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原始古樸的利川龍頭溪,宛若夢幻的水墨畫!

(一)

倘若不是交通部門進村扶貧,我或許無緣走進這原始古樸的龍頭溪。

在王母城登高遠望,龍頭溪村就在利川市建南鎮與石柱縣臨溪鎮毗鄰的莽莽群山中。關於龍頭溪地名的由來,《利川縣地名志》解釋:“境內一山似龍頭,一條溪由山腳流過”。尋訪龍頭溪源頭,當地人也語焉不詳,因為上游山澗的涓涓細流無數,指不定哪一股是源頭。

原始古樸的利川龍頭溪,宛若夢幻的水墨畫!

龍頭溪之晨

臨近盛夏,我們乘車從太平鎮沿著水泥公路溯溪而上,一幅幅“小橋流水人家”的鄉村風情畫,從車窗外掠過,沿途可見橫跨溪流的石拱橋、石板橋和新建的水泥橋。溪邊茂密的樹林翠竹遮掩著一幢幢吊腳樓院落或獨家小院。房屋有古老的木質結構吊腳樓,更多的是紅砂泥牆壁的青瓦房,間或露出一棟別墅式小洋樓。

越往上走,溪流越陡,路邊嶙峋怪石懸掛,林木森森,蜜蜂在野花叢裡忙碌,鳥兒在溪邊歡唱。

原始古樸的利川龍頭溪,宛若夢幻的水墨畫!

寨子

一礅又一礅巨石臥在溪裡,上面長著黑色苔蘚或樹叢,這些巨石顯然是若干年前從懸崖上崩塌下來的。其中一礅巨石被鑿空為神龕,裡面供奉著神像,當地人經常到這裡燒香許願還願。神龕對門公路上立有“利川市人民政府文物保護單位”碑座。

從溪邊公路盤旋而上,遠遠望見蒼松翠柏掩映著一個古民居院落,這就是冉家大院。院落前面有一座高大的墓碑,安葬著冉家移民到此的先輩。據冉氏族譜記載,明朝洪武五年,冉如彪任四川酉陽知州,派遣其弟冉如龍來利川建南、忠路等地拓土開疆,其中一支人就在這棵大松樹下安家落戶,漸漸繁衍成為一個大家族,後來建南的冉氏家族又分支到團堡等地。

原始古樸的利川龍頭溪,宛若夢幻的水墨畫!

龍頭溪迎客松

這棵古松像一把巨傘,龍骨虯枝盡顯黃山迎客松的風骨。數百年來,任憑風雨雷電,古松依舊傲然如磐,罩著冉家大院,護著冉家的祖墳。在漫長的歲月裡,古松已然成為冉氏家族心目中的神樹,世代虔誠祭拜,神樹不時顯靈,被當地人傳得神乎其神。

(二)

我們穿過被青山翠竹相擁的寨子,爬上了林間的一段古鹽道。這條古鹽道是連接利川、箭竹溪、建南至重慶石柱的一條驛道,清朝“川鹽濟楚”, 驛道又成為石柱西沱鹽場運鹽至湖北的一條鹽大路。

踏著長滿青苔的石板古道,懷古探幽逝去的滄桑歲月,喚起了我們遠去的記憶。這條古道不僅灑下了鹽夫們的血淚與汗水,也曾經瀰漫著戰亂年代的刀光劍影和炮火硝煙。

原始古樸的利川龍頭溪,宛若夢幻的水墨畫!

田園風光

史料記載,元末農民起義軍徐壽輝部屬明玉珍率部在龍頭溪邊的三鋪街與元兵交戰後,將三鋪街命名為太平鎮,以表達百姓渴望天下太平之意。明末農民起義軍李自成部屬夔東十三家也在這裡進行過戰鬥。

1948年,中共鄂川邊(利川、石柱、萬縣、忠縣)游擊隊在這一帶進行武裝鬥爭, 3名游擊隊員被國民黨殺害,在龍頭溪石橋旁邊和通往太平鎮的路口懸首示眾。

歲月流逝,鹽道上的鹽幫、騾馬、歌謠和古戰場都成了過眼雲煙,古鹽道退出了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沿著溪邊蜿蜒而進,圍繞群山峰迴路轉的一條條公路。

原始古樸的利川龍頭溪,宛若夢幻的水墨畫!

自然村公路

運輸混凝土的大卡車來來往往,水泥路面施工的機聲轟鳴,打破了龍頭溪多年的沉寂與封閉。“有路窮不久,無路久久窮”,如今龍頭溪擺開了整村推進脫貧的戰場,公路進村入寨,脫貧產業因路而興,為龍頭溪帶了新的希望。

(三)

龍頭溪的自然人文風貌原始古樸,就連一些生產、分配方式也保留著原始的遺風。

在龍頭溪邊的峭壁上露出一個獅子口洞穴,當地人稱郎家巖洞。洞穴裡冬暖夏涼,空氣清新,是貧困戶郎宇成的天然養蜂場。據養蜂戶老支書何世斌介紹,像這種原始狀態的天然養蜂場在龍頭溪還不少。

郎家巖洞約有20幾米長,安放著一大排蜂箱,蜂群飛進飛出;峭壁上懸泉瀑布,直掛巖洞門前。若是山洪季節,數十米高的飛瀑跌宕轟鳴, 郎家巖洞成了水簾洞。

原始古樸的利川龍頭溪,宛若夢幻的水墨畫!

天然養蜂場

46年前,19歲的郎宇成從穴居了三代人的郎家巖洞裡搬出來結婚成家。幾年前山體滑坡,摧毀了他家的房屋,郎宇成兩口子含辛茹苦重建了家園,還養了8頭牛,一心想脫貧致富,誰知天不遂願,2016年他的小腿摔成骨折致殘。

40多年前,郎宇成從巖洞裡搬出來,如今他又回到郎家巖洞走上創業脫貧之路。老兩口與蜂群相依為命,精心呵護這些寶貝,隨著蜂群不斷繁衍分巢,今年已發展到22箱,他家成為龍頭溪創業脫貧的養蜂示範戶之一。

郎宇成年過花甲的老伴上街照了一張婚紗照掛在牆上,鏡框裡的新娘雖然被歲月風霜抹去了青春的容顏,但抹不去老兩口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在龍頭溪這一帶懸崖崢嶸的紅砂岩壁上或密林裡生長著白芨、七葉一枝花等名貴中藥材。這些藥材採天地之靈氣,受日月之精華,有奇特的療效。

近年來,龍頭溪的村民們相邀出門,用繩索纏腰,像蜘蛛人蕩悠在巖壁上採挖名貴中藥材進行野生轉家生繁殖,發展藥材產業脫貧。

藥材種植戶陳華明說,上山採藥既要捨得吃苦冒險,還要靠運氣。一天下來,運氣好的連連得手,運氣差的一兜也見不著。但是,不管採沒采到,一起上山的都可以分一份。這種“上山打獵,見者有份”的原始分配方式,依然在龍頭溪約定俗成。

(四)

夜宿龍頭溪,淅淅瀝瀝的雨一直下個不停。鄉村的清晨,空氣溼漉漉的,霧氣從林間嫋嫋升騰,環繞山腰,慢慢籠罩在山頂,飄蕩在溪谷,時淡時濃。這時,龍頭溪的山巒、田園、院落、古樹、翠竹,在輕紗薄綃裡若隱若現,一幅夢幻般意境的鄉村水墨畫,美得讓人心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