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饒毓泰:一代物理學泰斗的悲劇命運

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長期執掌清華大學物理系的是葉企孫先生,而長期執掌北京大學物理系的則是饒毓泰先生,這兩位中國近現代物理學的播種者,曾為國家和民族培養了大批的科學技術人才,但他們的歷史貢獻卻鮮為人知,而他們晚年的境遇,也都非常的悽慘,至今仍然諱莫如深,不被國人所知。

饒毓泰:一代物理學泰斗的悲劇命運

饒毓泰

饒毓泰(1891—1968)字樹人,江西臨川人。1891年12月1日出生於江西臨川鈡嶺,臨川自古就是一個人傑地靈的地方,歷史上誕生過許多知名人士。

幼年時期的饒毓泰是在其叔叔和舅舅的教導之下,開始啟蒙教育的,熟讀四書五經,1903年,饒毓泰考入“撫郡中學堂”讀書,這所創辦於1901年的歷史名校,起源於宋代文學家曾鞏創辦的“興魯書院”,可謂源遠流長,人才輩出,聞名中外。

1905年,饒毓泰隻身前往上海求學,就讀於“中國公學”,後又轉入“中國新公學”,胡適成為其英文教師,儘管二人同庚,卻有師生之情。

1911年,饒毓泰以優異成績從上海“南洋公學”畢業,1912年回到母校教書,此時的“撫郡中學堂”早已易名為“臨川中學”。

1913年,饒毓泰考取了江西省的官費生,遠渡重洋赴美留學,先後進入加州大學、芝加哥大學攻讀物理學,1917年獲得芝加哥大學理學學士學位,1918年考入哈佛大學研究院,之後又先後轉入耶魯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

1921年,饒毓泰獲得普林斯頓大學碩士學位,僅一年之後,饒毓泰就拿到了普林斯頓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其博士論文是《關於水銀蒸汽的低壓弧光和它對熒光的影響》,饒毓泰在美國留學九年的時間裡,期間先後輾轉於數個美國名校之間。

1922年8月,饒毓泰應張伯苓之聘請,來到剛剛成立僅三年的私立南開大學擔任教授,親手創立了物理系並出任系主任,而在一年之前,從美國克拉克大學博士畢業的邱宗嶽創建了化學系並擔任系主任。

饒毓泰:一代物理學泰斗的悲劇命運

左起:饒毓泰、邱宗嶽、楊石先

當時能夠教授物理學的只有2名教師,饒毓泰開設了普通物理學、力學、電磁學、光學、近代物理等課程,所用教材均採用國外著名大學教材,而饒毓泰採用啟發式教學方法,課堂講授引人入勝,使所教學生受益匪淺,起點甚高,其他系科的學生也都前來聽課。

饒毓泰從此開啟了他中國現代物理學領域的教學生涯,世界著名物理學大師吳大猷就是饒毓泰在南開時期的得意門生,而1957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楊振寧、李政道則是吳大猷的學生。

吳大猷曾在回憶中記述:“在南開大學四年中,隨饒師所習之物理學課程有大學物理、電磁學、近代物理、高等力學、光學、氣體運動論、高等電磁學等等,使我對近代物理學產生了濃厚之興趣。”

饒毓泰從1922年8月至1929年8月在私立南開大學任教,整整7年的時間,1929年8月,饒毓泰獲得“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獎金資助,赴德國萊比錫大學波茨坦天文物理實驗室進修,從事原子光譜線的“倒斯塔克效應”的研究。

接替饒毓泰出任物理系主任的是顧靜徽女士,顧靜徽於1931年獲得密歇根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是中國第一個獲得物理學博士的女性,她也是著名物理學家吳健雄的老師,吳健雄正是在顧靜徽的影響、建議和引薦之下,踏上了前往美國的留學之路,並由此站在了世界物理學之巔。

1932年,饒毓泰從德國回到北平,在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擔任研究員。1933年,饒毓泰應北京大學校長蔣夢麟之邀,出任北京大學物理系主任,並長期兼任北京大學理學院院長。

饒毓泰:一代物理學泰斗的悲劇命運

前排左二:嚴濟慈、左三:李書華、左四:饒毓泰

在西南聯大時期,饒毓泰長期擔任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主任,而此時的西南聯大,儘管條件異常艱苦,卻雲集了葉企孫、吳有訓、周培源、吳大猷、趙忠堯等一大批中國物理學界精英人才,這些優秀的國家棟梁之才,即便是在殘酷的戰爭環境中,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教學成就,是中國高等教育史乃至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蹟。

鑑於饒毓泰在物理學教學領域的傑出貢獻,1941年被國民政府教育部聘為第一批“部聘教授”,這一榮譽被學界譽為“教授中的教授”,其政治待遇相當於當時的大學校長,學術上也類似於1948年遴選的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4年至1947年,饒毓泰自費赴美,先後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普林斯頓大學和俄亥俄州立大學擔任訪問學者,這位精通英、德、法等國語言的中國學者,與美國一些著名學者合作,從事分子紅外光譜的實驗和研究,並取得了一系列豐碩科研成果。

1947年初,饒毓泰回到光復後的北平,繼續在北京大學擔任物理系主任、理學院院長等職務,他開設了許多物理學前沿課程,饒毓泰在三尺講臺之上,將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奉獻於北京大學乃至中國物理學事業的教學之中。

1948年3月,饒毓泰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首屆院士,當年年底,饒毓泰儘管在國民政府搶救學者名單之中,但他卻沒有選擇去臺灣或者是流亡海外,而是毅然決然地留在了北京大學的校園內,一日既往地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

饒毓泰:一代物理學泰斗的悲劇命運

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合影

而當時能夠被列入國民政府搶救學人名單者,必須具備以下條件:一是著名大學校長,二是中央研究院院士,三是著名的高級知識分子,四是在國內外學術上有傑出貢獻者,饒毓泰能夠名列其中,除了他是中央研究院的院士之外,更看重的是他在中國物理學界巨大的影響力。

北平解放之後,饒毓泰繼續擔任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委員兼理學院院長、物理系主任,饒毓泰從1933年入主北京大學物理系、理學院,一直到1952年全國高等院校調整,饒毓泰執掌北京大學物理系、理學院近20年的時間,其在北京大學物理學領域裡的作用和影響力尚無人能夠替代。

1952年,政務院高教部效仿蘇聯辦學模式,對全國高等院校進行院系調整,將中國大學的辦學模式,從“歐美模式”一刀切向“蘇聯模式”,剛過花甲之年的饒毓泰,在這場大規模的院系調整中被邊緣化,他不再擔任北京大學物理系和理學院的領導,而只是保留了一個普通教授的職位。

在此後的歷次政治運動中,饒毓泰都被冠以“反動學術權威”,是被政治和學術整肅和批判的對象,儘管他的眾多學生中有許多身居高位者,但也都無人敢接近他,甚至有意隔斷與其師生關係,其中也不乏落井下石之人。

值得欣慰的是,饒毓泰在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數理化部學部委員,但也僅僅是得利於當時政治環境的相對寬鬆,隨著政治環境的進一步惡化,尤其是文革期間,饒毓泰備受屈辱且身心俱疲,精神上也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他在北京大學燕南園51號寓所內自來水管上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這一天定格 在1968年10月16日。

饒毓泰和葉企孫都曾是中國現代物理學的開山鼻祖,其晚年的命運卻都如出一轍,甚為悲涼和悽慘,這兩位中國物理大師晚年的境遇和結局,讓知曉這段歷史的人都噓唏不已,這不僅是其個人的悲劇,也是歷史的悲劇,更是國家和民族的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