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PLC是单片机的扩展吗?

海龟先生123


PLC与单片机可以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PLC中有单片机,并且其核心控制是靠单片机实现的,但不能简单地说PLC是单片机的扩展,单片机只是PLC中的一个部件(虽然是核心部件,但也只是一个部件。)

简单说一下PLC技术发展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吧。

一、早期的PLC

早期PLC称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这时的PLC主要是继电器控制装置的替代品,主要功能是执行本来由继电器完成的顺序控制、定时控制等功能。

这时的PLC采用的器件主要是分立元件和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存储器采用磁芯存储器。软件上采用梯形图编程方式--梯形图作为PLC特有的编程语言沿用至今。

二、中期的PLC

这一时期,PLC厂家先后将微控制器(单片机)作为PLC的中央处理单元,这样就使得PLC的功能大大增强。软件上增加了算术运算、数据处理、通信、自诊断等功能。硬件方面增加了模拟量采集单元,I/O模块,特殊功能模块等。存储器的容量也得到扩大。PLC的应用范围得以扩大。

三、近期的PLC

为了进一步提高PLC的处理速度,各PLC厂家开始使用16位以及32位位处理器芯片,PLC的软、硬件功能都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四、未来的PLC

未来的PLC有两个发展方向:

一是大型化、复杂化、高功能化、分散型、多层分布式工厂自动化网络方向发展。

另一个方向是简易型和超小型。这种PLC以单型机的形式出现,多用于“机电一体化”。因其成本低,操作简便,市场应用不断扩大,发展迅猛。


老马识途单片机


首先,PLC的控制核心是单片机(MCU)。PLC程序的运行依赖于单片机内部固化程序的运行。由此可见,PLC可以看作是单片机在工控领域的一种应用。

再者,既然单片机程序可已然以进行工业控制,为什么会出现PLC呢?我认为有三点:

1、在工控领域,对于不同的工序,或者产品线,应根据相应的场合来修改控制程序以便通过控制电机、继电器等实现生产线的自动化。这就需要现场应用工程师更方便容易的进行编程。而且工控场合要求抗干扰性比较高。

2、单片机程序虽然可以实现固定应用场合的功能,但作为批量生产的产品,这些功能都已固话在单片机内。如果通过修改单片机程序进行修改的话,可能需要拆开产品,明显造成不便。再者,单片机程序语言一般为C语言或者汇编语言,这也对现场应用工程师技术要求比较高。


3、再来说说PLC的优点。首先,抗干扰性高。其次,编程语言有梯形图语言,工程师可更容易学习和现场应用。再者,可现场根据应用修改控制程序。

由此可见,PLC作为单片机在工控领域的一种应用,极大的提高了工业自动化。


二进制君


看到前面很多回答一些基本的概念都没有明晰,忍不住要在这澄清一下以免有人误人子弟。

首先,单片机的概念,这里指的应该是MCU微型控制单元,比如51,ARM7、CortexM系列,MSP430等等。以上这些举的都是不同架构不同指令集MCU的分类。

其次,PLC也是有分类的,按处理能力扩展能力等可以划分为微型,小型,中型与大型PLC。那么针对微、小型的PLC由于其控制逻辑要求简单,Tag数量不多,是可以用单片机来设计开发的。但是,中、大型PLC运算量巨大,逻辑复杂,逻辑功能模块复杂是不可能用单片机实现的。一定是要使用高性能CPU的。这里一定要明确。

最后回答PLC是单片机的扩展么,为什么要用PLC而不是单片机,这个问题就好像在问小米手机是高通处理器的扩展么,为什么用户不直接使用高通芯片一样。PLC是工业产品,他有很强的现场稳定性,模块化便于扩展,多种编程方式方便自动化工程师使用,完备的自动控制功能无需二次开发。他可能是使用了单片机的一款工业自动化产品,但他绝不是单片机的简单扩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