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为什么说互联网非常发达的深圳却不再适合年轻人工作?

frank1997919


深圳确实不适合大多数年轻人工作了,这话真的没错。

我有两个朋友,一个是985理工大学研究生毕业,经人推荐去了深圳华为做研发,住在离公司很远很远的地方——因为房租什么的实在是太贵了。每天花在上班路上的时间就有两三个小时吧,过得十分苦恼。另外,据他说,连深圳的明星企业、超级有钱的华为都要离开深圳跑到东莞去了——在深圳的生活成本实在是太高了,吃喝住行,都逐渐耗光了一个人、一个公司的大部分收入。

另外一个朋友,是从南京大学毕业的,电子工程方面的。虽然学的是硬件,但是却是到TP-Link做的软件开发,熟悉的知道,做的是运维,主要是在Linux上做服务器开发的。他毕业几年之后,工资达到税后两万五左右,在当地也算是中等收入的程序员了,最近聊起天,整个人也是比较沮丧的,准备去杭州了。

深圳这个地方,留不住人了!

连程序员,有这样收入的人都是这样,那些普通的运营人员、底层的开发人员,刚工作没几年的后端、前端开发,还有什么可说的?

其实吧,武汉、成都、重庆、杭州,这些一线城市的吸引力也不小,而且房价、交通、吃喝的成本也没有那么高,为啥非要待在深圳呢?每天累死累活也看不到什么时候才能在这里定居下来,打个工,就好像在给别人干活一样,你说是什么体会?

超一线城市,真的是除了工作机会上的吸引,真的没有别的东西了,特别是深圳,这么一个很新的,没什么人文底蕴的城市,总是给人一种陌生的感觉,留不住人心啊。


罗文益


小编大四校招的时候收到了深圳一家做智能机器人的公司的面试邀请,当时我想了很久最后还是没有出发前行,因为我想起了我在深圳的一些事。

我出身并不富裕,高中毕业的时候在深圳和同学在深圳宝安石岩工业区做了2个月的暑期工,同学并不习惯在深圳老工厂大集体洗澡。于是我们就在外面租房子了,那是2012年的夏天,那边的房子就要押一付一,大单间,热水器空调洗衣机什么都没有就要700一个月了。

但一年过去了,小编还是会时不时想起曾经有过的机会。其实所有的适合不适合主要还是房子,深圳不仅房价比广州贵房租也贵了很多,小编

有人说深圳机会多工资高,像软件和金融等高新行业你在广州都很难找得到更不要说二三线城市了。而同样的岗位,工资差不多的北京和上海住房交通更让人头疼。但是现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我们来看看深圳的应届生平均工资,没错就大概是这样的工资水平了,这还是读了大学的年轻人呢,更不要说只有中专和初高中甚至更低的年轻人的水平了。

是的,深圳工资高,但是你工资低啊!

有人说,深圳机会多,但是还是那一句话,你工资低你机会少!

深圳除了金融和计算机行业工资高之外,其他的并不高。小编一个同学在深圳做会计一年了,每个月到手仍不到4000元,哪些财务和行政岗,教育机构的,人力的……都大概是5000元上下。其实金融行业高工资,但也不是年轻人高工资,小编身处该行业,深深地感受到行业内部人员的贫富差距。这个十分看资源和人脉的行业,你一个年轻人什么都没有,起初那几年是怎么熬过来的可能只有天知道。

来看看自己读的专业工资水平

再看看深圳的房租水平。

一平米就高达110元了

小编有一个朋友住在翻身地铁站,在深圳市区一个小时的公交,30分钟的地铁之外的地方用700元租了一个单间,仅仅有10平米左右,没有空调、没有热水器、没有洗衣机,而在市区住的价格只会更贵。而相反广州则由于相对较低的租房成本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留下来了,是的,是留下来了。深圳市一个很年轻的城市,深圳年轻,深圳的人也很年轻。

年轻意味着活力,年轻意味着可以有更多的犯错机会……但是正如一个公司一样年轻人占比巨大的时候,大家看到的是活力也看到这里留不住人,人来人往,来一批走一批,几乎断层的样子。

但是今天深圳并没有大幅减少人口,相反人口持续流入,原因或许就是北京和上海同样的岗位工资也没高到哪里去,住房成本也更高,正如深圳之于广州一样,房租高了一大截,工资却没有跟着变化。小编当时就去了深圳面试同样的岗位都是平安普惠的金融贷款销售,在深圳和广州的工资都一样,但是广州我住在天河市中心的城中村一房一厅一个月家电齐全才750,而深圳几乎2000了,而底薪如出一辙给的都是2200。深思熟虑之后我不得不回来广州,或许我是金融硕士或者IT男我会选择深圳,但是很不幸都不是,一个金融小本科,在深圳的日子我似乎一眼就看到头了,无休无止的加班,为了省房租住得很远很远环境还很差很差。

城中村的存在使得刚来深圳的人能以较低的成本留下来,但是一方面城中村很多私拉乱接,环境差消防不安全,另一方面深圳无地可用,各个城中村拆迁不在眼前,但已不遥远。

这一切都会使得深圳离年轻人更遥远。

深圳,还是年轻人奋斗的乐土,但是真的不适合年轻人,你来了只能逗留一段时间,你终将都会失望地离开。

深圳会挑选适合的年轻人,你问一下自己到底适合不适合?我想是不适合的。

但是我们又能去哪里?又有哪些地方、哪个城市不坑年轻人?


南枫影音


如果深圳都不适合年轻人工作了,那堂堂中国也没城市适合年轻人奋斗拼搏了。说房价高,难道北京、上海、广州的房价不高吗?深圳只是近几年房价上涨快,深圳全市房价均价为58902元/平方米。

而且说深圳房价高的,根本没有考虑过深圳的人口密度有多大。深圳的人口密度已达每平方公里5398人,房价不高点,势必更多人涌入。我这不是为深圳房地产背书,我也是在深圳工作的年轻人,我也希望房子便宜,各种生活物品便宜点。

所以,提问之前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如果是堕落消极不上进的人,到哪都是一样。如果是由于本身没文化,没能力,又耐不了寂寞吃不了苦,所以在深圳受了挫折打击,就认为深圳不适合年轻人,那真的无FUCK可说。

题主说挤地铁去上班,让人身心俱疲。拜托,你去上海、广州、北京上班,难道不也是挤地铁吗?北京的地铁是你肯定没见过,深圳的还是轻的了。深圳地铁都受不了,北京地铁会让你哭出来。

题主说,关内高房价租不起,只能租关外,拜托,如果关内房价低,都谁不愿意住关外啊,我立马退房搬到关内,深圳人口密度这么高,关内有那么多房子给你租?那关外都不要人发展了是不是?那关外的消费谁去带动?

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你是看新闻太少了吧?那些在北京上班的才惨,在中关村上班,住四环五环之外,甚至住到天津唐山去,然后每天五点钟起床,坐高铁转地铁去上班,每天四五个小时花费在上班路上,不是更惨吗?

还有,现在上海也是超级都市了,很多人住在嘉善,去上海市区上班,每个月都要花5000元。深圳还没有这样的事情吧?

住龙岗,去罗湖一个小时之内,去福田上班一个半小时之内;住宝安,去南山上班,也是一个小时内。

所以,在交通成本和交通拥堵上,深圳并不是最高和最严重的城市。但的确在生活成本上,是很高的城市,但生活成本高,和适不适合年轻人工作,真的没有直接关系。因为中国前十的城市,生活成本都高。


从各方面的数据来看,深圳仍然是中国内地最适合年轻人工作的城市之一。

我们就拿一个最基本的数字来看,比如人口净流入数据,人口净流入是判断一个城市是否吸引年轻人就业的重要依据。

一、人口净流入

深圳2015年人口净流入是59.98万人,2016年人口净流入同样也有50万+。基本保持每年稳步增长,也就是讲,深圳对于全国年轻人而言,仍是就业最佳选择城市,同时深圳的人口密度会进一步加大。


二、每平方公里经济产出值

深圳每平方的经济产出位列内地城市第一宝座,每平方公里的GDP产值达到9.76亿元,处于全国领先位置。

这说明了深圳经济质量和活力都很高。


三、平均工资高

我们可以看2016年,全国各地城市平均工资的数据,然后比较一下。

深圳排在第四位,已经被后起之秀杭州超越,但差距不大。我们可以看到,第一阵营是北京和上海,比第三、第四的深杭高出一千多。

在这里,我不得不提醒一句,如果真的厌倦了深圳的高生活成本,可以考虑其他等城市,建设内地去。

而且,深圳的工资的确已经跟不上物价和房价的上涨,这才是制约深圳发展的一个问题。以深圳的经济总量和经济产出值,按理来说,平均工资,应该与上海在同一阵营的。而至于什么挤地铁,根本不足为道。

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

虽然深圳的工资涨得慢,但深圳的发展前景还是巨大的。且不说深圳有着全国最好的创业氛围和孵化器,也是全国科技行业的中心。又正逢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的提出,深圳在未来5~10年,仍有一个爆发期。所以仍然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应届毕业生和年轻人,尤其适合理工科的就业。



说点题外话:

至于想来深圳从事廉价劳动力的人,我想对你们说,烦请你们也告知你们的朋友亲戚,还是别来了。今非昔比,深圳不适合进厂打工了。深圳在进行经济转型,事实上,包括整个珠三角,都是进行产业升级,真的别来了。

我不是歧视,我只是衷心的劝告。比如深圳富士康,都有机器人取代了5~6万工人了,现在你也很少听到富士康有人跳楼自杀的新闻了。

去内地那些需要廉价劳动力的城市吧。

不要怪深圳,也别怪政府,怪自己,不好好多学点知识,不学技能,不多读书。在历史上的每一个时代,都有被时代抛弃的人。有些年轻人,别想着进厂工作,了此残生,趁年轻,赶紧多学点。否则,会后悔的。也请你们,对你们的子女,严格一点,给他们提供一个好的条件。一定要让他们好好学习。因为中国的阶级即将固化,你们翻不了身,你的子女也很难翻身。


楚云卿


哪儿有不适合一说?这个论调有点儿非议。

说深圳物价高、消费贵、房价高、人多车多交通难,这都是事实。作为我国一线城市,北上广哪个房价低了?更何况是发展更偏新兴产业的深圳。

拿小伙伴在北京的现状举个例子,应届毕业就职于望京某互联网公司做运营工作,虽说朝十晚七、一周五天,但基本都在加班,工资大概到手5k。不是北京本地人,一开始想在周边租房,但望京房租稳高于3500,后选择去天通苑和朝阳公园周边找房子,选了个2800的小间。每天平均3h的路程。基本上一个月不说社交活动,就食住行三个,就已经没有结余,更别说想买个化妆品、衣服了。

而这样的人,在北京并非少数。

拼搏于深圳的人和拼搏在上海、北京的人并无不同,一线城市有更优质的工作机会,更多大公司可以学习知识储备技能,拼搏于这里并非不适合,相反我更推荐,尤其很适合小年轻儿们闯一闯,试一试。

倒不是说未来就留在这里。毕竟深圳6w的房价,若不是混到高位,百万级别落户成本基本不用妄想。


大城市,生存成本和生活成本都不低,但是科技、技术、新兴产业带来的广阔视野也是其他地方不能比的。你可以说有利有弊,也可说“相辅相成”。


欧界传媒


我姑且把提问中的深圳拓展至一线城市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吧,所有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几乎都有同样的“毛病”,消费水平高,房价高,地铁人满为患,普通上班族大多居住在离办公地点很远的关外,每天起早贪黑赶地铁,挤公交,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大概这就是普通上班族在一线城市的感受,缺点都罗列的七七八八了,所以有人说深圳不再适合年轻人工作,也有人提出“逃离北上广深”的口号,理由大多雷同。

但是有没有想过,既然一线城市如此“不堪”,为什么仍有大把人挤破脑袋往里钻?

放嘴炮又不用上税

还记得那次搞得轰轰烈烈的“逃离北上广”活动吗,很多小白领响应了号召,转移到家乡二三线城市甚至更小,但结果呆了一段时间傻眼了,熬了没多久就受不了,还是被逼回了一线城市,这样的例子也不胜数。为什么呢?小城市房价低,生活节奏慢,工作压力慢,但工资低个几档却是实打实的,物价水平远没有想象中的低,有的工种甚至在小城市根本就找不到工作,而且在小城市有个好爹比什么都重要,不在乎能力高低,不在乎985还是211。

作为城市,时刻有新血液流入同时有其自主的过滤系统,人会用脚投票,适宜大城市生存的人自然就会留下来,不适合留下来的拦着也没用,不必过度解读人口的流入流出。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人口都是不断向大城市聚集,形成一个个超级城市群,就目前来看,深圳对年轻人,尤其是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一代年轻人更加具有吸引力,这才一座城市的魅力所在。


徐戈marketing


其实深圳不适合没房的人生存,这个其实和你是不是年轻人无关,现在凡是地铁到处单房租金几乎都是三位数1500左右,基本上150一个平方,还有更贵的,深圳的房租是没人管的,几乎是雷打不动每年涨10-30%,有的可能涨50%。谈不上什么生活质量,如果月工资低于6000,一年存不到什么钱,开销大点的估计10000多块一个月一年也存不到什么钱。如果无房家庭有小孩家庭开销更大,对于这样的中青年几乎是致命打击,因为一旦生病或者失去工作意味着估计就生存不下去。而对于老年人,更加了,如果无房,只能保住自己的口就不错了,没有任何生活质量可言。即使有房,也需要看你的收入和贷款还款的比率,自己收入开销,可能买了房子一样的焦虑,因为你承担不起失业,承担不起大胆的谋事业而带来的风险,承担不起疾病;你注定了20多年或者30年,需要平庸,忍气吞声,因为你要还贷,你怕房价跌,你怕换工作带来的风险。而人生的职业生涯可能就只有这20-30年,当然你觉得可以努力工作出人头地似乎也不难,但是现在人的年龄层次间距小,如果混到管理层也基本上到了差不多被淘汰的年龄段,职场年龄歧视永远都是存在的。所以如果你在深圳,至少一个月15000以上可以勉强在家里看情况供套房子,3w以下的就多存点钱吧,机会合适可以放手搏一搏干干自己的事业,不要换深圳的房子不要买深圳的房子,除非你可以保证稳定在5w左右的月收入。深圳等一线城市年薪60-80w可以算作中产,如果没有到这个数,还是收敛一点,不要总以为自己怎样怎样了,最后还是如蝼蚁一般的,虽然很多人都是蝼蚁,只是不愿承认罢了


贵八贵


@山贼土匪:

已经不少同事表达出逃离深圳的意愿,也有许多人在计划实施当中。

逃离原因也集中在:深圳消费水平高,却工资水平并未能与之匹配。(工资水平高的主要集中在互联网相关企业,金融企业,平均水平被这两种企业拉高。) 在初始资金积累过程中(存房贷),资本增长的水平赶不上房价的水平。

很久以前,深圳房价就逼迫许多人搬至宝安区龙岗区,如今就连这两个区的房价都让人望而却步。

深圳写字楼密布在罗湖区福田区南山区,导致了地铁线路中由宝安区,龙岗区出发的龙华线,龙岗线人满为患。

上班时间有一种劳动力输送的感觉,上班时间均需花费一小时以上,加上地铁上的拥挤,抵达办公室都已经身心疲惫。

或许,房价问题真的会让年轻人望而却步。

热评

家在网友

@正一:

谁说深圳不适合工作?深圳是适合工作,但是不适合大多数年轻人安家!

我的同学朋友,基本都是打算在深圳赚钱,然后在省城买房,后面再调工作回省城。

毕竟,深圳的工资,拿来买省城的房子,比较轻松!

但是深圳的工资,拿来买深圳的房子,呵呵……除非是精英中的精英,或者运气好,或者家里有钱!

@怀湘:

恰恰相反,深圳很适合年轻人工作,但不适合安家,等这些年轻人青春耗尽,便可以和深圳说拜拜了。

@麻辣小林子:

深圳高房价,高物价,有钱人炒房把房价一路炒高,没钱人连房租都交不起,除了房租,生活费,公交费,日常开销,一个月所剩无几,内地这几年发展也不错,消费水平相应较低,在深圳待的越久越回不了家,这几年选择逃离深圳的人越来越多,看看搬走的企业,经营惨淡的餐饮行业就知道……

谁还愿意久留此地???

@左岸无名氏:

其实早年到深圳打拼的一部分人已在深圳安家落户了。

近年由于房价疯长,很多年轻已不指望在深圳买房,大多数人也许想趁年轻在深圳多挣点钱,积累经验,大多数人最终还是要回到二三线城市,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深圳压力太大,很多最后只能离开,这同样适用于其他大城市,如北上广。

@石芽岭扛霸子:

建议去二线热点城市,武汉,成都,重庆,杭州,那里工资水平只比深圳低一点,但是房价低很多。

@美美珏大壮:

不在深圳去哪呢?一度以为自己会离开深圳回成都,去年十一去成都看房,差点下定。

然后成都也一波波地上涨,好一点的片区也在两三万了。上个月咬咬牙换了房子,继续在深圳亚历山大地待着了。

@暴风雪2020:

上海,北京房价不高,香港不高?年轻人不拼搏,就想着安逸怎么行?

有梦想才能有未来,而只有一线城市才能提供给你造梦的空间。

@bolin168:

别泄气,只有人聪明,肯干,深圳就会给到你相应的回报。

我在深圳没有房子,还不得照样生活。

@春天小虫:

应该是会让部分后来者却步。

深圳就这么一块地方,吸引来自国内、国外(海归们也首选几个一线城市)的年轻人,哪能都留下呢?

深圳的人口密度已经很高了,这样造成资源的紧张,也带来更强的竞争,

拼实力、拼金钱吧。


小李子讲电影


深圳的确不再适合年轻人工作,这是事实。曾经的它是追梦的城市,但它已经逐渐被年轻人所抛弃!

创界君在深圳呆了十几年了,工作了5年,身边的朋友最终都是回老家去工作生活了。为什么?

一 深圳的房价太高

先从龙岗区举例,这在深圳算偏一些的地方了。2014年时,龙岗区的房价大概还是1万多一平;到了2018年已经到达4万多一平,更别说南山福田等已经十几万一平了,房价翻了三四倍!

但是人均工资呢,四年时间,普通百姓可能还是拿个一两万的工资甚至更低。更别说刚出来工作的大学生们,来深圳也只能拿个6000元左右,即使拼个几十年都不一定能在深圳买房!

二、结婚太难

深圳这边,男多女少,有钱的女生也多,他们大多数都不会找与自己收入还低的男生。男生想娶妻难,女生想嫁更难。在深圳只会单身得更久,回家过年过节时还要受到三姑六婆来催婚。

三、交通不便

许多年轻人都是在龙岗宝安等地租着房子,还经常往南山福田跑。每天往返3个小时奔波在路上。每天早晨排着长队挤地铁,晚上在公司加班到10点才出门回到家都疲倦不堪。可谓是起的比鸡早,睡的还比狗晚!

单是这三点,就已经足够吓跑在深圳追梦的年轻人。

但是,创界君认为:你并不能抱怨,你只能提升你的竞争力,多学技能傍身,提高工资,不然就容易被这个社会淘汰。

你在深圳呆了多久,觉得如何呢?

关注创界网,与你聊聊互联网那些事~


创界网


这是个跨领域问题,不请自来。因为我正好来深圳五年,已买房定居深圳,来说说我的心理路程和一些感受,希望能帮到大家。

2013年我从广州过来深圳,虽然深圳同样是一线城市,可跟广州差距还是非常大,首先一点,广州本地人多,讲粤语,本地人大多和善。而我虽不是广州人,可也讲粤语,自然有着亲切感。

过来深圳后,没有几个同学朋友,非常孤独,所有的人际关系都要从新建立。

另外,深圳的工作不好找,远的太远,近的福利不好。虽然互联网和金融非常发达,可是刚毕业出来的年轻人,如果不是校招过来,吃住没有保障,那么,生存的压力就非常大。

深圳寸土寸金,大多数公司不包住,除非大工厂,环境还不一定好,多数是几人同住。大多数年轻人选择在外租房子,互联网和IT公司一般集中在科技园,但是科技园附近的房租贵的吓死人,一个单间就好几千,一个一居室就要四千打底,要是两居室,那就五六千了。

为了减轻生活压力,大多数人选择城中村,房租在几百到几千不等,全看环境和是否靠近地铁口。

拥挤的交通会让你每天都心情郁闷。

一天天暴涨的房价会让你产生无数次想逃离的冲动。

可是你又不甘心,你总想做梦,你总是想,凭什么别人能成功,凭什么别人能发家致富,而我,只能蜗居在一间出租屋里?越想你就越觉得不公平,越想你就越觉得社会不公,越想你就越感慨没有投胎到富裕人家,没有富爸爸可以啃,越想你就越戾气,动不动就跟着愤青起来,从而发泄对社会的不满……



一方面你不甘心就这样逃离深圳,一方面你又经受不住老家父母的劝导,回老家干吧,工资虽然少一点,可压力没那么大啊,还有爹妈的照应。

于是,每天都能看到这样的帖子,诸如,来深多少多少年,回家发展,安稳度日;逃离深圳,我不后悔等等之类的文章。

每一个逃离以及正在准备逃离的人,内心都是经过痛苦的挣扎和斗争的。

深圳是一座年轻的城市,是一座只要你不懒就能生存的城市,是一座只要你敢拼就有奇迹的城市。究竟适不适合年轻人工作,别人说了不算,全靠你自己思考和衡量,全看你的规划,全看你的付出。


深情解读


深圳不适合年轻人的说法,还为时尚早。

不可否认,深圳的高房价,高物价,花在交通上的时间成本和拥挤的体验,以及互联网、金融等之外的行业工资收入增长缓慢,扼杀了很多年轻人在这个城市的梦想,让很多漂泊多年,仍然没有找到归属感的人开始考虑,或者开始逃离,但是,深圳不适合年轻人的说法,还为时尚早。

首先“北上广深”、香港澳门确实遇到了类似的问题,针对于此,深圳和周边的小伙伴们迎来的解决方案就是“粤港澳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是指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肇庆、江门、惠州等九市组成的城市群,定位为世界级城市群,与之最像的就是美国旧金山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带给周边城市群的,是一个人口自由流动,资本、科技、土地资源协同发展的大格局,带给湾区的是人口翻倍、GDP翻倍的机会,未来整个城市中心会从香港、深圳北向东莞,东向惠州移动,东莞、惠州更多的土地资源会被激活,引入香港、深圳、甚至是海外的资本和科技,未来东莞、惠州、佛山、中山等地,会成为年轻人新的创业沃土,带给年轻人更多的就业机会,会让香港的年轻人分享内地的土地和经济发展红利,更多的融入大陆生活,所以说深圳不适合年轻人的说法,还为时尚早。

其次,2018年,广州、深圳、珠海、佛山、茂名5市先行探索试点共有产权住房政策,试点时限为1年,目的在于解决收入不高但又符合保障申请的“夹心层”的住房窘境。同时,深圳还在积极推进“租售并举”政策,通过收购、租赁、改建等方式收储不低于100万套(间)村民自建房或村集体自有物业,目的在于多方位的保障城市人口的住房需求问题,所以说深圳不适合年轻人的说法,还为时尚早。

最后,年轻人可以将目光从传统的大城市向城市周边移动,之前感觉偏远的,但在“粤港澳大湾区”带动下的地方,比如深圳的“大鹏新区”,会迎来很多香港溢出的机会,比如惠州的“霞涌”,会迎来承接大湾区海滨度假需求的机会,比如“东莞”,会迎来深圳总部企业北扩的机会,比如广州,正式和香港打通,迎来港人返乡消费的机会,所以说深圳不适合年轻人的说法,还为时尚早。

虽说深圳将迎来新的发展机会,但是不可否认,很多二三线城市也将在这一波新经济的推动下崛起,所以,年轻人未来也可以更多的关注二三线的城市,比如厦门、成都、武汉等等,选择能实现自己梦想的地方打拼。

[水文茶山 Hansel林大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