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使國以安,使民以全——安全工程

小時候,我們聽過“小兔子乖乖,把門兒開開”的兒歌,這首歌謠教會我們最基本的安全觀,即不輕信陌生人,要注意人身安全;長大後,每逢離家,父母定會叮囑我們“路上小心,注意安全”。在學校裡,我們會接受各種各樣的安全教育;在生活中,我們也隨處可見“小心地滑”“水深,請勿下湖游泳”等類似的關於安全的宣傳標語或標誌。

安全,作為伴隨我們一生的東西,作為我們一生執 著追求的目標,想必大家並不陌生。但是安全工程專業到底要學些什麼呢?別急,聽我慢慢為大家介紹。

心繫父親,開啟我的安工之路我的父親是一名建築工人,自小我就格外關心父親的工作是否安全,於是我便暗下決心,想要通過自己的學識,保障父親和像父親一樣的萬千工人們的安全和健康,於是,本科階段我選擇了安全工程專業。

通過四年的學習,我對安全工程的認識和理解更加全面,安全工程就是運用人類已經掌握的科學理論、方法以及相關的知識體系和實踐經驗,研究、分析、預知人類在社會、經濟、活動、生產、科研過程中的危險、危害和威脅,並通過一系列手段,最終控制或者解決這些問題。

也許有小夥伴要問了,安全工程這麼厲害,那我們的培養方案究竟是怎麼樣的呢?

妙趣橫生,我的安工不枯燥

我原以為安全工程作為一個綜合性很強的學科,課程設置和培養方案一定非常學術化,不會有半點有趣的地方。可事實並非如此,我們需要掌握的知識除了安全學原理、安全系統工程、安全法規、安全人機工程等一些安全基本知識之外,也要掌握包括安全監測監控系統、安全管理學、防火防爆工程學、工業通風與除塵、職業衛生工程、安全心理學等在內的一些進階知識。在學習這些理論知識的同時,我們也能進行一些實踐,例如,根據人機工程學,我們可以計算出自己的PSI週期節律曲線,也就是人的“精氣神”波動起伏週期,它包括智力、情緒、體力三條曲線,從而能讓我們根據曲線更深入地瞭解自己,揚長避短。這樣的實踐肯定不會讓人感到枯燥。

當然,安全工程涉及的領域和行業都較為廣泛,不同的高校在安全工程專業的課程設置上會有不同的針對性。舉個例子,長安大學的安全工程側重於建築安全;中國地質大學的安全工程,則側重於礦山安全。但毫無疑問的是,無論是哪個方面的安全工程,我們都有著一致的目標。

安工人的目標是什麼?是成為超級英雄拯救地球?還是變身奧特曼打敗小怪獸?對於我們自己而言,是掌握安全科 學基礎知識,具備行業安全工程技術知識、安全管理科學知識,能夠應用多種事故預防手段,有效地解決安全問題並進行事故的預防、事後損失的控制工作。而對於國家和社會而言,我們的工作目標就是保障每一個項目、每一個工程的安全實施,從而保障國民生命財產安全,減少安全隱患,推進經濟穩定發展。我們的工作目標看似簡單,但是意義非凡。

那麼,安全工程專業具體需要怎麼做才能防範生產建設中的風險呢?

在此我以橋樑施工建設中的安全保護為例,讓各位同學有一個框架性的瞭解。首先,我們需要結合橋樑施工中易發生的事故及實際地點提前辨識危險源,得出安全評價結果,防患於未然;然後,在此基礎上建立施工安全管理、保障措施、對多發事故的應急救援三方面的安全體系,以確保將危險降到最低;最後,則是將這些措施有效地貫徹實施。生命安全最重要!

路路康莊,我的安工很輝煌

說了這麼多,也許會有小夥伴覺得安全工程專業涵蓋面太廣,是否對就業有影響呢?中南大學的吳超老師在自己的博客中曾談論過這個問題,安全工程專業範圍大是事實,這是學科屬性所決定的,但是安全工程專業的涵蓋範圍廣在某種程度上還有利於挑選就業崗位。

當前,安全行業已經 有了自己龐大的從業隊伍。不管是在傳統的礦山企業,還是化工企業、建築施工企業,各個企業的各類安全管理從業人員已有數百萬,加之各種安全中介機 構,如安全諮詢、安全評價、安全培訓、安全檢測等等的職業安全人員,已經可以與任何一個其他行業比個高低。如果放大到公共安全和防災減災,則從業隊伍和領域更加寬廣。這些企業都需要我們安全工程人。除此之外,也可以通過國家考試取得相應職業資格,比如註冊 安全工程師 、安全諮詢師、安全培訓師、SHE(注:安全生產、職業健康與環保)管理等,這些都是國際上通用和得到認可的。

得益於國家綜合實力的飛速發展,安全工程人的科研工作也呈現出雨後春筍之勢。不管是在自然災害的防治工作方面,還是在工程與項目的安全實施方面,有關安全工程的研究從未停止。安全工程作為工程的鎧甲和護盾,既能解決青藏高原的凍土路基問題,也能保障更多類似於港珠澳大橋這樣世界頂尖工程的順利進行。在這些項目的設計和實施過程中,如何保障這些工程在不可抗的自然災害面前仍能“不動如山”,如何保障施工作人員在類似於高空作業這樣的高危工作條件下更加安全,這些都需要安全工程人去不斷地探索和研究。

在實現中國夢、實現經濟飛速發展的道路上,安全工程自開設以來,為國家輸送的人才數量逐年大幅度增長,有效地控制和減少了災害事故的發生量,從而保障了國民生活質量和社會穩定。

(節選自2018《高校招生》高考指導專刊 03期,作者:長安大學 韓樹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