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夏至|星繁愁昼热,露重觉荷香

夏至|星繁愁昼热,露重觉荷香

夏至|星繁愁昼热,露重觉荷香

《二十四节气志》 作者 | 宋英杰

6月21日或22日,夏至节气。这是一个源于天文的节气,它代表了一种极致。这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日子,标志着盛夏季节的开始。

一句情话便与夏至相关: “这一天,想你的时间最长,梦你的时间最短。”

夏至|星繁愁昼热,露重觉荷香

此时,地表由阳光获得的热量达到最多。之后一段时间,热量收益虽然逐步减少,但依然大于热量散失,所以天气继续趋热。直到热量收支达到平衡、盈亏相抵时,气温达到峰值。

谚语云: “夏至不热,五谷不结。”炎热虽似煎熬,实则为馈赠

夏至|星繁愁昼热,露重觉荷香

每到一个节气,网友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 “今天吃什么? “

民谚说: “冬至饺子,夏至面。”

夏至|星繁愁昼热,露重觉荷香

在节气起源的黄河流域,夏至吃面有着悠久的历史。人们感觉此时“食汤饼”,然后“取巾拭汗”,可以“面色皎然”。所谓汤饼,便类似现今的热汤面片儿。

就物候而言,黄河流域是“芒种三日见麦花”,随后“宿麦既登”。夏至时节恰好可以喜尝新麦,极有耕耘之后的成就感。所以“夏至面”,首先是有物质基础的。

夏至|星繁愁昼热,露重觉荷香

据记载,旧时北京在夏至时“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是也,乃都门之美品。向曾询及各省游历友人,咸以京城之冷淘面爽口适宜,天下无比。谚云: ‘冬至馄饨,夏至面’。京俗无论生辰节候,婚丧喜祭宴享,早饭俱食过水面。省妥爽便,莫此为甚”。

直到今天,过了水的炸酱面,依然是很多人夏日之最爱。

夏至|星繁愁昼热,露重觉荷香

“火火五月中,景风从南来。数枝石榴发,一丈荷花开。”

夏至之后便进入盛夏,就如同冬至之后便进入隆冬一样。

夏至|星繁愁昼热,露重觉荷香

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数伏,所以入伏日期并不固定。

数伏的习俗,始于秦汉时期。“伏者,谓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升,故为藏伏,因名伏日。”因此,所谓伏,并不是指人们热得懒洋洋地趴着,而是指阴气潜伏。

夏至|星繁愁昼热,露重觉荷香

如同冬至起数九一样,夏至起也有数九的习俗,一个是冬九九,一个是夏九九。

夏至|星繁愁昼热,露重觉荷香

夏九九的歌谣版本虽多,但含义大同小异,举娄元礼《田家五行》中的一例:

一九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汗出如洗浴;五九四十五,头戴秋叶舞;六九五十四,乘凉入佛寺;七九六十三,夜眠寻被单;八九七十二,思量盖夹被;九九八十一,阶前鸣促织。

夏至之后进入盛夏,理论上说应为“骄阳似火”,为何我们总是感到“阴雨纷纷”?

首先,夏至到来,台风季开始。其次,此时各地雷暴大风增多,天气悬念丛生。加之,江南梅雨进入巅峰时段,“三旬已过黄梅雨,万里初来舶趠风”。夏至因此被称为“水节”,各地雨季自南向北进行着轮换和交替。

夏至|星繁愁昼热,露重觉荷香

宋英杰:夏至,为何总是“雨水纷纷”?

夏至|星繁愁昼热,露重觉荷香

诗意 · 夏至

夏至|星繁愁昼热,露重觉荷香

夏至避暑北池

唐 | 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夏至|星繁愁昼热,露重觉荷香

竹枝词

唐 |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夏至|星繁愁昼热,露重觉荷香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唐 | 白居易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

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夏至|星繁愁昼热,露重觉荷香

更漏子·柳间眠

北宋 | 晏几道

柳间眠,花里醉。不惜绣裙铺地。

钗燕重,鬓蝉轻。一双梅子青。

粉笺书,罗袖泪。还有可怜新意。

遮闷绿,掩羞红。晚来团扇风。

夏至|星繁愁昼热,露重觉荷香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 |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图 | 视觉中国

民俗 · 夏至

夏至|星繁愁昼热,露重觉荷香
夏至|星繁愁昼热,露重觉荷香夏至|星繁愁昼热,露重觉荷香
夏至|星繁愁昼热,露重觉荷香夏至|星繁愁昼热,露重觉荷香

制图丨陈斐然

点击「写留言」

说说夏天你最爱的美食吧!

夏至|星繁愁昼热,露重觉荷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