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原始古朴的利川龙头溪,宛若梦幻的水墨画!

(一)

倘若不是交通部门进村扶贫,我或许无缘走进这原始古朴的龙头溪。

在王母城登高远望,龙头溪村就在利川市建南镇与石柱县临溪镇毗邻的莽莽群山中。关于龙头溪地名的由来,《利川县地名志》解释:“境内一山似龙头,一条溪由山脚流过”。寻访龙头溪源头,当地人也语焉不详,因为上游山涧的涓涓细流无数,指不定哪一股是源头。

原始古朴的利川龙头溪,宛若梦幻的水墨画!

龙头溪之晨

临近盛夏,我们乘车从太平镇沿着水泥公路溯溪而上,一幅幅“小桥流水人家”的乡村风情画,从车窗外掠过,沿途可见横跨溪流的石拱桥、石板桥和新建的水泥桥。溪边茂密的树林翠竹遮掩着一幢幢吊脚楼院落或独家小院。房屋有古老的木质结构吊脚楼,更多的是红砂泥墙壁的青瓦房,间或露出一栋别墅式小洋楼。

越往上走,溪流越陡,路边嶙峋怪石悬挂,林木森森,蜜蜂在野花丛里忙碌,鸟儿在溪边欢唱。

原始古朴的利川龙头溪,宛若梦幻的水墨画!

寨子

一礅又一礅巨石卧在溪里,上面长着黑色苔藓或树丛,这些巨石显然是若干年前从悬崖上崩塌下来的。其中一礅巨石被凿空为神龛,里面供奉着神像,当地人经常到这里烧香许愿还愿。神龛对门公路上立有“利川市人民政府文物保护单位”碑座。

从溪边公路盘旋而上,远远望见苍松翠柏掩映着一个古民居院落,这就是冉家大院。院落前面有一座高大的墓碑,安葬着冉家移民到此的先辈。据冉氏族谱记载,明朝洪武五年,冉如彪任四川酉阳知州,派遣其弟冉如龙来利川建南、忠路等地拓土开疆,其中一支人就在这棵大松树下安家落户,渐渐繁衍成为一个大家族,后来建南的冉氏家族又分支到团堡等地。

原始古朴的利川龙头溪,宛若梦幻的水墨画!

龙头溪迎客松

这棵古松像一把巨伞,龙骨虬枝尽显黄山迎客松的风骨。数百年来,任凭风雨雷电,古松依旧傲然如磐,罩着冉家大院,护着冉家的祖坟。在漫长的岁月里,古松已然成为冉氏家族心目中的神树,世代虔诚祭拜,神树不时显灵,被当地人传得神乎其神。

(二)

我们穿过被青山翠竹相拥的寨子,爬上了林间的一段古盐道。这条古盐道是连接利川、箭竹溪、建南至重庆石柱的一条驿道,清朝“川盐济楚”, 驿道又成为石柱西沱盐场运盐至湖北的一条盐大路。

踏着长满青苔的石板古道,怀古探幽逝去的沧桑岁月,唤起了我们远去的记忆。这条古道不仅洒下了盐夫们的血泪与汗水,也曾经弥漫着战乱年代的刀光剑影和炮火硝烟。

原始古朴的利川龙头溪,宛若梦幻的水墨画!

田园风光

史料记载,元末农民起义军徐寿辉部属明玉珍率部在龙头溪边的三铺街与元兵交战后,将三铺街命名为太平镇,以表达百姓渴望天下太平之意。明末农民起义军李自成部属夔东十三家也在这里进行过战斗。

1948年,中共鄂川边(利川、石柱、万县、忠县)游击队在这一带进行武装斗争, 3名游击队员被国民党杀害,在龙头溪石桥旁边和通往太平镇的路口悬首示众。

岁月流逝,盐道上的盐帮、骡马、歌谣和古战场都成了过眼云烟,古盐道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沿着溪边蜿蜒而进,围绕群山峰回路转的一条条公路。

原始古朴的利川龙头溪,宛若梦幻的水墨画!

自然村公路

运输混凝土的大卡车来来往往,水泥路面施工的机声轰鸣,打破了龙头溪多年的沉寂与封闭。“有路穷不久,无路久久穷”,如今龙头溪摆开了整村推进脱贫的战场,公路进村入寨,脱贫产业因路而兴,为龙头溪带了新的希望。

(三)

龙头溪的自然人文风貌原始古朴,就连一些生产、分配方式也保留着原始的遗风。

在龙头溪边的峭壁上露出一个狮子口洞穴,当地人称郎家岩洞。洞穴里冬暖夏凉,空气清新,是贫困户郎宇成的天然养蜂场。据养蜂户老支书何世斌介绍,像这种原始状态的天然养蜂场在龙头溪还不少。

郎家岩洞约有20几米长,安放着一大排蜂箱,蜂群飞进飞出;峭壁上悬泉瀑布,直挂岩洞门前。若是山洪季节,数十米高的飞瀑跌宕轰鸣, 郎家岩洞成了水帘洞。

原始古朴的利川龙头溪,宛若梦幻的水墨画!

天然养蜂场

46年前,19岁的郎宇成从穴居了三代人的郎家岩洞里搬出来结婚成家。几年前山体滑坡,摧毁了他家的房屋,郎宇成两口子含辛茹苦重建了家园,还养了8头牛,一心想脱贫致富,谁知天不遂愿,2016年他的小腿摔成骨折致残。

40多年前,郎宇成从岩洞里搬出来,如今他又回到郎家岩洞走上创业脱贫之路。老两口与蜂群相依为命,精心呵护这些宝贝,随着蜂群不断繁衍分巢,今年已发展到22箱,他家成为龙头溪创业脱贫的养蜂示范户之一。

郎宇成年过花甲的老伴上街照了一张婚纱照挂在墙上,镜框里的新娘虽然被岁月风霜抹去了青春的容颜,但抹不去老两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龙头溪这一带悬崖峥嵘的红砂岩壁上或密林里生长着白芨、七叶一枝花等名贵中药材。这些药材采天地之灵气,受日月之精华,有奇特的疗效。

近年来,龙头溪的村民们相邀出门,用绳索缠腰,像蜘蛛人荡悠在岩壁上采挖名贵中药材进行野生转家生繁殖,发展药材产业脱贫。

药材种植户陈华明说,上山采药既要舍得吃苦冒险,还要靠运气。一天下来,运气好的连连得手,运气差的一兜也见不着。但是,不管采没采到,一起上山的都可以分一份。这种“上山打猎,见者有份”的原始分配方式,依然在龙头溪约定俗成。

(四)

夜宿龙头溪,淅淅沥沥的雨一直下个不停。乡村的清晨,空气湿漉漉的,雾气从林间袅袅升腾,环绕山腰,慢慢笼罩在山顶,飘荡在溪谷,时淡时浓。这时,龙头溪的山峦、田园、院落、古树、翠竹,在轻纱薄绡里若隐若现,一幅梦幻般意境的乡村水墨画,美得让人心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