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陕南孝歌|汪东

陕 南 孝 歌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自古以来就是以孝、德为先,更是一切人际关系与社会交往的精神基础。“百善孝为先”,孝歌就是在这种传统的中国孝道文化基础上,得到不断的发扬、创新和发展起来的。

孝歌也叫挽歌,是传统民间丧礼活动中,以彰显行孝为主要内容,一人及多人走唱或坐唱式清唱,并配以锣、鼓、镲等打击乐器演奏的丧俗演唱形式。内容大多是劝善行孝,反映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褒奖孝行,弃恶扬善之类。其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

陕南孝歌|汪东

现在流行的孝歌形式主要源于明清时期,天启年间官迁至陕南的湘、鄂、川籍移民文化产物,盛行于汉中、安康、商洛各地市县、镇,其中尤以陕南商洛南宽坪镇、湖坪、沙坪村最为传统、地道有名。

陕南孝歌一般有三个部分组成,即“开路歌”、“行孝歌”、“还阳曲”。“开路歌”也叫“开歌路”又叫“请神曲”,主要是介绍孝歌的背景和起源等。一般指人死亡以后当天晚上十二点以前必须进行的第一道程序,也可以由亡者家属根据下葬时间的长短来决定从那一天晚上正式开始,一旦开始就必须唱到下葬时间的头一天晚上天亮为止,中间不能停唱;第二个部分是“行孝歌”,也是孝歌的主体部分。一般指孝歌唱至半夜十二点以后也叫“宵夜”,这时候要宴请各位帮唱嘉宾及陪同孝子一起参与守灵的各位亲朋好友,席间需要唱“敬酒歌”、“敬烟歌”、“敬茶歌”“敬香歌”等;第三个部分是“还阳曲”,也就是孝歌的最后,主要是唱给死者家属的一些吉利和祝福话语。一般指孝歌唱至天即将放亮时,通常在第二天的六点钟左右,即“安神”、“送神”要唱“还阳曲”代表一个循环的结束,总体呈闭环结构,有始有终。

陕南孝歌的基本唱腔有“三起头”和“正版”两部分。

陕南孝歌|汪东

“三起头”是指七言三句的开头歌段,包括“开路歌”、“敬酒歌”、“还阳曲”这是有统一的歌词、唱腔和旋律,文本比较固定。代表曲目有:《开歌路》、《迎神曲》、《五进门》、《敬酒歌》、《敬烟歌》、《敬茶歌》、《敬香歌》、《送神王》、《十二月花》、《二十四孝》、《游十殿》、《安家神》、《还阳曲》等;“正版”是指七言多句,曲调是“三句头”首句韵重复或变化重复,曲风多变,形式多样,文本灵活,主要是穿插在“三起头”各个歌段的中间。代表曲目有:《来到灵前把头抬》、《五更里》、《鼓打五更》、《武松报仇》、《八仙庆寿》、《十字歌》、《劝世文》、《十月怀胎》、《十八摸》、《口水歌》、《颠倒歌》、《人活在世》、《百岁歌》、《张孝打凤》、《老来难》、《孟姜女》、《薛家将》、《杨家将》、《梁山伯与祝英台》、《猜灯谜》等。

陕南孝歌的演唱形式有:独唱、联唱、对唱、男女对唱(宽坪镇一带一般没有女的唱孝歌)等。

陕南孝歌|汪东

陕南丧事是很有讲究的,当死者确定离开人世间的那一刻起,要立即鸣炮三声,宣告周围亲戚朋友,亡者已经升天,请他们迅速来到死者家属帮忙处理后事。这正是农村一种传统的互帮互助的道德理念的体现。这时是需要请阴阳风水先生亲自来“看日子的”,确定墓地的向山,根据亡者的生辰八字来推算下葬的日子、时辰等,少则一两天多则十天半月。陕南丧葬形式一般采用的都是人死后先入棺后土葬的方式,这与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地理特征来决定的。

陕南孝歌也是一种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据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民间文化特色,也是陕南人民长期保留和创新的一种礼仪文化,希望它能得到后人的肯定和长足发展。

陕南孝歌|汪东

【个人简介】汪东,男,山阳县南宽坪镇沙坪村人,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毕业。先后从事销售、策划、文字编辑、新闻通讯采编、网络写手等工作二十余年。曾在《华商报》、《三秦都市报》、《长安客》、《大策划》、《金信风采》等报纸、杂志等栏目发表新闻、通讯、短评、散文、诗歌等数十篇。

【本文选自文友来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