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新一輪機構改革主要解決哪些矛盾和問題?如何全面體現人民意志

《祖國》報道

為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一場以推進黨和國家機構職能優化協同高效為著力點,改革機構設置,優化職能配置,深化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提高效率效能的新一輪黨政機構改革已經全面鋪開,正在快速推進。這場改革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機制制度保障。

2月28日,《中共中央關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在十九屆三中全會通過。2018全國兩會後,《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印發。 5月11日下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地方機構改革有關問題的指導意見》;審議了《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進展情況報告》。與此同時,新組建或重新組建的部門掛牌、集中辦公快速落地實施並完成。隨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機構改革工作也在快速穩步推進。新一輪機構改革第一階段工作順利開展,取得明顯成效。

新一輪機構改革的重點直指以往難以解決的許多矛盾與問題,例如,一些領域黨政機構重疊、職責交叉、權責脫節;一些政府機構設置和職責劃分不夠科學,職責缺位和效能不高問題凸顯,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一些領域中央和地方機構職能上下“一般粗”,權責劃分不盡合理;基層機構設置和權力配置有待完善,組織群眾、服務群眾能力需要進一步提高,等等。解決這些矛盾問題,需要黨和國家下定決心、下大力氣,通過新時代的機構改革對體制和機構進行調整完善。當然,要想從根本上解決矛盾問題,還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更多的智慧與努力。

通過重新組合、調整、完善,國家行政資源的利用更加集中了,社會服務的力量更強大了,政府體系內橫向縱向的聲音、行動更加統一了。這些都是機構改革的重大亮點,令人耳目一新。重新組合的新部委的社會職能、功能、效能方面都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和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我們黨政部門的一切工作,包括當前這場大規模機構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為了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改革必須致力於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切最直接的利益問題。此外,在新的發展階段,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

我們看到,此次機構改革首先在教育文化、衛生健康、醫療保障、退役軍人服務、移民管理服務、生態環保、應急管理等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領域展開,率先在面向社會開展行政審批、辦事服務的行政部門大刀闊斧地改,日新月異的變,並且這種改變帶來的方便、簡捷高效、熱情還讓人民群眾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觸摸到,可以說,這充分體現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這一機構改革的重要原則。

當然,我們也要清楚地認識到,除了要在機構改革中不斷加強各種為民、便民、利民舉措外,還要想方設法實現政府各項公權力科學、健全、高效的配置建設,並使公權力在充分體現法治精神的基礎上,在執行實施環節更加迅捷、有力、精準,這樣才能使機構改革取得全面的成功,才真正的完整的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這一宗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