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海南椰雕:來自椰殼上的時光雕刻

海南省位於中國的南部,是中國第二大島嶼。這裡氣候炎熱,盛產椰子。當地民間以椰殼為原料,雕刻成各種精美的工藝品。古代海南的官員常以椰雕進貢中央,所以椰雕自古便有"天南貢品"的雅號。

海南椰雕:來自椰殼上的時光雕刻

在海南,無論街市或是鄉村,舉目之處就能望見椰樹傲立的身影。2000多年的種植歷史,激發了人們利用椰子的無限想象力,也留下了珍貴的傳統椰雕手工藝。

最初利用椰殼的,應是海南島最早的先民黎族人。黎族先民很早就會製陶器和獨木舟,但相比複雜的製陶技術,荒野裡隨手可得的椰殼耐酸耐鹼,做成容器,可能更加簡單而隨性。1963年,中國社科院廣東民族研究所編寫的《黎族研究資料選輯》第二輯裡,描述了椰殼出現在黎族人的日常生活:“用裝有木柄的椰子殼造成的杓……從鍋或飯甕裡把粥裝進飯碗……”“汲水的碗也有用椰子殼和瓢簞的……”

海南椰雕:來自椰殼上的時光雕刻

椰雕雛型的出現要追溯到中唐宣宗元年(847年)。據唐代劉恂《嶺表錄異》載:“椰子樹,亦類海棕……有圓如卵者,即截開一頭,沙石磨之,去其皺皮,其斕斑錦文,以白金裝之,以為水罐子,珍奇可愛。”唐代詩人陸龜蒙還留有“酒滿椰杯消毒霧,風隨蕉葉下瀧船”的詩句。

有關椰雕雛型的出現,後人只能追溯到中唐宣宗元年(847年)。據唐代劉恂《嶺表錄異》中載:“椰子樹,亦類海棕,結實大如甌盂,外有粗皮如大腹,次有硬殼,固而且堅,厚二三分。有圓如卵者,即截開一頭,沙石磨之,去其皺皮,其斕斑錦文,以白金裝之,以為水罐子,珍奇可愛。”當時民間有傳說,椰殼有"有毒即裂"的特點,唐代詩人陸龜蒙還留有“酒滿椰杯消毒霧,風隨蕉葉下瀧船”的詩句。《粵東筆記》也載,唐代大臣李德裕貶居崖州時,曾將椰殼鋸製成瓢、勺、碗、杯,作吃喝用具。

海南椰雕:來自椰殼上的時光雕刻

之後,有關海南椰雕的線索,也開始頻頻閃現在歷代史料和文人佳句中。明《正德瓊臺志》上載,宋紹聖四年(1097年),蘇東坡謫居儋耳,曾拿椰子殼請當地藝人雕成椰雕帽謂之"椰子冠",而後在《和子由椰子冠》詩裡揮灑豪情:"自漉疏巾邀醉客,更將空殼付冠師"。到宋朝時,工藝精緻的椰碗、椰杯、椰壺已流行在士大夫宴席之上。

  明、清兩代時,椰雕常被官吏作為珍品進貢朝廷。在清宮大宴乳茶碗的資料中,也發現了有關椰雕的記載。當時,廣東就進貢了用椰殼做的乳茶碗,碗外壁為椰子殼,凸雕松竹梅紋飾;內壁嵌銀裡,古樸而輕巧。特別是雍正時期,椰殼雕器物的造型、紋飾及雕刻的技法已十分精湛。至清末民初,用椰雕作為禮品、用品,已很平常了。

海南椰雕:來自椰殼上的時光雕刻

 在抗日戰爭前,海南椰雕已暢銷南洋群島和歐洲各國,還在越南河內的國際物產特覽會上榮獲一等獎。在海口市檔案館,記者曾找到1963年的《海口市手工業出口情況調查報告》:抗日戰爭前,海南椰雕產品年產量高達兩萬多件,其中一萬多件出口外銷。當時,椰雕生產的藝人有百餘人。抗戰爆發後,藝人流離失所,椰雕原料短缺,外銷一度中斷。至1950年海南解放時,存活下來的椰雕藝人僅剩十餘人。

新中國成立後,海南椰雕開始恢復生機。1955年,海南地區第一家椰雕工藝廠———海南特別手工藝廠成立,它就是海口市椰雕工藝廠的前身。隨著市場需求擴大,椰雕產品開始進入了批量生產。同時,一些有椰雕手藝的藝人也開始創辦個體椰雕廠,逐漸形成了以海口市椰雕工藝廠、文昌市工藝廠為主的椰雕工企業群體。海南椰雕先後參加蘇聯、捷克、波蘭、錫蘭、印尼、日本等國際特產特覽會的展出,深得好評,還獲得民主德國頒發的一枚紀念章。

海南椰雕:來自椰殼上的時光雕刻

隨著海南旅遊業風生水起,椰雕也開始由高檔精品向中低檔旅遊工藝品轉型,逐漸廣為人知。時至今日,海南椰雕工藝品種類已由傳統的300多個拓展到了上千個,僅僅利用椰殼製作工藝品一項,年產值就達數千萬元,產品遠銷美國、加拿大、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現在的椰雕工藝品廠,多以配件訂單加工居多,主要分佈在島內東部和北部地區,其中文昌東郊鎮就有十來家配件加工基地。

1999年澳門迴歸時,海南向澳門特區饋贈的紀念品,就是海口市椰雕工藝廠創作的《椰樹傳說》和《天涯歡歌》兩件椰雕嵌貝花瓶。據介紹,花瓶由精心挑選的5200個色澤相同的椰子殼,加工成12400片弧度一致、一寸見方的小片,採用椰雕工藝拼接而成,再把用280公斤夜光螺加工而成的人物、椰樹等圖案嵌在瓶體表面。圖案上有32000朵桂花、6萬粒沙子的襯托,椰樹雄偉挺拔,人物栩栩如生。花瓶由30名工匠耗時10個月完成,堪稱海南椰雕史上的奇蹟。

海南椰雕:來自椰殼上的時光雕刻

總體來說,椰雕工藝分為椰殼雕、椰棕雕、椰木雕三類。其中,人們利用得最多的是椰殼雕,就是利用椰子殼的天然形態,按設計造型拼接成工藝品,產品有椰碗、茶葉盒、牙籤筒、菸灰缸、花瓶、二胡、拼貼工藝畫等。

海南椰雕:來自椰殼上的時光雕刻

  製作工序要經過選料、造模、雕刻、通花、嵌鑲、刨光、修飾等幾道工序,雕刻手法又有沉雕、浮雕、通雕、棕雕、圓雕、拼貼、油彩等。除了原汁原味的青殼雕外,椰雕也和其他雕刻材料和工藝結合在一起,創造出不同的另類之美,比較常見的有鑲錫、鑲銀、貝雕鑲嵌、石膏鑲嵌、檀木嵌鑲、陶瓷拼貼等。產品有小巧玲瓏的果盤、飯碗、酒盞、飾盒、椰珠項鍊,還有富麗高雅的茶具、酒具、花瓶、檯燈、獎盃,以及各類高檔掛屏、坐屏、屏風等。(中華網文化綜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