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回憶我經歷的那些絕望時刻

回憶我經歷的那些絕望時刻

1999年,大盤1047點

最絕望的不是1047當天,是前幾天,大盤跌了4%多,小票幾乎都跌停了,當時持有一個低於淨資產的鋼鐵股,課間休息去營業部看的,收盤沒跌停(跌了9.幾),當時還暗自慶幸,想想以前還是心大。但總體感覺散戶廳是絕望至極的,罵聲一片。

我當時沒什麼感覺,覺得低於淨資產應該問題不大,就沒管。後來大盤又折騰了幾天,到1047見底,很快就是5.19行情了。

當時感覺總體市場的估值很高,1047時感覺估值比起現在還是高很多的,一個化工股,40倍pe,我當時還覺得比較便宜。

2005年,大盤998點

當時大學剛畢業,上大學時沒怎麼看股票,反正超級熊市。映像很深的有一天看到包鋼只有9毛多,我還很興奮,居然有9毛多的股票,好慘。中弘股份也到9毛多了現在。

後來拿了一點點錢,9塊多買了一隻後來驚世駭俗的造船股,當時還是St股,不過已經盈利了,40倍pe入的,沒覺得貴,這時候還沒到998。後來跌到5塊,嚇死我鳥,再後來開始漲了,那會大盤只是穩住還沒開始漲。漲到12塊趕緊賣了,覺得很滿意。然後,你們都知道的,10送10以後又到300。

2005年的時候,那個氛圍,就是誰炒股票,誰TM就是傻逼的感覺。

估值角度,我不覺得當時比現在低,那會記得也看過中信證券,pe,pb都比現在高。我買的船股pb,pe也很高。

2008年,大盤1664點

那會已經上班了,1664那個慘啊,太jb慘了。那會跟朋友說了兩個股票,一個西飛,一個豫園,都慘遭停牌,出來十幾個跌停板,賣也賣不掉,愧疚死了。

1664時候的市場氛圍跟現在有點像的,叫歇斯底里,所有人都覺得市場肯定死絕了,天朝藥丸,反正就是tm賣,管他呢,不停賣。一個老法師4000點時說跌到2000,然而他沒想到後期股市沒流動性了,又幹下去幾百點,跟現在很像,一般股票稍微賣賣就跌停了。

估值角度,其實比現在高的,我當時推測會有大規模基建計劃,重點看了水泥股,我選的標準是跌破重置成本,然而現在水泥股早就重置成本打對摺了。

跌破淨資產的股票沒感覺有很多,因為找到個跌破淨資產的就覺得很驚喜很便宜了。不像現在不稀奇。

2013年,大盤1849點

嚴格來說,那會股票真正見底是2012年底,創業板就起來了。那會好股票確實挺多的,十幾倍市盈率的小票不少的,有些公司的質地很好。那時候的估值我認為確實非常低,很多股票跌到無法想象的程度,今天的情況可能還達不到那個程度。但是因為很多公司後來補充了淨資產,所以pb角度,我記得跟當時差不多。pe角度,小票應該說還是當時比較低的,而有些行業後來因為供給側改革,加權以後的pe差不多。小票的吸引力沒有當時大。

不過那會的情緒不一樣,那會是麻木。

現在。我認為當下的情緒的極端程度是夠了,屬於歇斯底里這種狀態。估值差不多排倒數第二。大家要珍惜這種狀態帶來的異常便宜股票,這是因為極度的緊縮和打壓市場帶來的,這種情況很長一段時間不會再出現了,其實zc已經在變了,但是體現到股市需要一點時間。打壓力度最強的那個點在四五月份。

從四月底降準開始算,股市延後三個月吧。我認為激活股市,利用存量m2去槓桿,能解決現在的主要難處。2014年也是這個思路,但是後來沒有控制好股市和金融系統本身的槓桿,不過現在這些路都基本已經被堵死了,再次激活股市應該沒有大隱患。

其實我認為底部的重要特點除了估值外,沒有流動性,隨便賣賣就跌停是重要依據。還有就是你可以假設一下,所有股票平均都翻倍的話,估值是不是太誇張?我感覺如果用金融作為主力軍,漲到5800左右,小票的估值不會引發系統性風險。而對於銀行來講,12倍pe也不是很高。只是大家心裡面習慣了a股銀行就應該6倍而已。

抄底有兩種手法,第一是左側,需要你心理比較強大。第二是右側,等放量長陽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