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9 《红楼梦》里的刘姥姥才是真正的低到尘埃里,再长出花儿来的人!

《红楼梦》里的刘姥姥才是真正的低到尘埃里,再长出花儿来的人!

《红楼梦》前八十回中,先后两次描写了村妇刘姥姥进贾府。根据曹雪芹的伏笔和脂砚斋批语的透露,后面遗失的文稿中,刘姥姥应该在贾府被抄家之后三进荣国府。只是很可惜,我们看不到曹雪芹的原笔了。但就前面两次来看,刘姥姥的形象已经算是曹雪芹刻画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了。

刘姥姥和其他的主要人物比起来,还真是如作者所说的那样,是“芥豆之微”的一个小人物。她一辈子都生活在农村的最底层,如果不是因为家计艰难,厚着脸皮来到贾府找那个八杆子也打不着的亲戚王夫人,可能她一辈子也没有机会见识到像贾府这样的公侯之家奢华的生活。

刘姥姥第一次进贾府的时候,确实是非常卑微的,作者通过几个动作词语,非常形象的刻画出了一个求亲靠友的年迈老妇人的形象。

《红楼梦》里的刘姥姥才是真正的低到尘埃里,再长出花儿来的人!

原文:来至荣府大门石狮子前,只见簇簇轿马,刘姥姥便不敢过去,且掸了掸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然后蹭到角门前。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板凳上,说东谈西呢。刘姥姥只得蹭上来问:“太爷们纳福。”众人打量了他一会,便问“那里来的?”刘姥姥陪笑道:“我找太太的陪房周大爷的,烦那位太爷替我请他老出来。”那些人听了,都不瞅睬半日方说道:“你远远的在那墙角下等着,一会子他们家有人就出来的。”

这里连着用了“不敢过去…”“掸了掸衣服…”“蹭到角门前…”“陪笑说道…”等词语,展现了刘姥姥一个卑微妇人的形象。为了能顺利进入贾府,见到王夫人,继而得到资助,顺利过冬,刘姥姥已经把自己低到了尘埃里。可是即便如此,她也仍旧没有见到王夫人,而是只见到了王熙凤。在王熙凤面前,刘姥姥仍旧是卑微的。

原文:凤姐儿笑道:“亲戚们不大走动,都疏远了。知道的呢,说你们弃厌我们,不肯常来,不知道的那起小人,还只当我们眼里没人似的。”刘姥姥忙念佛道:“我们家道艰难,走不起,来了这里,没的给姑奶奶打嘴,就是管家爷们看着也不像。”

《红楼梦》里的刘姥姥才是真正的低到尘埃里,再长出花儿来的人!

刘姥姥第二次进贾府,虽然已经家境缓和,田地里也打了粮食,瓜果蔬菜也收获了不少。但是在贾府这样的公侯之府,她仍旧是卑微的小人物。虽然有贾母的青睐,留下住了几天,见识了贾府的奢华和糜费。但刘姥姥全程却是扮小丑,为了逗老太太贾母开心,刘姥姥顺从鸳鸯王熙凤等人的安排,为大家取笑。若是她全然不知还罢了,然而刘姥姥何其通透,她的聪明伶俐却无端的令人多了一些辛酸!

原文:凤姐儿忙笑道:“你别多心,才刚不过大家取笑儿。”一言未了,鸳鸯也进来笑道:“姥姥别恼,我给你老人家赔个不是。”刘姥姥笑道:“姑娘说哪里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我要心里恼,也就不说了。”

《红楼梦》里的刘姥姥才是真正的低到尘埃里,再长出花儿来的人!

刘姥姥的这段话,不但是让读者对她肃然起敬,想来王熙凤和鸳鸯也会因此对她肃然起敬。这个农村的老太太并非是真的小丑,她何其聪慧,活的又何其通透,又是何其的洒脱。她虽然身份卑微,也能将自己完全放下,一直放到尘埃里,但是她却并不让人觉得低贱。

刘姥姥最适合张爱玲的那句话:把自己低到尘埃里,然后再开出花来。可是,如果只有前两次的进贾府,那么还不算完全。根据脂砚斋的批语和巧姐的判词,可以判断刘姥姥在贾家被抄后第三次来到贾府。去了狱神庙看望了被关押的凤姐和宝玉等人,还想方设法找到并且救回了被卖入烟花的巧姐。正所谓“偶因济刘氏,幸得遇恩人”。

《红楼梦》里的刘姥姥才是真正的低到尘埃里,再长出花儿来的人!

前两次进贾府,刘姥姥都得到了或多或少的资助,可以算作是把自己低到了尘埃里。但是第三次进贾府,是刘姥姥从尘埃中开出的花。她不但在贾府落难时去看望了凤姐等人,还变卖家当田地,凑齐了钱财赎出了巧姐。这样的作为,和贾府那些所谓的亲朋好友相比,又是如何呢!若没有这第三次进贾府,刘姥姥岂不是成了和那些贾府清客詹光、单聘仁等人一样,专会占便宜打秋风了。

刘姥姥虽然身份低微,也善于把自己放低,但是她的精神却绝不低贱,且是无比高贵的。所以才能开出一枝高贵的花朵来!

《红楼梦》里的刘姥姥才是真正的低到尘埃里,再长出花儿来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