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0 为祖国奋斗7年带来百年进步就传来不幸消息,举国哀痛

2017年算得上是中国迅速发展的一年,去年中国服役了较多数量的武器装备,其中有火箭军的东风导弹、空军的歼-20、海军的航母和055大驱等一系列的较具有代表意义的武器。一些将自己一生都奉献给科学事业的老一辈科学家们随着时光的流逝也相继地离开了我们,而此时的国家正在日益辉煌。

我们痛失了一位年仅58岁的国宝级科学家黄大年先生就在去年的年初。黄大年曾留学海外,回到中国后让西方媒体对他赞不绝口,称他为让美国航母后退百里的中国人。黄大年不仅是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兼博士生导师,还是我国深探专项装备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863航空探测装备主题项目首席科学家。

为祖国奋斗7年带来百年进步就传来不幸消息,举国哀痛

是他第一次将快速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推向了世界的舞台,让世界了解到了什么是中国技术,让中国为之骄傲,这是黄大年教授在面临技术封锁的情况下突破重重阻碍自主研发的技术,作为新时代的海归,他不仅是楷模,还是国人的骄每当谈起黄大年教授时,他的同事总会立即竖起大拇指,因为对他们而言,黄大年教授就是奇迹的存在。

早在上个世纪末黄老就已经被保送为博士生了,在那个战火连篇的年代,高级知识分子属于稀缺人才,能出国留学的更是少之又少。黄大年教授用自己在国外学到的知识去帮助中国在地质勘测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地壳一号”这款钻探专用钻机是由黄大年教授主导研发的装备。

为祖国奋斗7年带来百年进步就传来不幸消息,举国哀痛

最深钻井深度可以达到万米以下,在中国面临技术封锁的环境下,黄大年教授和他的团队一举打破封锁,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成功掌握该技术的国家。1982年1月15日是黄大年的毕业典礼,这一年的他不过24岁,就在那一天,他在给同学的毕业致辞里面写道:“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

黄大年教授在工作中经常和同事们谈论中国科研事业的发展方向,向他们弘扬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为科学事业奉献的精神。很多黄大年教授身边的人都会说这样的话,和黄大年在一起你才会知道什么叫做无怨无悔,什么叫做无私奉献,什么是支撑起中国科研事业的脊梁。在8年前,黄大年教授不但放弃了在国外的豪宅、豪车和优厚的科研条件还不顾妻子对他说若黄大年执意回国就离婚,但是黄大年教授心系祖国,当时只回应了这么一句“如果以此作为条件的话,那我宁愿离婚也要回国”。

为祖国奋斗7年带来百年进步就传来不幸消息,举国哀痛

中国对于地质深层勘探这个领域简直一穷二白当地壳一号还未出现之前,只有较少数的欧洲国家才可以做到万米以下的深层探测,地壳一号的出现对于中国而言不亚于登上了月球这样具有重大意义的举动,尽管目前我们还看不到它的前景意义,但是对我国而言,却迈出了对探索未来的决定性的一步。黄大年教授在2009年的年底回国,这位无私奉献的科学家在为祖国兢兢业业工作了长达7年之久,最后却因病离开了我们.

离开了他热爱的科学事业,尽管不舍与遗憾,但是终要面对现实,黄老仅用7年的时间就给中国地质勘探技术带来了上百年的进步,他回国的7年青春全部献给了祖国,这是国人的骄傲,也是中国宝贵的财富.黄大年的同事们都说没见过这么如此热爱工作的人,黄大年教授也想多陪陪家人,偶尔享受生活的安逸,可是肩上负担的使命感让他不得不向前奔跑。

为祖国奋斗7年带来百年进步就传来不幸消息,举国哀痛

他回国之后,既没有游山玩水,也没有品味特色美食,而是第一时间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办公室、实验基地、外地考察倒是成了黄大年教授三点一线的生活习惯。超负荷的工作量让黄老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他的口袋里总会备着一瓶速效救心丸,多次昏迷在自己工作岗位上的黄老直到离世前一天还心系着祖国的科研事业。黄大年教授是我们所知道的科学家,其实还有许许多多我们不知道名字的科学家们在背后默默无闻的奉献着自己的一生,他们几乎不上电视,并不被人们所熟知,但是他们依然毫无怨言的努力。如果没有这群可爱的人,我们可能还在贫困与战争中挣扎着,所以我们应该铭记于心,向他们学习,共创美好祖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