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歷史上的張士誠是個什麼樣人?

愛讀書的琴


自古以來,鹽商,尤其是大鹽商,在富甲天下的同時,也經常擁有攪動風雲的力量。元末的張士誠就是這樣的鹽商。那時候做生意的情況非常艱難,張士誠和自己的幾個兄弟合夥,但是一路上飽受官員和地方權貴的惡意干擾。但是張士誠這個人是有一點俠氣的,平日裡精明能幹,又為朋友仗義疏才。一看生意快做不下去了,索性糾結了一幫人,把平日裡氣焰囂張的官員家一把火燒了,這一把火,燒出了一場造反。不管參與的沒參與的,這批人都追隨張士誠反元。

張士誠像

張士誠拒絕了元朝的勸降,很快攻佔了興化,又加上他殺了另一支起義軍隊的首領,收編其軍隊,勢力前所未有的大了起來,並且將元朝前來勸降的使臣拘禁或處死。元朝在不斷的失敗以後,派出當時的中書右丞相脫脫率領一支由漢人、朝鮮人、吐蕃人以及其他民族共同組成的龐大軍隊,這架勢是準備決一死戰了,當時的張士誠張士誠控制著淮南省首府揚州的北部地區,呈弓形,兩至六合、北達安東、東到通州。張士誠能挺過這場猛烈的圍攻,可以說是個奇蹟;因為,正當高郵即將被攻陷之時,脫脫被元順帝撤職,整個大軍迅速瓦解,並且大部分忠於元朝的軍隊要麼投靠了起義軍。

終於1354年,張士誠自立為王,年號天佑,開始休整軍隊,一年多以後,他又奪取了張三角地區,並且定都平江。

朱元璋像

元朝更加意識到張士誠的威脅,當地的高官達識帖木兒決定反擊,從崑山向蘇州發起進攻,但可惜內部人員叛亂,投靠張士誠去了。最終反擊不成,反而讓張士誠獲得了杭州。另一方面,1356年以後,張士誠慢慢建立了一套行政制度,內部也出現了新的權貴。

張士誠父母衣冠冢現狀

但在1357年,張士誠決定向元政府投降,要求被封官太尉。這是因為另一個人,朱元璋,他剛剛奪走了張士誠的長興、常州、江陰和常熟。張士誠此前希望與朱元璋江河,但朱元璋並不領情,對張士誠而言,方國珍也在崑山蠢蠢欲動。在種種情況下,張士誠只能選擇與元政府議和。

在投降以後,張士誠對自己轄區內的事務具有絕對的控制權,並且與朝鮮之間還有外交活動,壟斷了中國百分之六十的食鹽。在沉寂了一段時間後,他又進一步為自己的事業開疆拓土。他精工了紅巾軍的都城安豐。1363年,張士誠的控制的疆土範圍達到了巔峰。這一段時間內,張士誠和朱元璋都在一個關鍵的相持階段。但在1366年時,朱元璋以韓林兒的名義正式討伐張士誠,在這場戰爭中張士誠失敗了,作為囚犯被押往南京,在獄中被迫害致死。

雖然最後失敗了,但張士誠本人的魅力,軍隊的紀律,依然為人稱道,朱元璋也在1367年明確下令保護其父母的墳墓。


參考文獻:

(美)富路特,房兆楹原主編. 明代名人傳 哥倫比亞大學 1[M]. 2015

白壽彝總主編;王毓銓主編. 中國通史 16 第9卷 中古時代 明時期 下[M]. 2015

秦靜.張士誠降元問題新探[J].求索,2012(02):229-231.

答題者: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張珍瑜


季我努學社


很出名的張士誠

元末割據,有挺元的地主武裝,也有反元的農民武裝。

地主的割據:河南的孛羅帖木兒,山西的察罕帖木兒(外甥兼養子擴廓帖木兒是他的繼承人,漢名王保保,朱元璋口中的奇男子),陝西李思齊,福建陳友定,廣東何真。

反元的武裝:皖蘇朱元璋,江西湖廣的陳友諒(大漢),四川明玉珍(大夏),江蘇張士誠(大周),浙東方國珍(沒有稱號)。

以上都是能排上號的大魚,所以張士誠是反元武裝中很出名的一位。

(這個圖看個大概吧,勢力一直在變化當中。)

張士誠其事

張士誠原名張九四,從名字看就知道和朱重八一樣,是苦哈哈的平民,區別僅在朱元璋是農民出身,而張士誠是鹽戶出身。

家住江蘇泰州,起義前帶著兄弟仨人運鹽,也順便販點私鹽。

1353年被富戶欺負的太厲害,帶著兄弟朋友起義,糾結鹽丁與貧民,開始了武裝鬥爭。

1354年建立大周,同年開始有名的高郵之戰,勝利。

這是一場非常非常重要的戰役,丞相脫脫率百萬大軍(號稱百萬)來攻高郵,結果被新出爐的張士誠頂的死死,不能攻克,脫脫被解除兵權後,張士誠趁機出擊,元軍潰敗。這一戰讓元朝的主力徹底解體,以後和起義軍決戰的就是元方的地主武裝了。

1357年降元,當然實際上還是獨立的。

1363年自立稱吳王,襲殺明教起義領袖劉福通。

他的勢力達到頂峰,史稱“士誠所據,南抵紹興,北逾徐州,達於濟寧之金溝,西距汝、潁、濠、泗,東薄海,二千餘里,帶甲數十萬”,勢力極大。他所在的地方戰事較少,而且最為富庶,是名副其實的富強。

1367被朱元璋俘虜,在南京自殺。

張士誠其人

不凡的才能與膽略

所謂不凡,是和凡人相比而言。敢造反,而且能造反成功,這就是水平。最厲害的是能打贏高郵一戰,怎麼說都是很不錯的,這已經超越了無數平凡的人。

但缺乏雄心與遠見

明史:士誠為人,外遲重寡言,似有器量,而實無遠圖。

都是貧民出身,朱重八是火箭式的進步,他的目標很快就從吃飽肚子活下去變為掌控天下,與他可以媲美的只有驕傲不遜的陳友諒,張士誠肯定差了一等,當時的形式如同漢末,沒有雄心的他恰如劉表。

他帶頭安逸,也影響了部下。

史書上說他的部下不想打仗,遇到戰事就說生病,直到受到封賞才肯出戰,上了前線還要帶上小老婆大丫鬟繼續娛樂,對打仗馬馬虎虎,戰敗也就敗了,回去見到張士誠呵呵一笑,張士誠也不治罪,下次讓部下繼續作戰,循環反覆。

他比凡人猛,但比最猛的人還差了一等,所以他的結局已經註定,因為這是一場不見勝負不罷休的淘汰賽。

能守護一方的吳王

張士誠不想戰爭,只想守護吳中,治下的地方戰事比較少,加上關心經濟民生,輕徭薄賦,所以百姓生活還算不錯。

他不能成為天下之主,但他對治下的百姓做了好事,所以百姓很感激他,到了明朝都在偷偷祭奠他。

做人也不失為豪傑

他為了不公而反抗,最後被俘沒有投降。

蘇州被圍,老部下勸降,他說讓我想想。

想什麼呢?

當年高郵一戰,面對無邊無際的百萬元軍,我都咬著牙挺了下來,然後拼死反擊創造了奇蹟,是的,我是創造過歷史的人。

我是吳王,守護吳中這塊地方十餘年,保境安民,並無虧欠。

你是重八,我是九四,大家半斤八兩。

不降,你要命就拿去吧,只有戰敗的張九四,沒有投降的張九四,從起兵的那天起我就決定反抗到底,現在依然沒有改變,我已堅持多年,又怎會低下頭去。

最後張士誠同志沒有投降,自縊被救,被俘後面對勸降一語不發,並開始絕食,他用這種方式默默守護自己的尊嚴,最後自縊身亡。

士誠,生為人傑,死亦鬼雄,是個人物。


鬼山楓語


讀當面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對元朝末年的起義勢力印象最深的,除朱元璋外還有兩個,一個是陳友諒,另一個就是張士誠。

首先,張士誠也是個窮苦人出身。張士誠的小名(也可是說是原名)叫張九四。從這個名字就可以看出來他是窮苦人。因為元朝的制度裡,普通老百姓是沒有名字的,名字只能以數字代替。比如偉大的洪武大帝朱元璋,小名就叫朱重八,翻譯過來就是朱八八。

其次,張士誠是個膽識的人。大家都知道,張士誠是個私鹽販子。那個年代,鹽和鐵都都是國家管控商品,如果沒有點膽量,怎麼敢幹著夾縫求生的買賣。後來,張士誠不堪忍受元廷的壓迫,抄起扁擔鬧革命,也是需要相當膽量的。

再次,張士誠是個沒有遠見的人。當初朱元璋面對強大的對手張士誠和程友諒,不知道先找那個單挑比較好,謀士劉伯溫對他說了這樣一番話:“張士誠的特點是‘器小’,陳友諒的特點是‘志驕’。‘器小’無遠見,‘志驕’好生事。你放心地去和陳友諒對決吧,張士誠是不會出手的。”果然,張士誠眼睜睜看著程友涼被朱元璋幹躺在鄱陽湖上,錯過了滅掉老朱的機會。

最後,據說張士誠在佔據吳地(今江蘇南部地區)自立為王期間,對治下的老百姓還是很不錯的。以至於朱元璋蕩平天下南面稱孤的時候,江南的老百姓都還念著張士誠的好。於是,老朱一怒之下,對江南地區徵收重稅,整個有明一朝都沒有改變。


大家好,我是寒蟬。歡迎大家在留言區評論交流。如果您喜歡我的回答,別忘了轉發點贊哦~~~


寒蟬歷史



NaLi哪裡哪裡


張士誠是元末明初,反抗暴元的起義軍領袖,張士誠是私鹽販子出身,在元末天下大亂時,乘勢而起,與朱元璋,陳友諒三雄爭霸。在我看來,張士誠有以下幾個特點。



1 富有。張士誠私鹽販子出身,又佔領蘇浙富庶地區,所以元末明初,陳友諒兵力最強,張士誠最富。

2 仁慈。這個仁慈是相對朱元璋和陳友諒的,不殺君,不害友,張士誠對百姓寬厚,對讀書人也很客氣,

3 器小。張士誠生性保守,不思進取。劉伯溫說,張士誠胸無大志,不足為慮。



4 堅定。朱元璋攻佔平江,張士誠的士兵四散奔逃,投降朱元璋,張士誠寧死不降,最終自縊而亡。

張士誠意志堅強,白手起家,最終稱霸一方,但他的缺點和優點一樣突出,胸無大志,小富即安。



張士誠不是個良民,不是君子,不是英雄,在我眼裡,這個私鹽販子就是個唯利是圖的商人。


我是一個小書蟲


張士誠是鹽販子出身,後來因諸多巧合,競成元未農民起義的領袖,擁有江浙一大塊富饒的地盤。在陳友諒、張士誠、朱元璋三人中,張士誠最親民愛民,當然也最受人民擁護。可惜的是,張驅元之後,只想轄據一方,無爭奪天下之雄心。在三雄爭霸中,心不夠狠,敗給了朱元璋,被迫出海流浪。其敗走後相當一段時間,人民還想念他的仁德


安平14479697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