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不同的拍照环境下,该如何设置感光度?

摄影中级班


感光度这个东西,其实并不是很重要了。一般情况下,不要去设置感光度。


关于感光度的具体设置和使用技巧,我大概谈谈:


一、当你没有三脚架的时候,你对于感光度,其实是只能听之任之的


是的,当你有了三脚架,往往你才有资格来设置感光度。如果你就是手持拍摄,其实感光度完全可以设置为自动,相机会自动调整感光度,以免你的照片被拍模糊。


ISO感光度的自动控制,其实真的是非常方便的功能


其实,自动感光度,没啥不好的了。对于大多数人和大多数情况来说,自动感光度都够了。


就好比我们用手机拍照,现在大部分手机都可以设置ISO感光度,但是,我从来不设置,或者说,几乎就没有设置过ISO感光度。都是由手机自动调整感光度的了。

因为自己手动设置感光度,没有必要,没有意义啊。


二、对于M挡来说,其实把感光度设置为自动也是极好的抓拍秘籍


这个,尤其是对于光线经常变来变去的拍摄场合,比如说舞台表演,这个,真的是M挡全手动曝光模式,结合ISO感光度自动,太棒了!


三、凡是抓拍来说,其实都可以放心使用ISO感光度自动


四、如果你是拍摄静止的景物,比如说荷花,夜景,那么,还是可以手动设置ISO感光度


当然,手动设置的原则嘛,就是越低越好,只要快门速度不要太慢。当然,如果你有三脚架,也无所谓快门速度的了。



总结一下:不要把ISO感光度看的太重要了,也不要随时随地都去调整ISO感光度。


光线摄影学院


不同的拍照环境下,该如何设置感光度?

很多新人经常会咨询关于感光度的问题,他们对这个数值不是太懂,在相机上设置为自动。实际上这样做是很不好的习惯,下面我们共同来交流一下关于感光度的问题。

感光度,说的最通俗,就是调整它的数值,在光圈或快门不变的情况下,可以让我们的画面变亮或变暗。

1、光线充足时。这种情况下,我们一般把感光度调到最小值就行,100、200都是可以的,现在有些相机的低感可以达到64数值。感光度小的话,画面的颗粒度会极小,让我们得到优良细腻的画质。

2、光线不足时。这种情况,为了达到曝光的平衡,我们可以适当调高感光度,比如室内等光线弱的一些场景,可以调高,但不要太高了,以防止出现过多的噪点而影响画质。

3、拍摄夜景时。一般来说我们拍摄夜景都会用到三脚架,这种情况下我们会进行长时间的曝光,而长时间的曝光本身会带来一些噪点的,所以在拍摄夜景时,我们一定要把机身上的感光度调低一些,以防更多噪点的产生。

4、拍摄星空时。这种情况我们就得用高感光度来拍摄,用5000左右来拍摄,因为在没有光线的夜晚,我们要拍摄天空,只能用大光圈和高感来拍摄了。

5、在用三脚架时。个人建议在用三脚架拍摄时,我们可以降低感光度,以达到细腻的画面。

以上就是本人在拍摄中的一点经验,欢迎各位朋友补充或评论。

我就是剑舞影像,欢迎关注,我们一同交流摄影问题


剑舞影像


一,什么是感光度?

感光度即相机对光线的敏感程度,用“iso加数字”表示。iso后面的数字越大,感光度就越高,iso后面的数字越小,感光度越低。

下图为佳能800D的感光度设置,黄色框框起来的为感光度。

二,感光度的作用

当光圈值,快门速度不变的时候,感光度越高,相机的感光能力越强,拍出来的照片就越亮。反之感光度越低,相机的感光能力越弱,拍出来的照片越暗。

下图为不同感光度拍出来的照片:

通过上面这张照片可以看出来,随着感光度逐渐升高,画面变得越来越亮。但是不能为了增加画面亮度而一味提高感光度,因为随着感光度的提高,噪点会越来越严重,画质会越来越差。

比如下面这张照片:

可以看出随着感光度的提高,画面的颗粒感越来越多,也就是噪点越来越多,画质也逐渐下降。

感光度越低画质越好,所以在拍摄时尽量用低感光度来拍摄。但是在有些时候需要提高感光度来过得足够的进光量,下面给大家说说怎么选择感光度。

三,感光度选择

1,若果是在光线好的条件下拍摄,那么用低感光度就行,比如iso100.iso200等等。现在的单反相机高感能力很好的,把感光度调到800至1600之间都没多大问题。





2,如果拍摄环境光线不好,但是你使用了三脚架,那么也可以使用低感光度进行拍摄。

3,如果拍摄环境光线不好,你又没用三角架拍摄,光圈已经最大或者不能再大了,还没有达到安全快门值,那么你就只能通过提高感光度来缩短快门时间,从而保证拍出来的照片是清晰的。

有些时候即使噪点高了点也比画面模糊强,毕竟可以后期降噪,但是照片模糊就没办法了。
对于普通拍摄来说感光度越低肯定是越好的,但是在拍摄某些题材时则必须用高感光度。

下表很好的总结了感光度:

四,感光度设置经验分享

1,当你在室内拍摄时,即使光线好,那么你也要把感光度调到800或者1600才能做到手持相机拍摄。

2,当你正在拍摄移动的物体时,比如:赛车,奔跑的运动员,跳跃的宠物等等。你需要用很快的快门速度来拍摄,这样拍出来的画面才是清晰的。

使用很快的快门速度拍摄,即使拍摄环境光线好,你是用大光圈拍摄,拍出来的画面可能还是偏暗,这个时候你就要提高感光度来保证画面曝光正常。

上图快门速度为1/800,光圈为f4.5,感光度为640。不提高感光度画面就会很暗。

3,拍摄夜景不用三脚架,手持相机拍摄夜景,想要拍出来的照片是清晰的,那么你得快门速度一定不能慢。快门速度不能慢,你又要保证照片曝光正常,那么你只能提高感光度来来保证曝光量。



总结:感光度并不是单独用的,它需要搭配快门,光圈来使用。你得非常清楚光圈,快门,感光度三样每个的作用,然后他们之间是怎么搭配使用的才行。


摄影初级班


从你提问的口吻来判断,你的研究和造诣不浅。为什么这么说?你提到了“不同的环境下”的说法,这就是问题的关键。

不少的人,要么就片面的强调感光度的的极低;要么就是让感光度听之任之;要么就是甚至“炫耀高感”,说什么,你看你看,我的机子能用到多高多高的感光度等等。

总得来说,绝大多数情形下,感光度尽量求底,它能带来明亮、清新、质感的画面,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应该按照不同的使用环境去确定感光度的高和低。归纳一下,大致有这么几种环境:

第一、自然光条件。这里的自然光条件,一般就是指室外白天里的自然光。既然如此,我们当然设置成较低的感光度,比如100—400等等,只要不与曝光时间发生冲突就行。如果发生冲突,比如拍摄飞鸟等运动体,就得优先保证较高的拍摄速度,从而适当提高感光度。

第二、室内光条件。室内光一般不如自然光条件,这时必须提高感光度,比如800左右等等。

第三、夜景条件。夜景的拍摄一般是离不开三脚架等固定条件的,所以曝光时间反而有充分的保证,这个时候就得设置较低的感光度,比如100—200等。只有一种情况例外,就是随着拍摄时间的推移,光线不断变得暗淡,曝光时间已经用到极限(比如30秒)还不能完成曝光,就是依照前面的设置,需要的曝光时间远远大于30秒,这时只能通过加大感光度以及光圈的办法来服从曝光时间的需要,以便完成拍摄。当然,使用B门操作的不在此列。

第四、静物和翻拍条件。静物和翻拍时,如果使用了三脚架,方案类似于夜景,因为时间不是问题;如果是手持拍摄,就要较高的感光度,以保证在“安全快门”下完成拍摄。

第五、剧场和舞台演出条件。剧场和舞台的拍摄,光线变化莫测,我们很难判定使用多大的感光度。拍摄实践告诉我,使用速度优先模式,将速度设定在1/80—1/50秒之间,而将感光度设置成“自动”跟随,这个时候相机能够在保证速度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光圈和较低的感光度进行动作,一般都会有很好地画质表现;如果你的手持功夫足够深,又想获得舞蹈动作的“动感”效果,还可以将速速设置成1/30秒左右,这将一举多得,得到的画面既会非常新亮艳丽又会动感传神。

第六、星轨拍摄等。对于星轨的拍摄,我的理解是因为从曝光时间上去考虑,而设置成较高的感光度;对于有一种“只有较高的感光度才能拍出星轨味道”的说法,实在是无法评价。


拍客张光林


关于iso的设置,其实我以前也会遵从一个概念:越低越好!所以新手期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是用最低iso拍摄,然后发现暗光拍摄的照片总是不理想。后来发现 过低的iso会导致弱光拍摄时手持不稳,因为iso太低 哪怕你1.4光圈镜头 也有很多时候必须使用低速快门才能满足曝光量。


所以后来学会了要保持安全快门,这个比低iso更重要!然后一段时间我就习惯稍微光线暗一点 我就把iso往高了开,虽然这样糊片率降低了,但成像质量有些就觉得不满意了,特别是微距片最头疼。

慢慢玩过一段时间就明白了iso和快门还有画质的关系,这时候就会合理使用参数组合了,不单单依靠于某一项来调整曝光量。 光圈 快门 iso这三个东西搞清楚了、差不多也就渡过了开始的新手期。


然后慢慢的积累一段时间的经验之后,就明白了大家都懂的一个道理:在能满足基础曝光量的情况下 尽量低的使用ISO!

比如我要拍摄某个东西、首先考虑快门速度够不够? 不够的话 看看是不是能够开大光圈?如过开到了最大所需光圈 还是不能保持安全快门,那么考虑提升iso吧,比如开400iso就能够保持安全快门了、那就尽量不要再往高了开啦。

然后我就发现了一个很多人都不会注意的问题,往往很多人都担心过高ISO影响画质、所以会用一个最低的ISO值来维持画面亮度!这个iso也许刚刚能够满足曝光量、甚至需要后期去提亮才行,这里我用经验给大家两个忠告。


1.如果你考虑后期提亮的办法、所以前期想用低iso来维持画质,那还不如直接开更高一级iso!

2.如果你对暗部细节有更高的要求、那么请开高iso!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发现后期提亮产生的噪点、比直接开高iso更可怕!

然后在使用高iso值拍摄的照片里面,暗部的噪点往往比亮部多得多!

所以简单来讲就是:宁愿用更高iso来保证画面曝光绝对充足,也不要迷恋去使用低一级iso来维持画质! 合理正常的曝光度比低iso值更重要。




光影的光阴社


什么是感光度?所谓感光度是指感光材料对光的敏感程度。使用国际统一的ISO来表示大小和量化,这是一个来自于胶片摄影时代的概念。通常ISO100的胶片称其为中感光度胶片,凡是低于ISO100的胶片称其为低感光度胶片;凡是高于ISO100度的胶片称之为高感光度胶片。感光度越低的胶片其颗粒性越细腻;感光度越高的胶片颗粒性越粗糙。感光度低的胶片对光的敏感程度差,记录弱光的能力低下;感光度高的胶片对光的敏感程度高,记录弱光的能力就强。现代数码相机是借用了传统胶片相机关于感光度的概念,使用电子化方式来模拟感光度,其特点与上述的胶片感光度基本相同,只是胶片的颗粒性大小变成噪点大小而已。

1.光照充足

这种情况下尽量使用小一点的感光度数,通常设置在ISO100——200及以下,保证噪点最小化,提高画面质量。光照充足通常允许使用较高的快门速度,影像不至于手的抖动而虚化。

2.光照较弱

这种情况下建议使用ISO400——800左右,这个段的噪点其实也没有太大变化,也属于较高画面质量。通常天气较为阴霾时,光线较弱,如果不提高感光度将无法手持拍摄。

3.光线特别暗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白天的室内和有灯光的夜晚室内。为了确保手持完成拍摄,要根据具体光照情况来设置相机的感光度,甚至也可以将感光度设置在最高(ISO6400或更高)。有人会说高感光度噪点太大了,画面粗糙难看,但是,我认为总比都把画面拍虚了要好。到底使用多大的感光度呢?只要感光度能够保证最低手持的快门速度即可,这就要看你当时使用多大焦距的镜头。通常你使用的镜头焦距(变焦距镜头按照长焦距段计算)的倒数就是你能够手持拍摄的最低快门速度,比如:当你使用24mm——70mm的变焦距镜头时,你的手持最低的快门速度是1/60秒;当你使用70mm——200mm的变焦距镜头时,你的手持最低的快门速度是1/250秒。

4.慢门摄影

白天拍摄慢门摄影时,需要将感光度调至最低,光圈放到最小,确保快门速度最长(如果光照太强,以上做法还是不能保证足够长的曝光时间,那就建议你在镜头前再加装一枚具有阻光功能的中灰密度镜);如果是在夜晚拍摄长时间曝光的画面(例如:星轨、万家灯火的都市、车灯的轨迹等),也建议使用最小的感光度,如果具体情况需要也可设置在ISO200——400之间。

5.运动物体

拍摄运动物体时,如果可以使用大光圈的话,感光度就可以小一些,保证画面的画质。有时拍摄运动物体时,还需要画面要有一定的景深(前后清晰的范围,光圈越小,清晰的范围越大),这种情况下就要求设置较大的感光度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决定,总的来说要确保主体清晰成像。


摄影讲习所


要说难,其实也不难,记住一句话,在保证安全快门的前提下,越低越好:



一、ISO的概念



iso源于胶片时代,原指化学胶片的感光速度,反映胶片对光线的敏感程度;数码时代用以表征电子感光器对光线的敏感度:

二、ISO的作用

iso一般有两方面作用:

1、控制相机曝光时间(快门速度)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般会使用光圈作为调节曝光时间的参数,以实现目标效果。在为兼顾景深效果需要固定光圈值的时候,iso往往成为调节曝光的参数。以正确曝光为目的,在其它条件固定的前提下,iso越高,快门速度越高,曝光时间越短;反之曝光时间越长:



2、控制某一曝光时间下的曝光程度




三、高ISO的不足

iso越高,画面噪点越明显,画面洁净度越差:

四、ISO的控制原则

1、在保证安全快门的前提下,越低越好。

2、需要通过控制iso获得不同曝光时间或曝光程度时,依据环境光线条件和实际曝光效果确定iso。

3、拍摄夜景人像等题材时,要适当提高iso,确保在人物补光同时可以获得足够的背景光线:

纯手打干货分享,希望有所帮助。

爱摄影、爱生活,欢迎关注“小k印像”,了解更多摄影常识和技巧,共享摄影乐趣,共同学习进步🙏🙏


小k印像


本不想回答这个问题的,看到别人的胡说八道误导别人,忍不住得说两句。

其实,在摄影里,人们可能更关注快门和光圈,对感光度不是太看重,甚至直接自动感光度完事,要我说,这有点太不尊重感光度了吧?哈哈。

至少在目前这个阶段,感光度、快门、光圈还是摄影三要素。而感光度,我觉得却是第一个要确定的要素。

感光度决定顾照片的画质:感光度越低(原生)画质越高,感光度越高,画质越差、噪点增加。就从这一原理出发,在拍摄前首先需要确定的就是感光度。

确定的原则就是;感光度往低了设!

光线好

在光线好的情况下,没有什么好说的。直接把感光度设置到原生最低感光度,这是照片画质的有力保证。


原生低感光度,也是一台好相机努力的方向之一,现在一些机皇的感光度已经达到了ISO64甚至是ISO50.特别是在风光摄影中,由于可以使用三角架,不考虑快门速度的情况下,更是想通过感光度来提高照片画质。

光线不好

在光线不好的情况下,可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感光度的高低。



比如拍摄快速移动主体,因为需要较快的快门速度定格主体,快门速度就不能太低,这时候就需要先确定一个较快的快门速度,如果景深没多大要求,就尽量用大光圈,光圈已经到了极限再考虑提高感光度;如果景深有要求,需要较大的景深,还要事先确定光圈的大小,这时候不得已的去提高感光度。


有时候一些光线环境较复杂的时候,可能还是要将感光度设置成自动,但也不用担心,现在一般相机的高感表现良好,在设置自动感光度时,给它设置一个最高限制,也就不能让相机的感光度超过这个最高值。

最后还是要强调的是,一定要重视感光度,它照片画质的保证,原则就是尽量使用更低的感光度。


南方之南


不同的拍照环境下,该如何设置感光度?


说说个人看法,

简单的理解感光度,就是对光的敏感度,数值越高,对光越敏感,曝光也就越强(缺点,照片的颗粒也就越大)。


如果手持相机的情况下(保证安全快门上以的)


白天有大太阳下(阳光充足情况下),用100的感光度。


阴天用200或400的感光度。


雨天用400或800的感光度



晚上用800以上的感光度。(光些越暗,感光度也就越高)



感光度、快门、光圈三者都是有紧密联系的,三者不同的组合,可以让曝光一样准确,但不同组合拍出来的照片就不一样效果。所以有时也要结合自己想要的效果来调整三者的数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