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滕王閣序》的文學高度?

北杉歸


王勃雖然只有短短26歲的生命卻燦若煙花,他歷經陪"章懷太子"讀書的榮耀和任虢州(今河南靈寶)參軍公事人的仕途兇險,檢回一條命後卻累及父親謫至交趾(個人分析為今越南諒山)為令。

王勃飽受自己峙才傲物而遭受的嫉妒和打擊。心中悲憤之情無以言表。
675年,王勃終於離開虢州踏上去看望遠在交趾的父親的路上,途徑洪州(今天江西南昌)時,恰遇都督閻伯璵於滕王閣中,為慶賀修復一新的閣體而大宴賓客。王勃受邀出席。席上王勃即席一氣呵成這篇震古爍今的駢體文《滕王閣序》。

從西晉至南北朝幾百年風行的駢體文終於以這篇流芳百世的《滕王閣序》而垂下告別帷幕。

令人扼腕嘆息的卻是這位豪情、悲情、才情的年輕詩人卻在路上因渡海溺水驚嚇過度而當年去世!真是天妒其才。
在評論這篇駢文時,應該承認在浩瀚的文學作品中,它應該是一顆其輝爍爍的明珠。

雖然此時的駢體文應其"髙處不勝寒"而日見式微,卻幸運的踫上與《滕王閣序》同生死的王勃,用自己激情、悲憤、才華為駢體文畫上完美句號。

王勃是一個激情的豪邁之人,其氣勢在巜滕王閣序》的起句:"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冀軫,地接衡廬",描寫滕王閣位處"天地左右、翼軫二星,地勢之雄偉壯麗,躍然筆端。這與他的另一首唐詩巜杜少府任蜀州》之"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短短十個字,將長安的雄偉、西蜀都江堰的煙雨迷離都是雄偉中透著秀麗。
我們知道,駢文體字字相駢,句句相儷。文字的對仗,聲韻要協調,但也因此造成文字講究華麗,雕琢。舉著名的駢文體《洛神賦》為例:"其形也,翩若驚鴻,宛若游龍"。"彷彿兮輕雲之蔽日,飄颻兮若流風之迴雪"。雖然華麗卻脂氣太重。

而巜滕王閣序》滿篇章句對駢之雄偉壯麗,確是冠絕六朝。

如:"閭閻撲地,鍾嗚鼎食之家。舸艦稱津,青雀黃龍之舳。雲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連串對仗整齊的詩句,把宴會的規格並列到天子國宴,卻也反襯重修後滕王閣的氣勢非凡。
而水天一色的畫面生動、立體的出現在眼前。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這種不甘受挫,勇敢擔當的詩句在駢文中確實絕無僅有。東漢軍事家馬援說:"大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王勃深以為然:"不要因年華易逝而自暴自棄,越是困難的時候越是要堅定,這是磨難後的切膚體會,困頓後的陽光明媚。

用杜甫《戲為六絕句.其二》結束:

王揚盧駱當時體,輕薄為王哂未休。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溫和的杜甫在幾十年後如此評價初唐四傑,痛斥那些守舊的文人、在歷史的長河中微不足道,因此只能身名俱裂,而四傑卻如江河不廢萬古流。

2018.6.19.綿陽.


良人執戟2


失路之人王勃有心露筆,卻無意成就了一篇千古名篇

公元675年,25歲的王勃正當人生失意苦悶之時。

他的失意完全是由個人原因所造成的,他本來少年得志,然而卻熱心政治,滲合權貴鬥爭,因為一篇《檄英王雞文》被之前還誇他為“大唐奇才”的唐高宗李治心生不滿。李治認為,沛王李賢與英王李哲鬥雞,玩物喪志,你不勸誡反而選邊站瞎起鬨,明顯就是挑撥離間,於是憤而將他趕出長安城。被趕出長安城的王勃後來又謀得一份參軍之職,可卻又在任上殺死官奴,繼而被貶。他本來要被判為死刑,恰好遇到大赦,就逃過一劫。然而從此,他卻徹底跟官場無緣了。

無官可做的王勃猶如折斷翅膀的鯤鵬之鳥落於草莽之間,十分落魄。但他又不甘心於這種落魄的生活,於是就在他25歲這年前往交趾縣探望父親的路途中,路過南昌城,聽說閻都督為新裝修一新的滕王閣典禮舉行盛大聚會,而當時前來參加聚會的人又是天下高官貴客,於是時為落魄的王勃決定趁這個機會露一下臉,以便爭取東山再起之機會。

那天,主持聚會的閻都督本來想通過這個聚會,讓他的女婿作序從而掙個面子,故意請諸位露一手,在場貴客早就猜出閻公心思全都假意推辭,可是急切出人頭地的王勃不管那麼多,當人家請他時卻毫不客氣地揮毫而就,寫下了這篇千古名作《滕王閣序》。

《滕王閣序》的文學特色:

跟別的序不一樣,《滕王閣序》是以駢文的體裁寫成的。駢文的特點是對仗工整、聲律鏗鏘,辭藻華麗,酷愛用典。而其缺點卻是因為太注重形式,而內容的表達不容易發揮出來。但是,《滕王閣序》卻張揚了駢文的優點,將寫景及抒情極好的融合起來,真正地達到了寫我所寫,抒我所抒的一種暢快淋漓境界。

初唐王勃之前,六朝文學十分糜麗,然而王勃卻打破這種糜麗,將唐朝人蓬勃的精神,開闊的意境全部體現出來。他一開筆就以雄邁的歷史感和空間感寫出了滕王閣所處之地洪都的氣勢及人文風景。

當時,因為王勃毫不謙讓地揮毫作文,引起閻公不滿,以上廁所為理由離席而去。當王勃開筆寫第一句“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時,只覺不過是平淡之筆,然而當聽到“星分翼軫,地接衡廬”時,眼前一亮,已經感覺到一股博大而又凌厲的文氣撲面而來了。接下來,只見佳句泉流,奔流而出:“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採星馳。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範,襜帷暫駐。十旬休假,勝友如雲;千里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

對洪都的不吝讚美,對盛大聚會及賓客的不盡奉承,已經閻公聽得飄飄然了。

然而轉下來,王勃進入寫景之時,通過秋天色彩的變化寫出景色之景,讓閻公驚歎不已。特別是那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讓閻公都止不住地從裡間跑出來,一睹王勃風采。

滿天的落霞與那孤獨的野鴨一高一低地飛翔,遼闊而又澄澈的天空與那一碧無垠的秋水遠遠連接,整個天地如此和諧如此安詳地交匯於無痕之中,如此美境及想象,世間幾人難達?

在寫秋天的風景時,王勃技法嫻熟,變化多樣,遠近結合,虛實結合,上下結合,多種色彩等等,完美無瑕地結合於一體。當然,《滕王閣序》寫洪都地勝及風景都不是亮點,亮點是王勃通過大量的用典寫出了內心複雜的情感。

首先,王勃先用“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之詩句表達了自己一代天才活於盛世之中,竟然卻落得個像馮唐、李廣、賈誼、梁鴻等人一樣懷才不遇的下場。緊接著,王勃又用“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詩句表達自己儘管身處人生困厄之境,也要像東漢馬援一樣志向遠大,不懈追求建功立業。

懷才不遇,困頓不堪,卻又不甘不屈,渴望時代給他機會讓他實現心中志向,才不會辜負國家和這個美好時代。這就是王勃在《滕王閣序》急切要表達的情感。

總之,《滕王閣序》儘管以駢文體裁格式限制,但王勃那飽滿的激情與過人的才華依然充分爆發出來,衝破六朝以來的糜麗風格,融入唐朝人積極主動的開拓精神,將多樣化的寫景手法與複雜多變的情感為一體,成了唐代駢文體的代表作品。

這就是《滕王閣序》的文學高度。


月望看歷史


題目:王勃: 人不輕狂妄少年,天韻舞春風

“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

我讀王勃的詩,內心總覺得是惋惜的。

650年 ,王勃童鞋出生于山西一個名門世家,他們一家子都很膩害。 他的爺爺可是隋末唐初的名人王通,,王勃也是詩人王績的侄孫,對!就是十一歲就名動京城的神童王績,五言律詩奠基人。

王勃的哥哥也是個天才少年,據說弱冠之年就中進士,爺爺哥哥們都很牛逼對不對,而我們的王勃童靴更厲害,人生跟開掛似的,徹底將神童優良基因發揮到極致。

六歲開始寫文章,想想我們六歲的時候剛從幼兒園畢業呢,字都認不全呢。

九歲的開始讀顏師古註釋的《漢書》(相當於大學研究課題),並指出一堆錯誤,還撰寫10卷長文名為《漢書指瑕》。相當於一個小學生寫一篇至少3萬字以上的論文。可以直接升級為教授了,跪拜,連唐高宗大叔讀到他獻上的頌,知道是未及弱冠的神童所寫,都連聲讚歎他為“大唐奇才”。

王勃小朋友就是傳中說別人家的孩紙。然而他性格造作,卻不失真誠。他的才華,讓他能夠暫時的觸碰到生命的玄機,他的智慧卻不足以讓坦然面對人生的窮通。也許境界只是毫釐之差,但這一步之遙,卻往往一生都跨不過。

言歸正傳,大家都知道《滕王閣序》這篇膾炙人口的駢文,是王勃為了探望他的父親,路過南昌,閒來無事,無事去蹭飯,參加都督府的宴會。這宴會本是都督閻公借滕王閣修繕一新的機會,大宴賓客。讓其婿吳子章在眾人面前作序,展示文采,一舉成就文名。

與會來賓知曉閻公之意,當然紛紛謙讓,早已準備好的吳子章正準備發揮的時候,初來乍到的王勃小朋友太傻太天真,當仁不讓,即席賦就《滕王閣序》

計劃被打亂,閻公很是不悅,初時以“更衣”(上廁所)為名,拂袖而去,實則仍在後面,聽人奏報,留心席上的情況。

當聽人報王勃寫到“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閻公表示很淡定,說,“不過是老生常談”;等王勃寫出“星分翼軫,地接衡廬”時,閻公沉吟不言;到他寫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句,閻公肅然起敬,站起來說:“此真天才,當垂不朽矣!”又再列席,立於王勃身側,隨其筆起筆落吟誦其文……

這裡需要給大家科普一下:文學背景

在唐代的三百多年期間中,文章體裁分為兩種,第一種:前期的駢文 根據其內容,又可以分三期,自東漢末到維京南北朝期間內,漸漸盛行的同行駢文體文,這種文體,主要的特點,字字相駢,句句相儷,文字對仗,聲韻要協調。王勃也是沿用這種體文,其他兩種在這裡就不多闡述。“初唐四傑”他們的文章都延續此文體。

(推薦書籍:《隋唐史別裁》李樹桐著 1995年商務印書出版社)

王勃童靴把音律、對仗、辭藻、典故以及文字的美感發揮到極致,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每一句都一幅風景大片,很有畫面感,還是GIF動圖的。

關鍵這是還是一篇限時命題作文,有景有事,寓情於理,吳子章被王勃秒成渣,宴會極歡而散,滕王閣的聚會,便如昔日會稽山上蘭亭中的聚會一樣,成為千古佳話。

《滕王閣序》這樣揮灑自如的駢文,比王勃其他的詩作,更酣暢無忌的展現了他的才華,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亦不為過。

如果說,《杜少府之蜀州》,表現出王勃性格中的豁達,那麼,《滕王閣序》所流露的王勃,則是豪情與失意並存的矛盾的少年。

然而676年,王勃於探望父親的歸途中渡海溺水,乘風而去。他只活了短短的26個春秋,一個天才少年從此就隕落。


安意如


讀了《滕王閣序》,就會明白什麼是天才。天才不是學出來的。是上天賦予的。按傳統的說法,叫宿因。按現在的說法,大概有遺傳方面的原因,王勃的家族上推七八代,幾乎每代都有儒學著作傳世,其中最有名的是王勃的爺爺王通,就是《三字經》中提到的文中子。是在儒學發展史上有名的人物。俗話說,三代出一個貴族,出一個文學天才,也是要幾代人的文化積累的。

王勃從小就很厲害,據說九歲就能挑出《漢書》的好多毛病,如果不是文學世家,是根本不可能的。

《滕王閣序》的文學成就當然是極高的。詞藻華麗,寫景與抒情有機結合,讀之既能感受景物之美,又能體會情感之真。我也是非常喜歡的,百讀不厭。有朋友把《滕王閣序》推為古文第一。又有人說不及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於是,引起了一些爭論。我覺得,每個人說的可能都有自己的道理。

評價一個文學作品,最基本的標準還是思想性和藝術性兩個方面。個人覺的在藝術性上,《滕王閣序》稍勝一籌。而在思想性上,《岳陽樓記》應出一頭地。所站的角度不同,評價的標準不同,得出的結論就不一樣。所以,有種說法“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評論文章,正如評論美女,你覺的美的,別人未必覺的美,但你也不必因為別人的意見而改變自己的喜好,所謂春蘭秋菊,各擅勝場,還是各美其美好了。

駢體文在兩晉到南北朝時期是很興盛的,出了許多大家,比如江淹,徐陵等,有名的文章比如《別賦》《恨賦》等等,寫的都很有感染力。

初唐時期,駢文發展到高峰時期。初唐四傑都是駢文高手,王勃有《滕王閣序》,駱賓王有《討武曌檄》。都是寫的非常漂亮的。

事物發展的一般規律,到達高峰之後,便慢漫的衰落了。中唐之後,駢文便走向沒落了。它的沒落與他自身的缺點有關。也就是它的形式之美相關聯。駢體,就是在形式上大量使用對仗,所謂駢四儷六。主要是四字對與六字對交互使用。造成一種華麗唯美的形式。駢文寫的好的,大多出於天才,非力學可致。這種形式形成之後,對文章的表情達意,起到了嚴重的束縛作用。所以,中唐之後,韓愈柳宗元等提倡古文運動,反對六朝駢麗的文風(六朝指晉到隋之間六個朝代)。

古文運動之後,古文進入了一個有話好好說的階段。這一新的標準持續到清末時代。

古文革新之後,駢文只是不被提倡,不是主流了,但它依然存在。最常用於寫悼詞的時候。這也很好理解。寫悼詞一般隱惡揚善,若無太多可說之處,便用華麗的詞藻寫點廢話。反正大多沒讀過書的人也聽不懂。《紅樓夢》中,賈寶玉為晴雯寫的《芙蓉女兒誄》,就是一篇非常漂亮的駢文。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裡邊的好多句子寫悼詞的可通用。

上邊說的是形式的問題,駢文寫的好,就好像戴著鐐銬跳舞一樣。沒有天才,很難寫出新意,王勃無疑是天才中的佼佼者。

文章寫出來是給人們看的,人們看過之後,會受到文章的感染。有的文章讀了讓人精神振奮,有的讓人情緒低落。這就是所謂的思想性。和《岳陽樓記》比較起來,《滕王閣序》就要複雜一些。其中雖然有“不墜青雲之志”“寧移白首之心?”這樣豪邁的句子,但其中更多的還是一種懷才不遇的憂傷之意更濃一些。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溝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等等,雖極力掩飾,卻還是透露出人生失意的傷感。

王勃說,誰悲失路之人?其中的路,難道僅僅是地上的路嗎?顯然不是,他去越南看望自己的父親,他的父親不就是因為受他的連累,才被貶到越南去做官的嗎?

我們常說,懷才不遇。王勃似乎也是典型人物。可是,王勃的才,僅僅是文學之才,而非經世濟民之才。初唐名相房玄齡是王勃爺爺王通的學生。他沒有什麼文學名篇流傳下來,可他在政治上,卻是有很大貢獻的。而王勃本來是有機會做官的。可是,他做武則天兒子的屬官時,因寫《鬥雞檄》而被罷官。後又因先藏後殺逃犯,險些弄丟了自己的小命,並連累了自己的父親。從這些事上,能看出他在政治上的幼稚。

《岳陽樓記》在思想方面還是稍勝一籌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士大夫人格修養的基本要求。我覺得范仲淹應該是很推崇王勃的爺爺文中子王通的。王通的字也是仲淹。如果不是推崇,為什麼以他的字為名呢?

本來是談《滕王閣序》的,說了許多閒話,中國人是講知人論世的,總結一下吧,王勃是天才的文學家,滕王閣序是駢文的登峰造極之作。我們在閱讀他的文學作品,欣賞他的文學才華的的候還應該記得,他的人生中有許多值得我們記取的教訓。


七月流火140400643


對 《滕王閣序》這篇文章的感情非常之深,在高中的時候臨摹過這篇字帖,在對每個字的揣摩和重複中不自覺的就被其中的絢麗文采和浪漫豪邁情懷所打動,一句句膾炙人口的名句,至今記憶猶新。

滕王閣位於江西省南昌市贛江濱畔,是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嬰始建,後閻伯嶼為洪州牧,宴群僚於閣上。


王勃路過此地,恰逢盛會,即席而作《滕王閣序》,文中聲情並茂的描寫了滕王閣一帶形勢景色和宴會盛況,抒發了作者“無路請纓”之感慨。


王勃,字子安,唐代文學家,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為 “初唐四傑”。

王勃自幼聰敏好學,他六歲即能寫文章,文筆流暢,被贊為“神童”。


九歲時,讀顏師古注《漢書》,作《指瑕》十卷以糾正其錯。


十六歲時,應幽素科試及第,授職朝散郎,已經開始在官府裡教書了。


王勃在詩歌體裁上擅長五律和五絕,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詩歌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相慰勉,意境開闊,一掃惜別傷離的低沉氣息。


王勃的主要文學成就還是駢文,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堪稱一時之最,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滕王閣序》。


公元675年,王勃作此篇之時只有21歲,但經歷官場了跌宕的他已不再是那個單純早慧的少年,他開始懂得額人情世故。


所以他寫“千里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之武庫。”積極能事讚美主人的盛宴。


接著開始寫景,他運用了大量的鋪陳,對偶的修辭手法,又在比較之間相互襯托,滿是精緻。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這樣的句子讀起來節奏明快,整齊和諧,鏗鏘有力。

如果文章就這樣結束了,那麼《滕王閣序》也就屬於一個文辭華麗,描寫風景的駢文,可能會淹沒在後來李白的豪放唯美充滿想象裡的詩詞之下。


但是王勃在描述完秋高水寒之後他筆風一轉,開始寫“天高地囧,始察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餘之有數,感慨萬千。”


意境高遠,這才是王勃要表達的深意,他為自己有機會參加宴會深感榮幸,但面對高官顯耀,不免又有幾分心酸悲槍。


他轉而慨嘆自己的“不齊”的“時運”、“多舛”的“命途”,抒發自己內心深處的鬱悶和不平,傾吐自己“有懷投筆”、“請纓”報國的情懷和勇往直前的決心。


整篇文章情由景生,情景之間相互滲透,水乳交融,似行雲流水,揮灑渾然流暢,既有蘇軾的《赤壁賦》的蒼涼,又有曹操的“老驥伏櫪”的“志在千里”。


“關山難越,誰悲矢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文辭、韻律、氣度,無一不精,讀來讓人心生萬千感慨,由衷讚歎。


《滕王閣序》雖然是一篇用駢體寫成的詩序,但它筆力明快、風格清新、氣勢浩蕩,華美俊秀,堪稱典範之作。


就連高舉反駢旗幟的文學家韓愈也對《滕王閣序》表示大為讚賞,稱頌其“讀之可以忘憂”。


上元三年(676年)冬,長安城裡都傳頌著膾炙人口的《滕王閣序》。


一天,唐高宗也讀到這篇序文,見有“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句,不禁拍案,驚道:“

此乃千古絕唱,真天才也。


又讀下雲,見一首四韻八句詩:“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唐高宗一掃成見,連聲嘆道:“好詩,好詩!作了一篇長文字,還有如此好詩作出來,豈非強弩之末尚能穿七紮乎!真乃罕世之才,罕世之才!當年朕因鬥雞文逐斥了他,是朕之錯也。”


於是高宗問道:“現下,王勃在何處?朕要召他入朝!”太監吞吞吐吐答道:“王勃已落水而亡。”


唐高宗喟然長嘆,自言自語:“可惜,可惜,可惜!

情深不壽,過慧早夭,王勃的死,大概就是老天爺嫉妒他能寫出這樣的文章,世間容不下他的才情吧。


王勃是當之無愧初唐散文第一人,他的《滕王閣序》也是當時主流文體駢體的巔峰之作。


荒海拾書



個人覺得王勃這篇《滕王閣序》寫的很好,首先,當時他寫這才20多歲,不得不說很有才。能寫出這麼一篇朗朗上口的文章,也說明他曾讀過很多的書籍;知識儲備是很豐富;記憶力也很好。他曾經因為《檄英王雞》一篇文章被高宗掃地出門,也就因為這樣所以我們才能讀到《藤王閣序》這樣的美文。然而他卻在後面的一年了落水了,這樣一來文壇上又少了一個大文豪,也許是因為自己太傲,老天看不慣,也許是因為太有才,老天太嫉妒他了。他的文中前面寫景後面抒情,景色寫的實在太美令人嚮往。抒情寫的太有氣勢,“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一句就已經看透王勃的傲,這種傲我很欣賞,表明了他的確才華橫溢,同時這也是一種諷刺,諷刺了當時的社會,諷刺了當時的統治者,把封建社會的那種社會風氣揭露了。揭露了什麼?揭露的是要想入朝為官,首先應該有著一個很硬的背景,家族必須要強盛。而在當時的大唐王朝正在被門閥世家統治著呢,自己雖然可以參加科舉,但是能夠出來為官的幾率依舊很低。“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一句又寫出了自己的無奈和那種落寞的心情。或許文學成就和入朝為官可能就像魚和熊掌一樣吧,不可兼得。如果王勃當時沒有被高宗追趕出來,我們也就可能讀不到這樣美的文章了。

而我們作為新中國的人民,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努力呢?現在努力的學習,多讀點書,以後出去多學點本領,我們就能把自己的才華奉獻到這個社會中去


塵遠166159083


從駢文發展的歷史脈絡看《滕王閣序》不朽的文學和歷史價值(一)

閣中帝子今何在 千古絕唱有王勃---王勃的《滕王閣序》及其它作品概覽

我國江南有三大名樓: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這三大名樓,都因為有不朽的文學作品而名垂千古。但具體情況又各有不同:黃鶴樓因崔顥的千古名作七律《黃鶴樓》和李白的七絕《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禰衡的《鸚鵡賦》而名垂千古;《岳陽樓》因范仲淹的千古名文《岳陽樓記》和孟浩然、李白、杜甫等大詩人的眾多名作而流芳百世;而《滕王閣》與上述兩大名樓不太一樣,它是依託名列初唐四傑之首的王勃的一篇千古絕唱《滕王閣序》而名傳天下、萬代不朽的。偉大的王勃僅僅活了二十六年,卻為我們留下了這篇中國文學史上最優美、最有氣魄、最有文彩、音韻最為鏗鏘有力的一篇美文。王勃還留下了《檄英王雞》《杜少府之任蜀州等眾多傑出的文學作品。 《滕王閣序》全稱《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亦名《滕王閣詩序》,是駢文名篇。滕王閣位於江西省南昌市贛江之濱。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公元653年)始建,後閻伯嶼為洪州牧重修了滕王閣,於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775)宴群僚於閣上,王勃省父過此,即席而作。文中鋪敘滕王閣一帶形勢景色和宴會盛況,抒發了作者報國無門、“無路請纓”之感慨。

《滕王閣序》既是六朝駢文的新變,也是唐朝駢文通俗化、格律化的先聲。詩聖杜甫和唐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的韓愈都對王勃及其《滕王閣序》推祟備至。杜甫在《戲為六絕句》中寫道:"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這是對王勃所代表的"初唐四傑"的最高評價和褒揚。《滕王閣序》讓高舉反駢旗幟的文學家韓愈讀了之後也大為讚賞,稱頌其“讀之可以忘憂”也。韓愈作《新修滕王閣記》曰:“愈少時則聞江南多臨觀之美,而滕王閣獨為第一,有瑰瑋絕特之稱。及得三王所為序、賦、記等,壯其文辭,亦欲往一觀而讀之。工既訖功,公以眾飲,而以書命愈曰:‘子其為我記之。’愈既以未得造觀為嘆,竊喜載名其上,詞列三王之次,有榮耀焉。” (三王是指王勃的《滕王閣序》,王仲舒的《重修滕王閣記》和王緒的《滕王閣賦》,後兩篇文章已失傳)

《滕王閣序》最偉大的貢獻有兩點:一是讓千秋萬代的後人認識到了駢文的價值,瞭解中國歷史上還有那麼一種對仗工整、音韻鏗鏘的美文。二是讓人們認識到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江山須有偉人扶,自然景觀因為人文力量的介入而名揚天下,閣因人傳,滕王閣正是因為《滕王閣序》的不朽聲名而屢毀屢建,長存世間,直到永遠!

駢文又稱駢驪文或駢偶文;是中國古代漢民族以字句兩兩相對而成篇章的文體。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稱“四六文”或“駢四儷六”。全篇以雙句(儷句、偶句)為主,講究對仗的工整和聲律的鏗鏘。起源於漢末,定型於南朝梁,盛行於南北朝時期,代表作家是徐陵和庾信。

歷史已經證明:駢文是漢語和漢民族文化發展史最成熟、最優美的一種文體,是漢語文章發展的最高階段。它在發展和成熟的過程中以及後來的流變的歷史中,對近體詩歌的初創和定型,對詞的發展和後來的對聯文化,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我們從中國最偉大的文章學和文學理論、文學批評的著作劉勰的《文心雕龍》和徐陵、庾信的駢體文章,王勃的《檄英王雞》《滕王閣序》中,都能看到和欣賞駢文無與倫比的表現力和無可替代的迷人魅力。其實韓愈、柳宗元等在古文革新運動中,批判的駢文堆砌詞藻典故、內容空洞無物等等弊病,和駢文本身作為漢語至高無尚的完美形式之間並沒有多大關係。況且韓愈、柳宗元本身也都是駢文高手,據統計柳宗元本人的駢文作品就達百篇以上。

我們應當衷心的感謝和敬仰王勃用他的全部身心和熱血鑄造了《滕王閣序》這篇千古名文、千古雄文、千古麗文,使我們今天還有幸在駢文無比美麗的大海里暢遊!!

(未完待續)


雲湧千山


我喜歡這篇古文,我平時練字時沒少練這篇古文,下面是我平時練的。

雖然我非常喜歡,但我有一點不同的看法。

這篇古文,語言華麗,朗朗上口,意境躍然紙上,文字之美,絕對古文的一個鼎峰,文學性,不容置疑,很多名句都流傳千古,“周星馳”取的名,就是引自此文的“俊才星馳”,不論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人傑地靈”、“雁陣驚寒”等等,隨便拿出來幾句,都是千古頌唱,為後人所津津樂道!

無論承認與否,我們自古就有玩文字遊戲的傳統,文字遊戲玩的好,本身就是一門藝術,也千萬別把文字遊戲當成貶義詞!此文,就是文字遊戲的高峰。

包括對對聯,實際上也是文字遊戲,文字遊戲要想玩的好,得會押韻、對仗、排比、誇張等手法,還得會很多詞藻,典故,要點水平和想像力的!玩得好,也能引起我們的共鳴,愉悅感,確實是一門藝術!

但所謂文學性,除了文字美、意境美之外,若從思想上、感情上、哲理角度看,這篇文章比起老子、王陽明、杜甫、蘇東坡等古人的傳世言語或文章,又確實遜色了不少。

王勃26歲時能一氣呵成千古絕唱,除了他過人的才華外,大背景是那是個駢文盛行的時代,都在追求華麗詞藻。

作為現代人,沒必要模仿古人“兩句三年得,一吟淚雙流”。為了華麗詞藻,優美的排比,花了過多的心思。

若是現代人,把文章的語言華麗,朗朗上口而看得過重,那就捨本逐末了。畢竟,文字,是為傳遞內容、感情、思想、哲理而服務的。這也是為什麼,有的作文老師,不喜歡學生用太多華麗詞藻來寫作文的原因,容易讓學生走入誤區的。

高山仰止,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一筆一紙一個人


只有四個字:名副其實!

全文內容相當豐富,寫景抒情俱佳。足以看出王勃文采斐然,閱讀量積累量非常大,名人典故隨手拈來,優美辭藻俯首可得,運用得當,非常優美的文章。

文章以餞別滕王閣為中心事件展開,藝術手法靈活多變,山容水態優美,樓臺壯觀,色彩變化鮮明,還富含遠近,高低,虛實的結構之美,通過王勃的描述,一副極美的景緻躍然紙上。

首尾兩段敘事,跟大家把事情講清楚了,中間兩段,一段寫景,一段抒情。

寫景一段,文筆瑰麗,辭藻豐富,手法多樣。從剛看到滕王閣,到登閣眺望,遠近高低虛實景色,歷歷在目,讀完如身臨其境。

“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一個巍峨雄偉的滕王閣出現了。“披繡闥,俯雕甍”之後,山原、川澤一覽無餘;閭閻、舸艦盡收眼底。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有聲有色,上下高低遠近虛實,動靜相映,意境渾然,整個畫面和諧統一。

抒情一段,各種典故信手拈來,表達抒發自己內心報國無門,但又不墜青雲之志的心態,雖然“時運不齊,命途多舛”,但依然不會放棄努力,隱隱的也是希望,在座諸位,有能力的給提供個報國途徑。

“馮唐、李廣、賈誼、梁鴻、孟嘗、阮籍;貪泉、涸轍、東隅已逝桑榆非晚”,等數個典故,用來抒發自己欲用自己的才學報效朝廷,但“空餘報國之情”,不過依然不墜青雲之志,希望在以後的日子,可以有用武之地。

此文,非常值得古今傳誦。


貳讀



滕王閣是江南三大名樓之一,也我國南方唯一一座皇家建築。而如果沒有王勃的這篇千古流傳的《膝王閣序》,滕王閣的盛名自然會削減不少。初次閱讀《滕王閣序》時,便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彷彿自己看到了滕王閣,見到了那秋光美景,感受到了滕王閣的壯闊。

  如果說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道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情懷,則王勃在《滕王閣序》中寫出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壯闊一筆。此句一動一靜,有聲有色,意境深遠,成為了千古絕唱,同樣也看到王勃如此的大氣凌然,有如此的廣闊胸襟,使我們不得不佩服他小年齡而大胸懷。全文值得玩味的句子可謂俯首皆是,如"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看是樸華,卻把大自然那股清新、祥和的氣氛展露無疑。又如“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述說著漁人的怡然自得,自然界的生生不息。像這樣的句子文章中比比皆是,令人誇耀叫絕。

  文字的如何鋪排只是表面現象,真正觸動千載讀者的則是文字在歷史與現實之間,在主體和客觀之間勾勒的圖景。

  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親的途中,心中還懷著兩次打擊給他留下的陰影。然而在《滕王閣序》中卻表現出了一種積極的壯懷。也給了我啟發:人生失意後,重要的不是別人的雪中送炭,而是需要自身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面對。海倫凱勒說過“對於不可挽回的事,就應想得開點,不要總強求不可能的結果”,人不應該為自己的命運嘆息,而應該是努力去改變命運。而改變命運就應有向困難挑戰的勇氣和永不放棄的信心。,而這些就需要心態的樂觀。擁有了樂觀的心態,人的心胸會變得寬廣,不會總因失敗而痛苦,心中就會產生希望,進而產生動力,使人繼續向前邁進。

  儘管王勃的熾熱情懷和窮且益堅的情懷令人欽佩,但也不難看出王勃要表現的,也更為強烈的是他的才華施展。可惜人生無常,命運多舛,或許這也正是王勃常慨嘆自己才藝超群而懷才不遇,使得他屢次遭受打擊,唯以《滕王閣序》的怨艾嗟嘆。

  在眾名士之前,他也不忘自謙幾句,表面的高興卻隱藏著內心的傷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