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何評價伊勢級航空戰列艦?

伊勢1


伊勢級航戰是日本海軍應急的產物,從根本上來說就已經不適合二戰航空兵發展的需要了。從其實戰用途來看,叫做運輸戰列艦更為合適。



中途島海戰之後,日本海軍損失了6艘艦隊航空母艦中的4艘,可說是元氣大傷。除了新建雲龍級航母外,就現有艦船改造航母無疑更省時省力。正在建造中的重巡伊吹就被選上半途改造成航母。 戰列艦改造航母的對象則鎖定在扶桑級和伊勢級這四艘又老又似乎沒有什麼用處的戰艦上。恰好伊勢級二號艦日向號的第五炮塔在中途島海戰後一個月意外爆炸,對於改造工事來說正好免了拆卸該炮塔的麻煩,於是最後就決定改造伊勢級。

伊勢級的改造計劃從一開始就因為成本和技術上的妥協而不斷弱化,到最後成為了火力不如戰列艦、航空兵不如輕母的跛腳鴨。

本來伊勢級是準備改造成航母的,但是改造工期長約一年半,這個時間造一艘真正的航母都夠用了,於是腦洞大開的日本海軍準備小改成航空戰列艦,即保留三分之二的主炮,撤去所有的副炮,加強防空火力,在載機量方面則是儘量越多越好,這樣估計半年就能完工。



本來艦載機計劃是搭載22架最新型的彗星轟炸機,不過航戰的飛行甲板太短,即使能以彈射器起飛,也無法降落,所以,伊勢號若搭載了彗星,則在起飛攻擊敵人後,回航時必須降落在其它的正常航母上,那就失去了航戰的意義。



於是海軍方面決定將半數的艦載機改成了瑞雲水上轟炸機,這樣能以彈射器起飛,能停在水面上在以起重機回收。瑞雲雖然可以攜帶250千克炸彈,攻擊力尚可,但航空性能肯定是比彗星差遠了。




伊勢級改造的唯一亮點是防空得到強化,高射炮增加了一倍,達到16門,機關炮從雙聯改為三聯,數量也大量增加,達到104門,還加裝了對空雷達和新式的高炮射擊指揮儀,後來又在飛行甲板最後部兩舷各架設了三座 、總共六座的120毫米28連裝對空噴進炮,即防空多管火箭發射器,是唯一裝備這種兵器的戰艦。

諷刺的是,雖然伊勢級改造如期完工,航空部隊卻出了么蛾子,彗星的結構需要補強,瑞雲的開發有所延遲,飛行員訓練也不得不隨之推遲,最後伊勢級只能用機庫運輸部隊和裝備,當起來運輸戰列艦,早知如此,當初又何必為了節省時間搞航戰呢 直接改航母不就得了。當然看日本艦載航空兵後期的衰樣,即使伊勢級改造為航母了,還是不會有可以使用的航空兵的,雲龍級航母淪為運輸航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啊。其實伊勢級改造為防空戰列艦更實用一些。



一直到1944年6月,伊勢級預定搭載的634航空隊才終於組建,並開始進行彈射以及回收的訓練。但是切莫高興太早,僅僅訓練了2個月,就因為後勤問題以及戰機機體問題百出,而不得不暫時停止訓練任務。後來又因為美軍空襲臺灣而奉命從日本本土抽調至臺灣迎擊美軍艦隊,結果消耗殆盡。

這時候機關算盡的日本海軍才發現,花大力氣改造的伊勢級航戰已經成了一個大笑話。出於眼不見心不煩的心理,乾脆將伊勢級編入誘餌艦隊投入萊特灣海戰。誰知道誘餌艦隊的四艘航空母艦全數沉沒,兩艘伊勢級戰艦卻奇蹟生還,除了幾枚至近彈造成些許的損傷外,並沒有嚴重的傷害。

接下來,伊勢級重操舊業,又開始當起來運輸戰列艦,而且運氣極佳,數次全身而退。說起來也夠得上“祥瑞”的標準了。



日本海軍對自己的愚蠢產物這麼命硬已經無力吐槽,於是讓伊勢級進入瀨戶內海停泊並實施偽裝,作為浮動防空炮臺使用。然後又不斷拆卸艦上高炮到陸地上使用(這是紅果果的陷害!),於是伊勢級終於被炸沉了,結束了其搞笑的後半生。


海軍史研究會員


航空戰列艦,這個也算是日本獨創的概念了。美軍在二戰後雖然也有計劃把愛荷華級戰列艦改裝成航空戰列艦,但是那也是上個世紀60年代的事情了。而日本完成對伊勢的改裝,可是在1943年。所以論創新,日本還真走在了前面。

(美軍表示當年我也做過夢)

不過很可惜,伊勢級作為超無畏級戰列艦,本身的戰力並沒有得以發揮,甚至是被浪費。外加上改來改去的急就章(經常被調侃為違建嚴重),最終造成了伊勢級的不倫不類。

原本的伊勢級,使用十二門45倍口徑的十四英寸主炮,炮塔設計上也採用了三群揹負式的炮群設計,跟美軍主流戰列艦有一拼。防護上也進行了裝甲加厚,總體防禦力也有所提升。只不過趕上中途島海戰之後,IJN(舊日本海軍)發現這航母太好用了,可新造航母也太慢,乾脆改吧!

此時就拉出來了“伊勢”級開始改進(也趕上當時伊勢級的日向號因為炸膛炮返廠維修了),日本就開始魔改之路。最終方案是隻留8門主炮,拆掉副炮加強防空,並在拆掉的空間上臨時搭建了一個40x6的機庫,上面鋪了70米的甲板。

最終航空方案是搭載11架彗星福俯衝轟炸機,11架瑞雲水上轟炸機,甲板上9架,彈射器上2架的搭載方案。只不過,彗星只能從伊勢上彈射起飛,找其他航母降落;瑞雲可以通過浮筒+吊車再度回收。總體來說就是一波流航空打擊方案。

只不過伊勢級的艦載航空部隊,一場仗沒打上,反倒是伊勢航空戰列艦帶著空空的機庫,從萊特灣一直被攆回本土,最終坐沉吳港...這不得不說,日本人的腦洞清奇,卻沒換來什麼好果子。

以上為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粗淺的認識和資訊整合,僅供拋磚引玉,歡迎更多深入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