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7 因地而建,优势多多——山西娄烦土窑洞

娄烦地处黄土高原,以黄土为主形成的丘陵和山地,占全境面积的90%以上,为群众打窑建宅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所以在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土窑洞成为娄烦群众的主要住宅,且优势多多。

因地而建,优势多多——山西娄烦土窑洞

娄烦土窑洞

经济安全——

在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农业经济社会,土窑洞无疑是最省钱又实用的建筑,只要一把镢头一张锹一担箩筐,就可以打窑居住。有经济实力者可接泥窝子口、石头口和砖口,不接口也可以住。窑洞可以住人,可以圈畜,可以放物。只要崖头占面允许,百姓可以在下地空余时间或农闲时间抽空打窑,日积月累,有的人家可打几眼甚至十几眼窑洞,有大窑小窑,正窑南窑(用于放食物)、柴窑煤窝、牛圈羊圈,任意安排,十分方便。同时,土窑洞选址,一般选在坐山稳、崖头厚、土脉好的崖头,只要窑洞周围拨好水道,窑内顶上支好楦梁,不怕暴风雨,不怕火灾,抗震力强,真是既经济又安全。

那个年代,经济条件不错的农家,才可能用砖头、或者石头接口窑洞,所以就形成了有的地方窑洞口是砖头砌成的,有的是石头砌成的。娄烦人称这为“硂”窑。

功能齐全——

土窑洞从外表看十分简单,打个窑洞安上门窗就可住人。但进入内部,其复杂结构及多功能用途令人叫绝。

其室内结构有过道:并排几眼窑洞,在室内相邻两窑中壁打门式小洞,使两窑或几窑相连,形成套间;炕窑,在睡人的炕的墙壁上打小窑洞,用来放置铺盖、衣服、针线等日用品,小门一闭,室内显得干净简洁;后窑,在窑掌壁上打小窑,一般比较深,用以放粮食、食物及日常用品,因其温度低,空气流通不畅,苍蝇、飞蛾等害虫不进去,粮食一般不虫蛀,食物也可放较长时间不腐烂霉变;窨子,即地下暗道,一般比较深,有出口或通风口;地窑,平常可放物,急时可藏人。

节约土地——

窑洞本身不占土地,窑顶土地照样可以耕种。在河川地带,群众为了节省土地,也舍不得占用好耕地打窑,而是在河谷两岸依崖打窑。由于河谷崖头一般较陡,就在崖头切出小院,再从崖底用石头砌出“之”字形道路。

因地而建,优势多多——山西娄烦土窑洞

土窑洞内部

有益健康——

土窑洞由于崖头厚,受外界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冬暖夏凉,严冬不用暖气,盛夏无需空调。居住崖头窑洞,一旦出门,不是爬梁就是下坡,而且常需担水背柴,搬运生活生产用品,是一种坚持不懈的不自觉登山运动,有利于强身健体。

绿色掩映装点下的窑洞,夏天分外凉爽,小时候在农村窑洞里睡觉,也没有蚊虫叮咬,盖个被子一觉能睡到自然醒。不比大都市的酷热是需要空调来解暑的,如今身处都市,那份凉爽、那份惬意时时掠过心头。

保护环境——

崖头一旦打窑住人,群众就在周围绿化。街里院里近一点的地方栽杏树枣树,远一点的荒山荒坡路旁地畔栽杨树柳树,加上树籽落下自然生长的榆树、槐树和椿树,村庄院落就掩映在绿树丛中。春季桃花红杏花白,夏秋桃杏飘香,一年四季,百鸟争鸣,鸡鸣狗叫,一派美丽迷人的田园风光,人与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

以前,每家窑洞院子里,都会对应的开辟一块菜地,春天种点黄瓜、西红柿、水萝卜、小葱、韭菜等之类的蔬菜,施农家肥鸡粪、羊粪等,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无公害产品,一夏天也吃不完,还经常与邻居们分享,邻里亲朋那个融洽是当下无法比拟的。

村里每家每户几乎都养鸡养狗,鸡吃的是各种粮食,野地的野菜叶,山里的虫子,那时候火腿肠之类的食品不曾吃过,但野果、山杏、炒鸡蛋等各种农家特有的食材会吃个够。农村自家的鸡蛋才是真正的土鸡蛋,炒出来的鸡蛋那个黄,那个香,至今都垂涎欲滴。

可以说,娄烦的窑洞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娄烦人的根,即便现在社会发达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住宿条件越来越高档了,但是村里许多老人还是不愿意离开故土,甚至有的地方出现了老年返乡回巢,而一部分在外赚了钱的年轻人,也不忘回去农村修葺自己出生的窑洞,我想这是对故土家园的眷恋,是对老家的尊重,正所谓“英雄不问出处”。娄烦县伟大的共产主义先驱高君宇,也是出生成长于娄烦的窑洞,所以窑洞是娄烦人的根,娄烦人的魂,是故土家园,是难舍的思念,是悠悠乡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