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3 止觀實踐體系—主動地透過觀修來突破生命苦的逼迫(三)

止觀實踐體系—主動地透過觀修來突破生命苦的逼迫(三)

止觀實踐體系—主動地透過觀修來突破生命苦的逼迫(三)

止觀實踐體系—主動地透過觀修來突破生命苦的逼迫(三)

止觀實踐體系—主動地透過觀修來突破生命苦的逼迫(三)

止觀實踐體系—主動地透過觀修來突破生命苦的逼迫(三)

止觀實踐體系—主動地透過觀修來突破生命苦的逼迫(三)

我們在座諸位,剛才講的釋迦牟尼佛悟道覺醒的經歷告訴我們,我們每個人都要走一條極其不簡單的路。與其被動接受生老病死和生住異滅的無常現象的逼迫,倒不如我們主動地去迎接。你們現在在座諸位,在我們的止觀禪院裡所做的,就是主動地去修習,保持強大的定力以及敏鋭的觀察力,這個訓練讓你們能夠現量發現,就是在現實當中可以真正體察到無常現象發生在自己的生命世界。

止觀實踐體系—主動地透過觀修來突破生命苦的逼迫(三)

止觀實踐體系—主動地透過觀修來突破生命苦的逼迫(三)

止觀實踐體系—主動地透過觀修來突破生命苦的逼迫(三)

在我們的佛經裡面,有兩部最濃縮、最核心的、最直截了當的經典,一部是《心經》,一部是《金剛經》。《心經》是以“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開頭,把“觀”作為第一個字擺在前面。《金剛經》呢?最後雲:“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最後以“觀”字結束。這就告訴我們生命的實相是如此的圓滿而清淨瞭然,我們的生住異滅、生老病死並沒有破壞真理的完整性和圓滿性,但如何能夠證得真理呢?就要透過“觀”的修行和訓練。

“觀”是一種智慧,戒定慧全部包括在“觀”裡面,因戒生定,因定而發慧,這是一個系統。我們今天來觀察呼吸,來學會行禪走路,主要就是為了訓練我們的一顆心,能夠有觀照正念的安定的心。心的訓練是為了什麼呢?為了降服我們的煩惱,去除我們的痛苦,得到真正的利益、真正的幸福、真正的解脫,就這麼簡單。這不就是大家想要追求的嗎?能夠享受我們人生每一段不可複製的生命奇蹟。要去享受它,而不是沉溺在其中,每個當下我們都能夠享受到,那樣人生是何其的快樂!

止觀實踐體系—主動地透過觀修來突破生命苦的逼迫(三)

止觀實踐體系—主動地透過觀修來突破生命苦的逼迫(三)

止觀實踐體系—主動地透過觀修來突破生命苦的逼迫(三)

你訓練心的能力,不是讓你一意孤行,一切都要遵循佛陀的教法,佛陀怎麼教我們呢?佛陀是根據宇宙和人生命的規律來教的。我們禪修止觀要遵行什麼樣的一種規律來訓練使我們的心才能夠達到定和慧呢?禪定的安定感要有,集中的能力要強,面對動態世界的洞察力要靈敏,怎麼來把握呢?是根據我們人的生命規律來把握的。

止觀實踐體系—主動地透過觀修來突破生命苦的逼迫(三)

文章 | 道偉大和尚

圖片 | 玉泉禪寺數據中心

玉泉Monaster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