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9 難忘在二中求學的日子(原創散文)

·彭德強

回想起在桂陽二中求學的日子,仍覺得溫馨,而且記憶猶新。

我是1983年考入高中部的,當時高中一年級三百餘人,編成了六個班,其中有兩個尖子班和四個普通班,我被選配在普通班63班做班長。那是開學三個月後的一天,班主任李老師告訴我的,普通班各班主任都到招錄名單中挑選了一名德才兼備的新生所謂“糙子米” 來帶班,期待整個班級集體有個積極向上的好局面。因為他看中了檔案裡的我,統考成績不錯,又是多年的共青團員,小學初中都任過班長學習委員,組織活動強,他笑著說,也算一種緣份吧。我沒有想太多,感受著班主任老師們的關愛和同學們的熱情,努力學習工作,全班學習氣氛自覺而濃厚,多次奪得班級考評流動紅旗。特別是每晚自習前30分鐘我們創造性的一人上講臺讀報閱評,讓每個同學的膽量和表達能力都有一個大的提升,而被各年級推廣。我經常去教導處組織各年級學生幹部會議;經常站在高臺上領做早操和課間操,臺下1800多師生隨我的口令做操,動作整齊,氛圍壯觀。校園裡的女貞樹、桂花樹、棗樹蔥蘢,花開的時候,更是香飄四溢,沁人心脾。經常性的班會、文娛晚會讓我們過得十分的開心。

週日,我和同學們走出校門,穿過圍牆外的棗林,去學校後背的流渡嶺賞玩。大家興高采烈,看著山頂巨大的“中流砥柱” 石刻和著暖陽朗照涼風習習,對老和尚“滴泉湧米” 傳說,爭論不休,笑怪老和尚不該貪婪,原本夠他吃喝的水和米,被他鑿沒了靈氣,不然說不定現在仍有水和米汩汩湧出。週六返校,把回家帶來的米菜什麼的,放進宿舍,來到流渡河,把疲憊浸洗。岸邊的垂柳在微風中搖曳,夕陽照在河面上,泛著金光。流渡橋下的小木船上,老漁家在河面上悠哉捕撈,魚蝦一杆杆兜進船艙,紫銅色的臉上綻著微笑。不遠處機械廠裡傳來鋼爐冶煉的滋滋聲和鐵錘悅耳的敲打聲。

春天裡陽光明媚,是個踏青的好季節,同學們自備水和乾糧,在紅旗的帶領下,沿著草徑小路,浩浩蕩蕩地向文峰塔進發。山花爛漫,流水錚淙,微風拂面,草叢中不時有斑駁的野雉飛起,引得花花綠綠的女生陣陣驚呼。抵達文峰塔下,仰天齊看,白雲悠悠,青磚古塔宛如巨椽疾書。圍繞古塔細看,好事者竟情不自禁地從內塔壁攀爬,老師笑微微地將他們勸下,對著一張笑臉和美景拍攝。爾後,同學們圍坐在老師身邊,聆聽古塔那久遠的典故和傳說,而嘖嘖稱歎。新團員入團宣誓後,舉行了熱烈的文藝活動,唱歌又跳舞,還有口技表演,大家玩得不亦樂乎。午餐就在塔邊草地上進行,有人躲到樹蔭下去吃,冷不丁一條青綠的碩大松枝蟲掉下,又驚起一陣尖叫和朗笑。直到夕陽西下,才依依不捨地踏著薄暮而歸,留下一路的笑聲。

一個秋天的假日,我跟幾個同學留校,那時正是蜜棗成熟的季節,校園裡飽滿的棗子觸手可及,卻從沒有人伸手摘取,棗樹被累彎了枝幹,不少用木棒襯托支撐著,又是豐收年。那天管理員老師趁假日有空採摘,我們幫著他忙了整整一上午,弄了幾百斤,老師要請吃飯,被我們婉言謝絕了,最後他硬是執意送了一桶棗子給我們。那時教我們英語課的何老師把他房間的鑰匙交紿我看管,要我在他房裡補習,由於初中時三年級英語沒教,連課本都沒發,他就把他的幾本教材白天借給我用,晚上才拿回去備課。一個叫遠玉的女同學提議把桶棗提到何老師房裡煮著吃,打回牙祭。給何老師留了些,一干人先洗了棗,生吃著,後又買來一斤白糖煮著吃,實在吃得太飽太足意,晚飯沒吃還是沒吃完。現在感覺再沒吃過那樣又香又甜的棗了!

我們還編纂一份叫<路邊草>的校園油刊,從釆編到刻板到校對到油印,校領導和老師也非常支持,經常賜稿,還專門撥了幾十塊錢款,餘欠的由同學們自願從微薄的生活費裡節省湊齊。看著各自的文章發表,個個心裡就有種說不出的喜悅。

1986年三年學習期滿畢業,昔日衣衫不整甚至鈕釦不齊凍手如包子的清苦同學,竟應屆就考出80多個大學生,還產生一個清華一個北大的驕人成績,讓社會為之振奮!如今不少人成了單位的領導報社的編輯記者教師軍官和作家企業家等,成為社會的棟樑之材。

據說學校面貌已煥然一新,小平房變成高樓,操場也建成高標準寬大的運動場,學校軟硬件早已大改觀,成為一所現代化的學校,期待什麼時候,再回母校,一定好好地欣賞欣賞!

(2018-3-18 修改 彭德強作於桂陽蓮塘塘下龍家 )

敬請關注 順頌安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