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說互聯網非常發達的深圳卻不再適合年輕人工作?

frank1997919


深圳確實不適合大多數年輕人工作了,這話真的沒錯。

我有兩個朋友,一個是985理工大學研究生畢業,經人推薦去了深圳華為做研發,住在離公司很遠很遠的地方——因為房租什麼的實在是太貴了。每天花在上班路上的時間就有兩三個小時吧,過得十分苦惱。另外,據他說,連深圳的明星企業、超級有錢的華為都要離開深圳跑到東莞去了——在深圳的生活成本實在是太高了,吃喝住行,都逐漸耗光了一個人、一個公司的大部分收入。

另外一個朋友,是從南京大學畢業的,電子工程方面的。雖然學的是硬件,但是卻是到TP-Link做的軟件開發,熟悉的知道,做的是運維,主要是在Linux上做服務器開發的。他畢業幾年之後,工資達到稅後兩萬五左右,在當地也算是中等收入的程序員了,最近聊起天,整個人也是比較沮喪的,準備去杭州了。

深圳這個地方,留不住人了!

連程序員,有這樣收入的人都是這樣,那些普通的運營人員、底層的開發人員,剛工作沒幾年的後端、前端開發,還有什麼可說的?

其實吧,武漢、成都、重慶、杭州,這些一線城市的吸引力也不小,而且房價、交通、吃喝的成本也沒有那麼高,為啥非要待在深圳呢?每天累死累活也看不到什麼時候才能在這裡定居下來,打個工,就好像在給別人幹活一樣,你說是什麼體會?

超一線城市,真的是除了工作機會上的吸引,真的沒有別的東西了,特別是深圳,這麼一個很新的,沒什麼人文底蘊的城市,總是給人一種陌生的感覺,留不住人心啊。


羅文益


小編大四校招的時候收到了深圳一家做智能機器人的公司的面試邀請,當時我想了很久最後還是沒有出發前行,因為我想起了我在深圳的一些事。

我出身並不富裕,高中畢業的時候在深圳和同學在深圳寶安石巖工業區做了2個月的暑期工,同學並不習慣在深圳老工廠大集體洗澡。於是我們就在外面租房子了,那是2012年的夏天,那邊的房子就要押一付一,大單間,熱水器空調洗衣機什麼都沒有就要700一個月了。

但一年過去了,小編還是會時不時想起曾經有過的機會。其實所有的適合不適合主要還是房子,深圳不僅房價比廣州貴房租也貴了很多,小編

有人說深圳機會多工資高,像軟件和金融等高新行業你在廣州都很難找得到更不要說二三線城市了。而同樣的崗位,工資差不多的北京和上海住房交通更讓人頭疼。但是現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我們來看看深圳的應屆生平均工資,沒錯就大概是這樣的工資水平了,這還是讀了大學的年輕人呢,更不要說只有中專和初高中甚至更低的年輕人的水平了。

是的,深圳工資高,但是你工資低啊!

有人說,深圳機會多,但是還是那一句話,你工資低你機會少!

深圳除了金融和計算機行業工資高之外,其他的並不高。小編一個同學在深圳做會計一年了,每個月到手仍不到4000元,哪些財務和行政崗,教育機構的,人力的……都大概是5000元上下。其實金融行業高工資,但也不是年輕人高工資,小編身處該行業,深深地感受到行業內部人員的貧富差距。這個十分看資源和人脈的行業,你一個年輕人什麼都沒有,起初那幾年是怎麼熬過來的可能只有天知道。

來看看自己讀的專業工資水平

再看看深圳的房租水平。

一平米就高達110元了

小編有一個朋友住在翻身地鐵站,在深圳市區一個小時的公交,30分鐘的地鐵之外的地方用700元租了一個單間,僅僅有10平米左右,沒有空調、沒有熱水器、沒有洗衣機,而在市區住的價格只會更貴。而相反廣州則由於相對較低的租房成本吸引了更多的年輕人留下來了,是的,是留下來了。深圳市一個很年輕的城市,深圳年輕,深圳的人也很年輕。

年輕意味著活力,年輕意味著可以有更多的犯錯機會……但是正如一個公司一樣年輕人佔比巨大的時候,大家看到的是活力也看到這裡留不住人,人來人往,來一批走一批,幾乎斷層的樣子。

但是今天深圳並沒有大幅減少人口,相反人口持續流入,原因或許就是北京和上海同樣的崗位工資也沒高到哪裡去,住房成本也更高,正如深圳之於廣州一樣,房租高了一大截,工資卻沒有跟著變化。小編當時就去了深圳面試同樣的崗位都是平安普惠的金融貸款銷售,在深圳和廣州的工資都一樣,但是廣州我住在天河市中心的城中村一房一廳一個月家電齊全才750,而深圳幾乎2000了,而底薪如出一轍給的都是2200。深思熟慮之後我不得不回來廣州,或許我是金融碩士或者IT男我會選擇深圳,但是很不幸都不是,一個金融小本科,在深圳的日子我似乎一眼就看到頭了,無休無止的加班,為了省房租住得很遠很遠環境還很差很差。

城中村的存在使得剛來深圳的人能以較低的成本留下來,但是一方面城中村很多私拉亂接,環境差消防不安全,另一方面深圳無地可用,各個城中村拆遷不在眼前,但已不遙遠。

這一切都會使得深圳離年輕人更遙遠。

深圳,還是年輕人奮鬥的樂土,但是真的不適合年輕人,你來了只能逗留一段時間,你終將都會失望地離開。

深圳會挑選適合的年輕人,你問一下自己到底適合不適合?我想是不適合的。

但是我們又能去哪裡?又有哪些地方、哪個城市不坑年輕人?


南楓影音


如果深圳都不適合年輕人工作了,那堂堂中國也沒城市適合年輕人奮鬥拼搏了。說房價高,難道北京、上海、廣州的房價不高嗎?深圳只是近幾年房價上漲快,深圳全市房價均價為58902元/平方米。

而且說深圳房價高的,根本沒有考慮過深圳的人口密度有多大。深圳的人口密度已達每平方公里5398人,房價不高點,勢必更多人湧入。我這不是為深圳房地產背書,我也是在深圳工作的年輕人,我也希望房子便宜,各種生活物品便宜點。

所以,提問之前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如果是墮落消極不上進的人,到哪都是一樣。如果是由於本身沒文化,沒能力,又耐不了寂寞吃不了苦,所以在深圳受了挫折打擊,就認為深圳不適合年輕人,那真的無FUCK可說。

題主說擠地鐵去上班,讓人身心俱疲。拜託,你去上海、廣州、北京上班,難道不也是擠地鐵嗎?北京的地鐵是你肯定沒見過,深圳的還是輕的了。深圳地鐵都受不了,北京地鐵會讓你哭出來。

題主說,關內高房價租不起,只能租關外,拜託,如果關內房價低,都誰不願意住關外啊,我立馬退房搬到關內,深圳人口密度這麼高,關內有那麼多房子給你租?那關外都不要人發展了是不是?那關外的消費誰去帶動?

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你是看新聞太少了吧?那些在北京上班的才慘,在中關村上班,住四環五環之外,甚至住到天津唐山去,然後每天五點鐘起床,坐高鐵轉地鐵去上班,每天四五個小時花費在上班路上,不是更慘嗎?

還有,現在上海也是超級都市了,很多人住在嘉善,去上海市區上班,每個月都要花5000元。深圳還沒有這樣的事情吧?

住龍崗,去羅湖一個小時之內,去福田上班一個半小時之內;住寶安,去南山上班,也是一個小時內。

所以,在交通成本和交通擁堵上,深圳並不是最高和最嚴重的城市。但的確在生活成本上,是很高的城市,但生活成本高,和適不適合年輕人工作,真的沒有直接關係。因為中國前十的城市,生活成本都高。


從各方面的數據來看,深圳仍然是中國內地最適合年輕人工作的城市之一。

我們就拿一個最基本的數字來看,比如人口淨流入數據,人口淨流入是判斷一個城市是否吸引年輕人就業的重要依據。

一、人口淨流入

深圳2015年人口淨流入是59.98萬人,2016年人口淨流入同樣也有50萬+。基本保持每年穩步增長,也就是講,深圳對於全國年輕人而言,仍是就業最佳選擇城市,同時深圳的人口密度會進一步加大。


二、每平方公里經濟產出值

深圳每平方的經濟產出位列內地城市第一寶座,每平方公里的GDP產值達到9.76億元,處於全國領先位置。

這說明了深圳經濟質量和活力都很高。


三、平均工資高

我們可以看2016年,全國各地城市平均工資的數據,然後比較一下。

深圳排在第四位,已經被後起之秀杭州超越,但差距不大。我們可以看到,第一陣營是北京和上海,比第三、第四的深杭高出一千多。

在這裡,我不得不提醒一句,如果真的厭倦了深圳的高生活成本,可以考慮其他等城市,建設內地去。

而且,深圳的工資的確已經跟不上物價和房價的上漲,這才是制約深圳發展的一個問題。以深圳的經濟總量和經濟產出值,按理來說,平均工資,應該與上海在同一陣營的。而至於什麼擠地鐵,根本不足為道。

四、粵港澳大灣區經濟

雖然深圳的工資漲得慢,但深圳的發展前景還是巨大的。且不說深圳有著全國最好的創業氛圍和孵化器,也是全國科技行業的中心。又正逢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的提出,深圳在未來5~10年,仍有一個爆發期。所以仍然需要大量的高素質的應屆畢業生和年輕人,尤其適合理工科的就業。



說點題外話:

至於想來深圳從事廉價勞動力的人,我想對你們說,煩請你們也告知你們的朋友親戚,還是別來了。今非昔比,深圳不適合進廠打工了。深圳在進行經濟轉型,事實上,包括整個珠三角,都是進行產業升級,真的別來了。

我不是歧視,我只是衷心的勸告。比如深圳富士康,都有機器人取代了5~6萬工人了,現在你也很少聽到富士康有人跳樓自殺的新聞了。

去內地那些需要廉價勞動力的城市吧。

不要怪深圳,也別怪政府,怪自己,不好好多學點知識,不學技能,不多讀書。在歷史上的每一個時代,都有被時代拋棄的人。有些年輕人,別想著進廠工作,了此殘生,趁年輕,趕緊多學點。否則,會後悔的。也請你們,對你們的子女,嚴格一點,給他們提供一個好的條件。一定要讓他們好好學習。因為中國的階級即將固化,你們翻不了身,你的子女也很難翻身。


楚雲卿


哪兒有不適合一說?這個論調有點兒非議。

說深圳物價高、消費貴、房價高、人多車多交通難,這都是事實。作為我國一線城市,北上廣哪個房價低了?更何況是發展更偏新興產業的深圳。

拿小夥伴在北京的現狀舉個例子,應屆畢業就職於望京某互聯網公司做運營工作,雖說朝十晚七、一週五天,但基本都在加班,工資大概到手5k。不是北京本地人,一開始想在周邊租房,但望京房租穩高於3500,後選擇去天通苑和朝陽公園周邊找房子,選了個2800的小間。每天平均3h的路程。基本上一個月不說社交活動,就食住行三個,就已經沒有結餘,更別說想買個化妝品、衣服了。

而這樣的人,在北京並非少數。

拼搏於深圳的人和拼搏在上海、北京的人並無不同,一線城市有更優質的工作機會,更多大公司可以學習知識儲備技能,拼搏於這裡並非不適合,相反我更推薦,尤其很適合小年輕兒們闖一闖,試一試。

倒不是說未來就留在這裡。畢竟深圳6w的房價,若不是混到高位,百萬級別落戶成本基本不用妄想。


大城市,生存成本和生活成本都不低,但是科技、技術、新興產業帶來的廣闊視野也是其他地方不能比的。你可以說有利有弊,也可說“相輔相成”。


歐界傳媒


我姑且把提問中的深圳拓展至一線城市應該沒有什麼問題吧,所有一線城市,北上廣深幾乎都有同樣的“毛病”,消費水平高,房價高,地鐵人滿為患,普通上班族大多居住在離辦公地點很遠的關外,每天起早貪黑趕地鐵,擠公交,節奏快,工作壓力大。大概這就是普通上班族在一線城市的感受,缺點都羅列的七七八八了,所以有人說深圳不再適合年輕人工作,也有人提出“逃離北上廣深”的口號,理由大多雷同。

但是有沒有想過,既然一線城市如此“不堪”,為什麼仍有大把人擠破腦袋往裡鑽?

放嘴炮又不用上稅

還記得那次搞得轟轟烈烈的“逃離北上廣”活動嗎,很多小白領響應了號召,轉移到家鄉二三線城市甚至更小,但結果呆了一段時間傻眼了,熬了沒多久就受不了,還是被逼回了一線城市,這樣的例子也不勝數。為什麼呢?小城市房價低,生活節奏慢,工作壓力慢,但工資低個幾檔卻是實打實的,物價水平遠沒有想象中的低,有的工種甚至在小城市根本就找不到工作,而且在小城市有個好爹比什麼都重要,不在乎能力高低,不在乎985還是211。

作為城市,時刻有新血液流入同時有其自主的過濾系統,人會用腳投票,適宜大城市生存的人自然就會留下來,不適合留下來的攔著也沒用,不必過度解讀人口的流入流出。

從世界範圍內來看,人口都是不斷向大城市聚集,形成一個個超級城市群,就目前來看,深圳對年輕人,尤其是具有創新能力的新一代年輕人更加具有吸引力,這才一座城市的魅力所在。


徐戈marketing


其實深圳不適合沒房的人生存,這個其實和你是不是年輕人無關,現在凡是地鐵到處單房租金幾乎都是三位數1500左右,基本上150一個平方,還有更貴的,深圳的房租是沒人管的,幾乎是雷打不動每年漲10-30%,有的可能漲50%。談不上什麼生活質量,如果月工資低於6000,一年存不到什麼錢,開銷大點的估計10000多塊一個月一年也存不到什麼錢。如果無房家庭有小孩家庭開銷更大,對於這樣的中青年幾乎是致命打擊,因為一旦生病或者失去工作意味著估計就生存不下去。而對於老年人,更加了,如果無房,只能保住自己的口就不錯了,沒有任何生活質量可言。即使有房,也需要看你的收入和貸款還款的比率,自己收入開銷,可能買了房子一樣的焦慮,因為你承擔不起失業,承擔不起大膽的謀事業而帶來的風險,承擔不起疾病;你註定了20多年或者30年,需要平庸,忍氣吞聲,因為你要還貸,你怕房價跌,你怕換工作帶來的風險。而人生的職業生涯可能就只有這20-30年,當然你覺得可以努力工作出人頭地似乎也不難,但是現在人的年齡層次間距小,如果混到管理層也基本上到了差不多被淘汰的年齡段,職場年齡歧視永遠都是存在的。所以如果你在深圳,至少一個月15000以上可以勉強在家裡看情況供套房子,3w以下的就多存點錢吧,機會合適可以放手搏一搏乾乾自己的事業,不要換深圳的房子不要買深圳的房子,除非你可以保證穩定在5w左右的月收入。深圳等一線城市年薪60-80w可以算作中產,如果沒有到這個數,還是收斂一點,不要總以為自己怎樣怎樣了,最後還是如螻蟻一般的,雖然很多人都是螻蟻,只是不願承認罷了


貴八貴


@山賊土匪:

已經不少同事表達出逃離深圳的意願,也有許多人在計劃實施當中。

逃離原因也集中在:深圳消費水平高,卻工資水平並未能與之匹配。(工資水平高的主要集中在互聯網相關企業,金融企業,平均水平被這兩種企業拉高。) 在初始資金積累過程中(存房貸),資本增長的水平趕不上房價的水平。

很久以前,深圳房價就逼迫許多人搬至寶安區龍崗區,如今就連這兩個區的房價都讓人望而卻步。

深圳寫字樓密佈在羅湖區福田區南山區,導致了地鐵線路中由寶安區,龍崗區出發的龍華線,龍崗線人滿為患。

上班時間有一種勞動力輸送的感覺,上班時間均需花費一小時以上,加上地鐵上的擁擠,抵達辦公室都已經身心疲憊。

或許,房價問題真的會讓年輕人望而卻步。

熱評

家在網友

@正一:

誰說深圳不適合工作?深圳是適合工作,但是不適合大多數年輕人安家!

我的同學朋友,基本都是打算在深圳賺錢,然後在省城買房,後面再調工作回省城。

畢竟,深圳的工資,拿來買省城的房子,比較輕鬆!

但是深圳的工資,拿來買深圳的房子,呵呵……除非是精英中的精英,或者運氣好,或者家裡有錢!

@懷湘:

恰恰相反,深圳很適合年輕人工作,但不適合安家,等這些年輕人青春耗盡,便可以和深圳說拜拜了。

@麻辣小林子:

深圳高房價,高物價,有錢人炒房把房價一路炒高,沒錢人連房租都交不起,除了房租,生活費,公交費,日常開銷,一個月所剩無幾,內地這幾年發展也不錯,消費水平相應較低,在深圳待的越久越回不了家,這幾年選擇逃離深圳的人越來越多,看看搬走的企業,經營慘淡的餐飲行業就知道……

誰還願意久留此地???

@左岸無名氏:

其實早年到深圳打拼的一部分人已在深圳安家落戶了。

近年由於房價瘋長,很多年輕已不指望在深圳買房,大多數人也許想趁年輕在深圳多掙點錢,積累經驗,大多數人最終還是要回到二三線城市,因為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深圳壓力太大,很多最後只能離開,這同樣適用於其他大城市,如北上廣。

@石芽嶺扛霸子:

建議去二線熱點城市,武漢,成都,重慶,杭州,那裡工資水平只比深圳低一點,但是房價低很多。

@美美珏大壯:

不在深圳去哪呢?一度以為自己會離開深圳回成都,去年十一去成都看房,差點下定。

然後成都也一波波地上漲,好一點的片區也在兩三萬了。上個月咬咬牙換了房子,繼續在深圳亞歷山大地待著了。

@暴風雪2020:

上海,北京房價不高,香港不高?年輕人不拼搏,就想著安逸怎麼行?

有夢想才能有未來,而只有一線城市才能提供給你造夢的空間。

@bolin168:

別洩氣,只有人聰明,肯幹,深圳就會給到你相應的回報。

我在深圳沒有房子,還不得照樣生活。

@春天小蟲:

應該是會讓部分後來者卻步。

深圳就這麼一塊地方,吸引來自國內、國外(海歸們也首選幾個一線城市)的年輕人,哪能都留下呢?

深圳的人口密度已經很高了,這樣造成資源的緊張,也帶來更強的競爭,

拼實力、拼金錢吧。


小李子講電影


深圳的確不再適合年輕人工作,這是事實。曾經的它是追夢的城市,但它已經逐漸被年輕人所拋棄!

創界君在深圳呆了十幾年了,工作了5年,身邊的朋友最終都是回老家去工作生活了。為什麼?

一 深圳的房價太高

先從龍崗區舉例,這在深圳算偏一些的地方了。2014年時,龍崗區的房價大概還是1萬多一平;到了2018年已經到達4萬多一平,更別說南山福田等已經十幾萬一平了,房價翻了三四倍!

但是人均工資呢,四年時間,普通百姓可能還是拿個一兩萬的工資甚至更低。更別說剛出來工作的大學生們,來深圳也只能拿個6000元左右,即使拼個幾十年都不一定能在深圳買房!

二、結婚太難

深圳這邊,男多女少,有錢的女生也多,他們大多數都不會找與自己收入還低的男生。男生想娶妻難,女生想嫁更難。在深圳只會單身得更久,回家過年過節時還要受到三姑六婆來催婚。

三、交通不便

許多年輕人都是在龍崗寶安等地租著房子,還經常往南山福田跑。每天往返3個小時奔波在路上。每天早晨排著長隊擠地鐵,晚上在公司加班到10點才出門回到家都疲倦不堪。可謂是起的比雞早,睡的還比狗晚!

單是這三點,就已經足夠嚇跑在深圳追夢的年輕人。

但是,創界君認為:你並不能抱怨,你只能提升你的競爭力,多學技能傍身,提高工資,不然就容易被這個社會淘汰。

你在深圳呆了多久,覺得如何呢?

關注創界網,與你聊聊互聯網那些事~


創界網


這是個跨領域問題,不請自來。因為我正好來深圳五年,已買房定居深圳,來說說我的心理路程和一些感受,希望能幫到大家。

2013年我從廣州過來深圳,雖然深圳同樣是一線城市,可跟廣州差距還是非常大,首先一點,廣州本地人多,講粵語,本地人大多和善。而我雖不是廣州人,可也講粵語,自然有著親切感。

過來深圳後,沒有幾個同學朋友,非常孤獨,所有的人際關係都要從新建立。

另外,深圳的工作不好找,遠的太遠,近的福利不好。雖然互聯網和金融非常發達,可是剛畢業出來的年輕人,如果不是校招過來,吃住沒有保障,那麼,生存的壓力就非常大。

深圳寸土寸金,大多數公司不包住,除非大工廠,環境還不一定好,多數是幾人同住。大多數年輕人選擇在外租房子,互聯網和IT公司一般集中在科技園,但是科技園附近的房租貴的嚇死人,一個單間就好幾千,一個一居室就要四千打底,要是兩居室,那就五六千了。

為了減輕生活壓力,大多數人選擇城中村,房租在幾百到幾千不等,全看環境和是否靠近地鐵口。

擁擠的交通會讓你每天都心情鬱悶。

一天天暴漲的房價會讓你產生無數次想逃離的衝動。

可是你又不甘心,你總想做夢,你總是想,憑什麼別人能成功,憑什麼別人能發家致富,而我,只能蝸居在一間出租屋裡?越想你就越覺得不公平,越想你就越覺得社會不公,越想你就越感慨沒有投胎到富裕人家,沒有富爸爸可以啃,越想你就越戾氣,動不動就跟著憤青起來,從而發洩對社會的不滿……



一方面你不甘心就這樣逃離深圳,一方面你又經受不住老家父母的勸導,回老家幹吧,工資雖然少一點,可壓力沒那麼大啊,還有爹媽的照應。

於是,每天都能看到這樣的帖子,諸如,來深多少多少年,回家發展,安穩度日;逃離深圳,我不後悔等等之類的文章。

每一個逃離以及正在準備逃離的人,內心都是經過痛苦的掙扎和鬥爭的。

深圳是一座年輕的城市,是一座只要你不懶就能生存的城市,是一座只要你敢拼就有奇蹟的城市。究竟適不適合年輕人工作,別人說了不算,全靠你自己思考和衡量,全看你的規劃,全看你的付出。


深情解讀


深圳不適合年輕人的說法,還為時尚早。

不可否認,深圳的高房價,高物價,花在交通上的時間成本和擁擠的體驗,以及互聯網、金融等之外的行業工資收入增長緩慢,扼殺了很多年輕人在這個城市的夢想,讓很多漂泊多年,仍然沒有找到歸屬感的人開始考慮,或者開始逃離,但是,深圳不適合年輕人的說法,還為時尚早。

首先“北上廣深”、香港澳門確實遇到了類似的問題,針對於此,深圳和周邊的小夥伴們迎來的解決方案就是“粵港澳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是指由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東莞、肇慶、江門、惠州等九市組成的城市群,定位為世界級城市群,與之最像的就是美國舊金山灣區,“粵港澳大灣區”帶給周邊城市群的,是一個人口自由流動,資本、科技、土地資源協同發展的大格局,帶給灣區的是人口翻倍、GDP翻倍的機會,未來整個城市中心會從香港、深圳北向東莞,東向惠州移動,東莞、惠州更多的土地資源會被激活,引入香港、深圳、甚至是海外的資本和科技,未來東莞、惠州、佛山、中山等地,會成為年輕人新的創業沃土,帶給年輕人更多的就業機會,會讓香港的年輕人分享內地的土地和經濟發展紅利,更多的融入大陸生活,所以說深圳不適合年輕人的說法,還為時尚早。

其次,2018年,廣州、深圳、珠海、佛山、茂名5市先行探索試點共有產權住房政策,試點時限為1年,目的在於解決收入不高但又符合保障申請的“夾心層”的住房窘境。同時,深圳還在積極推進“租售並舉”政策,通過收購、租賃、改建等方式收儲不低於100萬套(間)村民自建房或村集體自有物業,目的在於多方位的保障城市人口的住房需求問題,所以說深圳不適合年輕人的說法,還為時尚早。

最後,年輕人可以將目光從傳統的大城市向城市周邊移動,之前感覺偏遠的,但在“粵港澳大灣區”帶動下的地方,比如深圳的“大鵬新區”,會迎來很多香港溢出的機會,比如惠州的“霞湧”,會迎來承接大灣區海濱度假需求的機會,比如“東莞”,會迎來深圳總部企業北擴的機會,比如廣州,正式和香港打通,迎來港人返鄉消費的機會,所以說深圳不適合年輕人的說法,還為時尚早。

雖說深圳將迎來新的發展機會,但是不可否認,很多二三線城市也將在這一波新經濟的推動下崛起,所以,年輕人未來也可以更多的關注二三線的城市,比如廈門、成都、武漢等等,選擇能實現自己夢想的地方打拼。

[水文茶山 Hansel林大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