠進豪華SUV的朋友圈?

QX50更是設計倒逼工程的典範,蚌殼型的發動機蓋整體感超強,125度的腰線凌厲,彎月形D柱增添通透感,可這些,無一不對製造工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手握可變壓縮比,QX50能否真正擠進豪華SUV的朋友圈?

內飾上下雙觸控屏設計,以駕駛者為中心,雖然整體造型顯得略有些保守,但內飾用料顯得無可挑剔,採用手工縫製全皮內飾,Ultrasuede(奧司維)麂皮頂棚內襯,之所以沒有使用Alcantara,是因為英菲尼迪的設計師忍受不了歐締蘭在撫摸時的變色問題。頂配兩款車型可選裝的聖托里尼內飾套裝(約2萬元),僅有墨西哥工廠為數稀少的高級匠人才能手工打造。

手握可變壓縮比,QX50能否真正擠進豪華SUV的朋友圈?

中控系統的兩塊觸屏分工明確,上屏顯示導航和倒車影像,下屏主要負責媒體以及控制功能,日常使用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相對於其他品牌,顯得有些保守,它缺少互聯網功能,觸控反映不快,UI設計一般,導航地址輸入較為困難。

手握可變壓縮比,QX50能否真正擠進豪華SUV的朋友圈?

作為一輛豪華品牌的中型SUV,QX50的表現是基本合格的,動力、舒適性、配置水平都符合這一層級應有的水平,雖然有一些尚待改進的地方,但對於日常駕駛體驗而言無傷大雅。不過我倒是覺得,比起黑科技滿滿的動力系統,QX50在智能駕駛輔助以及設計內飾方面的亮點更加突出。

手握可變壓縮比,QX50能否真正擠進豪華SUV的朋友圈?

以它的定價和綜合實力來看,不說挑戰品牌力更強的BBA,至少威脅威脅XT5、NX、XC60這些同為二線豪華品牌的對手們還是綽綽有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