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哪些病源會引起眩暈?

四季如春興義市歡迎您


經常聽到患者說自己暈的不行,天旋地轉的暈,不敢睜眼,還站不穩,眩暈是一主觀症狀,是機體對於空間關係的定向感覺障礙或平衡感覺障礙,是一種 運動錯覺,病人感外境或自身在旋轉、移動或搖晃。在眩暈症狀出現的同時,常伴有平 衡失調、站立不穩、眼球震顫、指物偏向、噁心、嘔吐、面色蒼白、出汗及心率和血壓 的改變。

眩暈是神經系統常見病症,病因涵蓋了神經內科、耳鼻喉科和內科多個學科領域。由於病因複雜, 眩暈成為神經內科門診最常見也是困惑最多的疾 病。老年人中最常見的後循環缺血性眩暈是指由椎基底動脈系統缺血引起的眩暈症狀,包 括鎖骨下動脈盜血、椎基底動脈系統短暫腦缺血發作、小腦和 (或)腦幹梗死。還有些人暈後立即出現的意識障礙,持 續時間短,多有誘因。可分為反射性暈厥,如排尿 時;和心源性暈厥,如心肌梗死等引起心排出量減少導致的暈厥。

近年來,眩暈與精神因素的關係逐漸受到重視,一些研究證實焦慮抑鬱和軀體化障礙患者常出現頭暈和平衡障礙,眩暈患者常常伴有焦慮和抑鬱情緒。因此注意對情緒和精神因素的詢問,包括精神症狀和軀 體症狀。如明確有精神因素誘發的眩暈,給予抗焦慮治療可以有很好的效果。


中華醫學科普


眩暈很少見於心內科的疾病,還是多見於神經科的疾病,所以如果有眩暈、頭暈等症狀,排除血壓問題還要先找神經科治療。

那麼什麼病原引起眩暈呢?

第一、耳石症,又稱為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正常情況下耳石是附著於耳石膜上的,當一些致病因素導致耳石脫離,這些脫落的耳石就會在內耳內被稱作為內淋巴的液體裡遊動,當人體頭位變化時,這些半規管亦隨之發生位置變化,引起頭暈,時間一般較短,數秒至數分鐘,可週期性加重或緩解。



第二、 眩暈症,是耳內迷路神經水腫造成的,大多與大腦供血不足和或受涼有關。建議神經內科專科就診。

第三、神經系統其他疾病美尼爾氏病、膜迷路炎、前庭神經元炎、前庭性偏頭痛、椎基底動脈缺血發作等。

第四、腦供血不足,也可以是頸部血管狹窄,可以行經顱多普勒,頭顱ct,頭顱核磁,腦血管造影等檢查。

第五、當然腦梗塞,腦出血,顱內佔位,頭部外傷等等也會頭暈。 除了神經系統需要首先排除外,因為您有可能表述不夠準確,如果是頭暈還有很多種可能。

第六、還有常見的就是頸椎病,是比較常見的引起頭暈的原因,尤其頸椎病現在越來越多,可以行頸部X片,或CT等進一步檢查。可以通過改變生活習慣,好的枕頭,按摩,理療等等方法予以改善。

第七、心臟疾病,因為心率過慢或過快都會引起頭暈,眩暈少見,只需要抓到心律失常與頭暈對應的證據,就可以確診。

第八、體位性低血壓,尤其老年人,服用a受體拮抗劑類降壓藥的人,更容易發生頭暈。往往是低血壓引起。

頭暈、頭痛其實很難診斷治療,說起來簡單,但真到臨床上真的很難診斷及治療,但是如果有症狀還是建議及時就醫。 而眩暈、頭暈一般症狀不同病因不同,請到正規的科室,對症治療。

心血管內科王醫生於2018.8.4日編輯。


心血管王醫生


眩暈是一種運動錯覺症狀。幾乎每個人都有過在快速旋轉幾次後立即出現短暫的旋轉性頭暈的眩暈經歷。眩暈也可以是一種搖擺感或傾斜感。有些人會感到自身在運動,而另一些人則感到環境在運動。

眩暈是一種症狀,而非一項診斷。其原因是迷路、前庭神經或腦幹內中樞前庭結構的損傷或功能障礙引起的前庭系統不對稱。

據統計以眩暈症狀為主的患者在門診中約佔5%-10%,住院病例佔6.7%,在耳鼻喉門診中約佔7%。眩暈可由多種疾病引起,比如:可由眼、本體感覺或前庭系統疾病引起,也可以由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貧血、中毒、內分泌疾病以及心理疾病引起等。所以眩暈涉及很多科室,讓很多醫生也比較頭疼,很多患者對就診哪個科室也無從下手,現在有些醫院已經開展了眩暈科,如果沒有眩暈科那可以先去神經內科門診就診,如果有明顯的噁心、嘔吐,突然發病的情況可以就診於急診。

眩暈的類型,分別為:周圍性眩暈、中樞性眩暈、精神心理學眩暈、全身因素導致的眩暈、原因不清楚的眩暈。

周圍性眩暈,一般認為是在前庭神經核團以下的前庭通路病變。常見的疾病包括:耳石症、梅尼爾綜合徵、前庭神經炎,比較少見的疾病包括和中耳病變相關的疾病。

中樞性眩暈是中樞前庭通路病變導致的。它相對來說比較複雜,常見病因和臨床症狀包括:血管病、外傷、炎症、中毒、神經變性病以及腫瘤、噁心、嘔吐等。

精神心理眩暈需要充分了解病史,輔助檢查等,排出其他原因導致的眩暈,才能做出慎重診斷。常見疾包括:驚恐障礙、廣泛焦慮障礙、抑鬱症、精神分裂症、強迫症等。

對於眩暈的診斷還是比較複雜的,現在醫院分科比較細,對於很多專科醫生都比較困難,如果你出現眩暈,需要去醫院就診,最好去有眩暈專科的醫院,找出引起眩暈的病因,及時治療。


健康浩聲音


臨床中引起眩暈的疾病很多,一般眩暈還伴有其他的臨床症狀,可以用來鑑別病因。

問題中只提到了眩暈,就不好區分病因。

一般來說眩暈首先想到腦缺血,多發生在既往有腦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由於血液供應不充分,導致腦缺血狀態會有眩暈的感覺,腦梗死患者的前期症狀會有走路不穩,頭暈等症狀;另外的心腦血管疾病,例如低血壓、高血壓的患者也會經常出現眩暈,測量血壓就可以較容易診斷;糖尿病的病人在降糖的治療中,一些促進胰島素分泌的藥物以及皮下注射胰島素的副作用較常見的就是低血糖反應,低血糖的症狀中會有頭暈、心慌、氣短、出冷汗等症狀;美尼爾氏綜合徵的患者典型的症狀是眩暈,特點是天旋地轉,同時還會有耳鳴、耳聾、平衡失調、噁心、嘔吐、甚至會有血壓下降、面色蒼白等症狀,這是由於植物神經紊亂所導致;一些頸椎病的患者也會有頭暈的症狀,可能是壓迫脊髓或者錐間血管導致;在臨床的治療當中,一些以嘔吐為主要症狀就診的患者,會發生電解質的紊亂,低血鉀、低血鈉也會有頭暈、全身無力的症狀,根據病史可以來區分,抽血化驗電解質較容易鑑別;貧血、營養不良的患者由於身體素質較差,不能耐受體力活動,可以出現精神差,疲乏無力,當活動後可以出現頭暈的症狀。

上訴原因都可以出現眩暈,但是具體是那種原因導致的,需要結合病史、症狀及輔助檢查結果來鑑別。建議你去正規的醫院就診,查明病因,再做治療。

本期答主:韓文莉,醫學碩士

歡迎關注生命召集令,獲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識。


生命召集令


引走頭暈的原因有很多,可歸結為以下幾類:

1顱腦疾病:腦血管疾病,腦腫瘤,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等

2心臟疾病:能引起心臟排血減少的均可引起,例如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病等等

3頸部血管疾病:頸動脈硬化伴斑塊形成,頸動脈受壓等等

4耳部疾病:梅尼埃病,耳石症,前庭神經炎等

5頸椎病:椎動脈型頸椎病

6全身性疾病:發熱,低血壓,高血壓,貧血,低血糖,高血糖等等


杏林子弟168


頭暈可由多種原因引起,常見於貧血、低血壓、頸椎病、耳部疾病、顱腦疾病等。首先,你要明白頭暈是腦缺氧。但腦缺氧的原因太多太多,病分器質性,和功能性,又分原發性,繼發性,遲發性,診治恢復本病先要做腦頸磁共振檢查排除器質性神經損害再根據病情,病史,檢查資料才能正確治療早日康復。需助發來磁共振照片為你指導。提示,長期的腦缺氧嚴重時會導致腦萎或多神經損害導致痴呆症,脊髓型不全痙攣高位截癱或癱瘓。

如果經常頭暈,你就要去醫院檢查一下。


科普增長你的智商


頭暈排除嚴重的生理性病變,最常見的就是貧血,同時伴有心慌,出汗,全身無力,面無血色,極易疲勞的症狀,這個時候建議在飲食上做出改善,吃優質蛋白 和補氣血。適量飲用碳水化合物,少吃高油高脂肪的食物,爭取每日吃足夠數量堅果,保證一個星期下來貧血頭暈的症狀一定會改善。因為我就是剛剛脫“貧”的。


high敏


這個問題也很難回答。

先看字義。我在參考中國最權威的字典《漢語大字典》時發現了許多錯誤之處,給編委會提出 修改意見共40多處,編委會採納20多處,在出版縮印版(下圖中紅色的字典即是)後送我一套以資鼓勵。現在我已經給提出100多處修改建議,以便再版時被採納!

暈:《漢語大字典》裡有兩個音:1. Yùn:①《說文》裡解釋:日月氣也;字典裡給解釋成:日月周圍的光圈。②頭暈,昏暈是也。暈船。2. yūn:昏迷,失去知覺,如:昏迷,昏厥。

昏:《說文》:日冥也。《漢語大字典》解釋成:①日暮,天剛黑的時候;②(目)不明;③失去知覺。。

可以歸納為三個:a、頭暈,昏暈是也。暈船的感覺。b、(目)不明。c、失去知覺。不知道你想表述的是哪個含義?一般應該是a。

還要和另外一個字進行鑑別

眩:《說文》:目無常主也。《漢語大字典》的註解:①眼睛昏花,視物搖晃不定;②暈,暈眩。(我注:非常不喜歡在解釋語中用被解釋字的這種註解方法,比如:暈眩,‘眩’解釋成 ‘暈’, ‘暈眩’就應該理解成 ‘暈暈’了)。

其實不論是暈和眩,都會有搖晃的含義,臨床上有兩類可能性:一個是感覺自己(人)晃,另一個是感覺周圍環境(物)晃。

不知道你想表述哪個含義?醫學上對眩暈和,頭暈,頭昏都有不同的解釋。而且解釋也不盡相同。所以我說文字這東西非常笨拙,很難準確反映客觀事實。其實仔細追問的話,很多時候,病人自己也說不明白,他們也不知道這些字的具體含義,也不知道他的感覺(我稱之為‘己症’,含義是:自己不說,別人不知道)是否應該用哪個字表示是正確的。有時候如果病人症狀典型,準確描述,對判斷原因和選取治療方案非常有利。

因此我在想,中醫的辨“證”,最早的含義可能是:分辨病人說的話到底是哪個含義的意思。因為“證”字的 含義就是:說過的話記錄在冊。比如某個方子治療某“證”有效,一定要分辨清楚“記錄再冊的話(文字)”到底是什麼樣的真實含義。這個方子本來是治療暈的,你用來治療眩,或治療昏,肯定是無效的。現在人們都給解釋成:證候。我常說,瞎解釋唄!每一個人讀後都會根據自己的認知有自己的理解。每一個老師對其解釋也不完全相同。臨床時間長了,你會發現,每一個人都覺得“自己的理解是對的”

我倒習慣於不管你怎麼解釋和理解,你給病人的症狀治沒了,是真本事。所以我很少信其他醫生的“診斷”,都是根據我的認知來診斷和治療!其實中醫的診治大部分處於這樣根據自己認知來診治的狀態,所以常說:只可會意不可言傳。語言和文字的確很難準確表述客觀事實。

話歸主題,教科書或專家們都習慣於:(你)說一個症狀,下面給你許多可能性(其實這些可能性只是比較常見的,不常見的和沒搞明白的還有很多),然後給你很多治療方案,(你和)他都不知道到底你的病症是在常見的裡還是在不常見的裡,哪個對你的有效。

所以我說,對於某個具體的病人的症,不知道原因的治療就是“瞎治”。

怎麼找原因呢?我進行了全面的總結,因為這個問題的“症”在頭/大腦,所以分為三大部分:體外因、頭/大腦內因、頭/大腦體間質因。以失眠為例見下圖


因此,通過一個症狀判斷原因是非常難的一件事,人們,當然包括教科書,常常把原因歸結錯了,錯把主要原因當原因,錯把誘因當原因,錯把次要原因當原因,錯把不相干的因素當原因,等等五花八門。白髮就是典型的例子。教科書照樣振振有詞地在(瞎)寫。將來教科書必須重新改寫!否則,人們對醫學的認知會很難明瞭!比如說:感冒引起頭暈。連感冒是啥都不知道,一個人說一個人樣,怎麼知道是“感冒”引起的呢?還比如說:貧血引起頭暈,高血壓引起頭暈,那什麼引起的貧血和高血壓呢?又說“氣血不足”引起的頭暈,什麼是氣,什麼是血都搞不清楚的情況下,怎麼知道是它們引起的呢?不亂才怪呢。所以中西醫總在“互毆”!都認為自己對!將來互相理解清楚明白了,達到共同認知了就不爭了。


揭秘白髮第一人


虛弱會引起頭暈


麻辣燙207697117


營養不良,運動少都有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