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远超清华北大!徐志摩与林徽因相识于此,更培养了改变中国的一代

点击上方,添加头条号关注,让我们一起探索世界。

许多人心中都曾有过名校情结。如果一生一定要去一个大学校园朝拜,那一定是这里。近代以来,许多改变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建筑的人都曾在这里求学,并深爱它。这便是英国的剑桥大学。

远超清华北大!徐志摩与林徽因相识于此,更培养了改变中国的一代

剑桥大学位于离伦敦不远的一个剑桥镇,坐火车一个小时就可抵达。

在这里,整座小镇,都是剑桥大学的校区。所以人们常说这里是城在校中。随处可见的咖啡馆、草坪和书店。如今,学术的氛围中,更多了一些商业的气息,不过走在街道上,穿梭于中世纪红砖墙的教学楼间,仍能深深感受到来自知识的无形力量。

远超清华北大!徐志摩与林徽因相识于此,更培养了改变中国的一代

来到剑桥,最不可错过的体验便是撑篙游览剑河,也就是中国诗人徐志摩诗里的康河。“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如今,在剑桥大学更立有石碑刻着徐志摩的这首诗歌。

远超清华北大!徐志摩与林徽因相识于此,更培养了改变中国的一代

当年,洒脱随性的徐志摩,只因欣赏哲学家罗素的学问,便不要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只身来到了剑桥追随。却无意遇见了自己一生的挚爱林徽因。在英国湿冷的冬天里,他们在温暖的壁炉旁,谈英国文学,谈诗歌,谈拜伦、雪莱、莎士比亚。

在这里,林徽因打开了她新世界的大门,不但爱上了英国文学,也爱上了剑桥迷人的景色和优美的建筑。多年后,她和梁思成立志要投身建筑,并为中国古建筑著书立说。

“我曾跟着父亲走遍了欧洲。在旅途中我第一次产生了学习建筑的梦想。现代西方的古典建筑启发了我,使我充满了要带一些回国的欲望。我们需要一种能使建筑物数百年不朽的建筑理论。”日后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读书的林徽因曾说道。

远超清华北大!徐志摩与林徽因相识于此,更培养了改变中国的一代

悠悠的树影,倒映在康河的余波里,草坪上三三两两看书聊天的年轻人。曾经,在中国那些艰难的岁月里,正值大好青春的青年人,满怀抱负,前往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去寻求救国之路。成了真正通晓古今,学贯中西的一代人。

在林徽因16岁随父亲第一次欧洲远游时,父亲告诉她,一来要她游览各个国家以增长见识,二来也可以暂时摆脱家庭的烦琐生活,扩大眼光,养成将来改良社会的见解与能力。

远超清华北大!徐志摩与林徽因相识于此,更培养了改变中国的一代

林徽因与父亲林长民

“如今我们归来,一切都将不同。”二十七岁的胡适国外求学回到上海时对友人说到。这些年轻时异国的滋养,自由平等民主的思想,西方历史文化艺术的启迪,让他们日后成为了中国新社会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也在艰难的岁月里,给他们以安慰。

远超清华北大!徐志摩与林徽因相识于此,更培养了改变中国的一代

胡适

暖暖春日的阳光下,斑驳的树影,粼粼的波光,悠悠的岁月。“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段经历,每一段路,都是人生的给养,都会在以后的岁月里給你带来想不到的故事。

*你心目中的名校是哪里?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聊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