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疏解整治促提升,昌平在行动!

昌平区持续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全区各单位积极行动,取得实效。

区商务委

新增37家便民网点

疏解整治促提升,昌平在行动!

产权单位腾出空间开设蔬菜直营店,社区引进便利店等商业设施……今年以来,昌平区商务委加快推进生活性服务业网点建设,通过联系重点镇(街)摸底、建立台账、寻找房源等措施,积极探索可利用房源及空间,引进商业设施、补齐便民服务网点空白,截至目前,昌平区上半年新增生活性服务业网点37家。

疏解整治促提升,昌平在行动!

走进新开业的水屯菜篮子直营店蓝天嘉园店,近100平方米的空间内,主食、生鲜蔬菜、水果、粮油、调料等商品一应俱全。以前,蓝天嘉园小区内并无蔬菜店或超市,居民买菜十分不便。为解决居民“菜篮子”问题,社区居委会旁的一处库房经过腾退建设,6月初,水屯菜篮子直营店蓝天嘉园店正式对外营业,店内的果蔬大多产地直供,价格较周边便宜10%左右,居民真正享受到了实惠。

在积极利用现有空间的同时,昌平区商务委还创新供给模式,积极培育生活性服务新业态,提高便利店、生鲜店等商业设施的社区覆盖率。

疏解整治促提升,昌平在行动!

截至5月底,昌平区已完成生活性服务业网点建设37家。其中,蔬菜零售网点11家、便利店17家、早餐示范店7家、美容美发店2家,涉及回龙观、东小口、霍营、天南、城北、城南及南邵等乡镇、街道。

北七家镇白庙村

污水沟变身停车场 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疏解整治促提升,昌平在行动!

“咱们脚下这个地方原来是一个大污水沟,面积约有500余平方米。村民的生活污水都倒在这里,垃圾遍地,臭气熏天。今年,我们对这里进行集中整治,先把垃圾清走,随后拆除边缘的违建,又在地下铺设了污水管线。现在,我们村排污都是通过地下污水管线进行。”指着脚下的土地,北七家镇白庙村党支部书记刘学增向记者介绍,“像这样的‘明沟’,我们村原来有7个,现在已被全部填平。”

作为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地区,密集的人口、有限的空间资源和村庄自身遗留的环境问题,一直困扰着白庙村的建设与发展。如何在有限的村域面积内尽可能开辟出更多可利用的空间,成为摆在白庙村面前的关键问题。

疏解整治促提升,昌平在行动!

配合全区“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的开展,白庙村对村域内的私搭乱建进行了集中整治,并腾退出部分土地。与此同时,白庙村将整治重点放在了村中原来倾排污水形成的“明沟”上。

疏解整治促提升,昌平在行动!

“‘明沟’填平以后,增加了许多可利用的土地。我们将其中大部分土地用作修建停车场。”刘学增介绍,截至目前,利用腾退及填平的土地,白庙村共修建停车场12个,划定停车位2500余个,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村庄停车难的问题。此外,剩余的被腾退土地用于平原造林、拓宽村庄道路和完善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了村居环境。

疏解整治促提升,昌平在行动!

如今,走在白庙村的街道上,路面整洁宽敞,两旁绿树成荫,各色花卉竞相绽放……“原来村里的道路坑坑洼洼,环境‘脏乱差’。通过集中整治,现在,道路宽了,环境也越来越好。傍晚,我们都喜欢到村东街的小广场上锻炼、聊天,生活别提多滋润了。”看着村里发生的变化,村民任海明喜笑颜开。

“目前,我们正在进行剩余3个停车场的建设工作。接下来,还将对村中已完成‘历史使命’的‘水塔’进行拆除,以腾退出更多可利用的土地。同时,我们还将根据村庄整体规划,对村北的3个大门进行升级改造,将白庙村打造成为宜居的美丽村庄。”刘学增说。

城北街道

10余年违建被拆除

疏解整治促提升,昌平在行动!

随着机械作业的轰鸣声,昌平区城北街道西环路一处多年老违建应声倒地。建筑垃圾清运完毕后,附近居民纷纷拍手称快:“拆得好!公共资源还回来了,我们的生活空间也能拓展了。”

日前,城北街道组织相关职能部门、拆违队和保安人员共计30余人,依法对西环路原七一制镜厂家属宿舍楼北侧违建进行强制拆除,拆除面积45平方米。据了解,该违建已存在10余年,原由商户自行建设,扩大面积后用于经营烟酒、饭馆等。

疏解整治促提升,昌平在行动!

拆除前,城北街道对该处商户进行了约谈,要求3天内清移货物,自行拆除。在商户清理完库存商品,大部分广告牌匾被拆除后,城北街道依法对该处违建进行了强制拆除。

据了解,下一步,城北街道将对临街墙体进行封堵粉刷,恢复原貌,方便居民出行,并继续加大对违建的巡查力度,以零容忍的态度,依法严厉打击违建。

东小口镇小辛庄村

工业大院变成百亩花海

疏解整治促提升,昌平在行动!

“在家门口就能看到浪漫的薰衣草,一阵风吹过来,家里都能闻到淡淡的清香味儿,真是舒心……”正值盛夏,昌平区东小口镇小辛庄村新植的薰衣草、波斯菊、鼠尾花、石竹花等百亩花卉竞相绽放,花园内蝴蝶纷飞、蜜蜂起舞。村民夏艳秋每天晚饭后都要绕着花园溜达两圈儿,赏美景、闻花香。

疏解整治促提升,昌平在行动!

去年6月,在“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的推动下,小辛庄村12家工业大院内的企业拆了,腾出179亩空地,栽植了23万株花卉和3千棵观赏树木,位于村子西南侧的这片工业大院从以前的脏乱差变成了现在繁花似锦、花香四溢的百亩花海,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

“这里原先都是违建,特别脏,一下雨路上流的都是垃圾污水,蚊蝇到处飞。”一提起以前的工业大院,附近的村民都没有好印象,环境脏乱差、安全隐患多、租住群体复杂。

为根除“顽疾”,小辛庄村与相关部门上下联动,通过前期摸排情况、与各企业负责人约谈、建立专门台账等举措,啃下了这块难拆的“硬骨头”,扎根多年的工业大院和周边养殖场等低端产业在挖掘机的轰鸣声中被连根儿拔起。

疏解整治促提升,昌平在行动!

与此同时,小辛庄村坚持“拆除一处、利用一处”的原则,利用腾退的空间,在村子的东南侧新建了一个文化休闲广场和一个法制教育宣传广场,广场内栽种各类树木3000棵,铺设草坪6000平方米,改建了拥有142个摊位的清真便民菜市场和能够容纳560辆汽车停放的停车场,村子西南侧的近200亩土地变成了花海;村道路两侧、街边拐角空地本着见缝插绿的原则种植树木花卉近万株……

“以前村子里没有公园和活动的场地,出门就是人流、车流,环境脏乱,我们每天还得去龙锦苑东一区、东五区、宏福苑这些周边的社区散步、跳舞。”说起家门口的变化,村民张女士深有体会,“现在的环境多好啊,看到这大广场心情也敞亮起来,饭后约着邻居们遛弯赏景,还可以打打球,觉得生活质量提高了一个档次。”

疏解整治促提升,昌平在行动!

如今,经过拆旧、建新、植绿的小辛庄村,街道宽阔整洁,公园花团锦簇,广场热闹祥和,村民有了一个更加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下一步,我们要开展背街小巷的治理工作,计划将村内的5条街道和15条胡同进行路面修复,全面提升村民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小辛庄村党支部副书记安旭东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