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陝南孝歌|汪東

陝 南 孝 歌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自古以來就是以孝、德為先,更是一切人際關係與社會交往的精神基礎。“百善孝為先”,孝歌就是在這種傳統的中國孝道文化基礎上,得到不斷的發揚、創新和發展起來的。

孝歌也叫輓歌,是傳統民間喪禮活動中,以彰顯行孝為主要內容,一人及多人走唱或坐唱式清唱,並配以鑼、鼓、鑔等打擊樂器演奏的喪俗演唱形式。內容大多是勸善行孝,反映民間傳說和歷史故事,褒獎孝行,棄惡揚善之類。其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

陝南孝歌|汪東

現在流行的孝歌形式主要源於明清時期,天啟年間官遷至陝南的湘、鄂、川籍移民文化產物,盛行於漢中、安康、商洛各地市縣、鎮,其中尤以陝南商洛南寬坪鎮、湖坪、沙坪村最為傳統、地道有名。

陝南孝歌一般有三個部分組成,即“開路歌”、“行孝歌”、“還陽曲”。“開路歌”也叫“開歌路”又叫“請神曲”,主要是介紹孝歌的背景和起源等。一般指人死亡以後當天晚上十二點以前必須進行的第一道程序,也可以由亡者家屬根據下葬時間的長短來決定從那一天晚上正式開始,一旦開始就必須唱到下葬時間的頭一天晚上天亮為止,中間不能停唱;第二個部分是“行孝歌”,也是孝歌的主體部分。一般指孝歌唱至半夜十二點以後也叫“宵夜”,這時候要宴請各位幫唱嘉賓及陪同孝子一起參與守靈的各位親朋好友,席間需要唱“敬酒歌”、“敬菸歌”、“敬茶歌”“敬香歌”等;第三個部分是“還陽曲”,也就是孝歌的最後,主要是唱給死者家屬的一些吉利和祝福話語。一般指孝歌唱至天即將放亮時,通常在第二天的六點鐘左右,即“安神”、“送神”要唱“還陽曲”代表一個循環的結束,總體呈閉環結構,有始有終。

陝南孝歌的基本唱腔有“三起頭”和“正版”兩部分。

陝南孝歌|汪東

“三起頭”是指七言三句的開頭歌段,包括“開路歌”、“敬酒歌”、“還陽曲”這是有統一的歌詞、唱腔和旋律,文本比較固定。代表曲目有:《開歌路》、《迎神曲》、《五進門》、《敬酒歌》、《敬菸歌》、《敬茶歌》、《敬香歌》、《送神王》、《十二月花》、《二十四孝》、《遊十殿》、《安家神》、《還陽曲》等;“正版”是指七言多句,曲調是“三句頭”首句韻重複或變化重複,曲風多變,形式多樣,文本靈活,主要是穿插在“三起頭”各個歌段的中間。代表曲目有:《來到靈前把頭抬》、《五更裡》、《鼓打五更》、《武松報仇》、《八仙慶壽》、《十字歌》、《勸世文》、《十月懷胎》、《十八摸》、《口水歌》、《顛倒歌》、《人活在世》、《百歲歌》、《張孝打鳳》、《老來難》、《孟姜女》、《薛家將》、《楊家將》、《梁山伯與祝英臺》、《猜燈謎》等。

陝南孝歌的演唱形式有:獨唱、聯唱、對唱、男女對唱(寬坪鎮一帶一般沒有女的唱孝歌)等。

陝南孝歌|汪東

陝南喪事是很有講究的,當死者確定離開人世間的那一刻起,要立即鳴炮三聲,宣告周圍親戚朋友,亡者已經昇天,請他們迅速來到死者家屬幫忙處理後事。這正是農村一種傳統的互幫互助的道德理念的體現。這時是需要請陰陽風水先生親自來“看日子的”,確定墓地的向山,根據亡者的生辰八字來推算下葬的日子、時辰等,少則一兩天多則十天半月。陝南喪葬形式一般採用的都是人死後先入棺后土葬的方式,這與當地的風土人情和地理特徵來決定的。

陝南孝歌也是一種傳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據有很強的地域性和民間文化特色,也是陝南人民長期保留和創新的一種禮儀文化,希望它能得到後人的肯定和長足發展。

陝南孝歌|汪東

【個人簡介】汪東,男,山陽縣南寬坪鎮沙坪村人,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畢業。先後從事銷售、策劃、文字編輯、新聞通訊採編、網絡寫手等工作二十餘年。曾在《華商報》、《三秦都市報》、《長安客》、《大策劃》、《金信風采》等報紙、雜誌等欄目發表新聞、通訊、短評、散文、詩歌等數十篇。

【本文選自文友來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