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1 从《伤逝》到《我的前半生》,中国女性进步了多少?

由马伊琍、袁泉和靳东等主演的《我的前半生》热播后,引发了很多讨论,从小三篡位到闺蜜撕逼,从贺涵的盛世美颜到唐晶的穿衣品味,从关于好男和渣男的鉴定,到罗子君妈妈引发的什么是典型上海女人的争议,整部剧确实可(cao)圈(dian)可(man)点(man)。

从《伤逝》到《我的前半生》,中国女性进步了多少?

《我的前半生》剧照

不过,这些讨论都不是重点,重点是,从1925年鲁迅写出第一代子君后,已经过去92年了,中国女性到底进步了多少?《伤逝》的创作背景是推崇自由婚恋的年代,但是鲁迅并没有在这篇小说中颂扬爱情,而是写子君和涓生从奋不顾身的恋爱进入琐碎的同居生活后幻灭的故事。

这里面有两重幻灭,一是涓生发现子君在热恋期的果敢以及对文艺的追求都是因为爱他而产生的,并不是出自她的本性,两人一起生活后,涓生发现子君在精神方面没有追求,只是热衷于养狗、养鸡,或者一遍遍地温习他的求婚(这和现代女人一遍遍地询问男人“你爱不爱我”一回事)……因两人生活贫困,她终日为三餐操劳,却反而遭到涓生的鄙视。涓生觉得子君的“丰功伟业”就是建立在“川流不息的吃饭”中,他观察着她的凄苦,却冷眼看着她“竟胖了起来”,连在悲愤时也不见“瘦损”。二是在社会和经济制度的束缚下,自由婚恋只是一个美好念想,娜拉出走后会怎样?在那种社会里,女人仍旧要靠男人养着,攥着他的衣角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在爱情幻灭后也就生无可恋了。

从《伤逝》到《我的前半生》,中国女性进步了多少?

鲁迅短篇小说《伤逝》

亦舒是鲁迅的铁杆粉,她写《我的前半生》就是为了改写子君的命运,因为时代不同了。上世纪80年代正是香港的美好时代,大概中国第一代职场白骨精就是当时的香港女人吧。这个时代的子君,即便离开男人,也能闯出自己的一番事业,不得不说是女性的一种进步,这种进步是建立在社会的进步基础上的。

热播剧《我的前半生》中,先说点题外话,子君的形象先是一个虚荣、没品位、愚蠢、浅薄、没教养、操着上海口音的女人,在离婚后居然180度转变成了谦虚、聪明、高素质、有品位、口音正常的职场女人,这种转变实在是编剧开脑洞,一定是受了韩剧的影响,类似《妻子的诱惑》这种。我一个已做人妻的闺蜜反驳:“完全可以理解呀!一个女人在家做全职太太,太缺乏安全感了,她必须穿得花枝招展的来稳住老公的心!” 这完全没有说服我,一个人的品位都是一脉相承的,不会基因突变好吗?!

从《伤逝》到《我的前半生》,中国女性进步了多少?

罗子君离婚前后对比照

说回正题,现代子君竟然比不上上世纪80年代的子君!亦舒笔下的子君一直都保持姿势好看,也许是亦舒的玛丽苏情结使然,但起码这一代子君是保持独立和尊严的。可是电视剧版子君却不太一样,还要一个强大、优秀的贺涵处处扶持,就像张佳伟说的:又想离异自强,又想王子灰姑娘。

三代子君,其实都在讲同一个问题,就是女性要经济独立,才能精神独立。90多年前,鲁迅说“妇女解放应该用激烈的斗争去争取经济权”,今天,女人不需要和男人、和社会做激烈斗争,最应该时时警惕的是自身的堕落和倒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