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縱有家財萬貫,不如鈞瓷一片

喜歡瓷器的人都知道

宋代鈞瓷位列五大名窯之首

並且自古以來,人們對它的評價,

也是高的可以——

霸氣如:“黃金有價,鈞無價”

更任性的有:

“縱有家財萬貫,不如鈞瓷一片”!

鈞窯的出生地位於河南禹縣神垢鎮

這個地名單說出來很一般

但要說這裡曾是大禹治水

會諸侯的鈞臺(古稱鈞州)

恐怕所有人就能茅塞頓開了!

縱有家財萬貫,不如鈞瓷一片

禹神治水,造福萬民

也讓一方水土變成了金土

到北宋初年間

這一方水土燒製出來的瓷器

無論在出廠數量還是產品質量上

都達到了全國之首!

也因此,終被宋徽宗看中

將其請入高堂,列為官窯!

縱有家財萬貫,不如鈞瓷一片

北宋鈞窯乳釘鼓式洗 青島博物館藏

而鈞瓷最終冠居五大官窯之首

也是因為它獨特的氣質跟個性。

按現在的套路,先看臉!

它的長相特點嘛~

行話裡有一個專有名詞

“蚯 蚓 走 泥 紋”

什麼意思呢?

很簡單,直譯

就是蚯蚓在泥地裡穿梭的那種感覺~

(打了個寒顫,軟體動物接受無能)

縱有家財萬貫,不如鈞瓷一片

聽起來恐怖,但燒起來更難!

因為鈞瓷燒製過程中所用到的銅

其變色呈現很不穩定

不僅燒製時要顧及溫度、冷卻速率

就連窯位、燃料甚至季節、氣候等因素,

都會影響到最終顏色的形成,

所以鈞窯成品燒製極為不易。

在鈞瓷產地,有一首流傳至今的民謠:

“窯工窮,燒鈞紅,十窯九不成。”

由此更見其珍貴。

縱有家財萬貫,不如鈞瓷一片

北宋 鈞窯天藍釉墩式碗 故宮博物院藏

順帶一說

如果鈞窯器物上能呈現一色紅

更是世間無雙!

因為有宋一代的整個審美

都是以文人清雅為主

能出這麼一個瑰麗的,實在難得!

來,如圖感受下:

縱有家財萬貫,不如鈞瓷一片

北宋 鈞窯天藍釉紫紅班碗

俯視圖:

縱有家財萬貫,不如鈞瓷一片

價值連城哦~快來隨我獻上膝蓋!

事實上,這樣的一色紅

在匠人那裡有一個專有名詞,叫“窯變”

“窯變”怎麼來滴呢?

製作瓷器的時候,為了製作出不同的釉色,會加入諸如鐵、銅等金屬元素。這些元素在燒造時經過高溫作用,有時會產生化學反應,導致燒出來的瓷器會產生某種色彩的異變。通常這種異變後色彩絢麗奪目,攝人心魄。來,再欣賞兩件:

縱有家財萬貫,不如鈞瓷一片

鈞窯玫瑰紫釉海棠式花盆託

縱有家財萬貫,不如鈞瓷一片

仿鈞窯窯變花盆

咱看著就流口水吧~

但是,古代人迷信

認為這一定是妖物作祟!

所以一旦出現窯變,

通常都會砸掉以驅除妖物。

所以有窯變留下來的鈞窯器物

都異常珍貴!珍貴!貴!

舉個例子吧

下面這件北鈞窯玫瑰紫藍釉鼓釘水仙盤

十多年前就已然是數百萬的天價!

縱有家財萬貫,不如鈞瓷一片

香港蘇富比 2002年 成交價:RMB 2,794,160

美的不要不要的吧?想要吧?

很自信的告訴你,別臭美了!

因為鈞瓷的傳世數量極為稀少。

這主要是緣於宋徽宗的“完美主義”

可以說,鈞瓷之於這位文藝帝

用一句話概括:

成也徽宗,敗也徽宗!

縱有家財萬貫,不如鈞瓷一片

對鈞瓷鍾愛有加的他

在位期間,將鈞窯定為御窯

專門生產貢瓷

但為追求鈞瓷豔麗多變的完美釉色

一方面不計成本的生產貢瓷

一方面又嚴格規定,

每年只准生產36件絕品鈞瓷。

據文獻記載

鈞窯開窯時要有相關官員在場,

在挑選出符合宮廷器物條件的宮廷製品後

其餘一律銷燬!

哪怕只是斷章殘片,也禁止流入民間!

更不用說燒製的工藝跟秘籍了!

所以現在包括故宮博物院所藏的鈞瓷

也多是清宮舊藏。

縱有家財萬貫,不如鈞瓷一片

北宋鈞窯天藍釉盞託 故宮博物院藏

而正值鈞瓷技藝達到巔峰之境時

金兵攻入,徽宗淪為俘虜

官鈞窯停燒

一代名瓷從此煙消雲散。

“鈞瓷無雙,窯變無對”

正因存世時間短,燒製的數量又少

所以,遇到了,一定不要眨眼哦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