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5 迪奧、香奈兒廣告連惹爭議,大牌的“社交網絡後遺症”

前不久Dior在微博發佈了一則馬鞍包的宣傳視頻,引起了不小的輿論震盪,相信不少fashion baby都已經聽說 & 領略了。

沒想到和它相愛相殺的另一宇宙大牌Chanel最近也遇到一些麻煩,很巧,同樣是緣起一條微博。

迪奧、香奈兒廣告連惹爭議,大牌的“社交網絡後遺症”

乍看之下文字內容沒什麼偏頗,點開視頻也沒什麼問題,是特寫烏木漆面屏風的慢鏡頭,很美很高級。

迪奧、香奈兒廣告連惹爭議,大牌的“社交網絡後遺症”

打開評論,熱評卻是質疑聲一片:

迪奧、香奈兒廣告連惹爭議,大牌的“社交網絡後遺症”

因為Chanel的官方ins賬號上也發佈了這段視頻,上面沒有寫是“中國烏木漆面屏風”,就是“Coromandel Screen(烏木屏風)”。

迪奧、香奈兒廣告連惹爭議,大牌的“社交網絡後遺症”

也如微博所留言的,的確有韓國人忙著來認領不屬於他們的文化了....

迪奧、香奈兒廣告連惹爭議,大牌的“社交網絡後遺症”

香奈鵝倒是挺懂得討好天朝消費者的,相同的文案入鄉隨俗就多出了中國兩字,很會做人了。

迪奧、香奈兒廣告連惹爭議,大牌的“社交網絡後遺症”

讓我想起一句自帶音效的話:

迪奧、香奈兒廣告連惹爭議,大牌的“社交網絡後遺症”

會造成這個情況可能有兩個解釋,第一是Chanel中國區的digital特別愛國,在翻譯總部給到的文案時有心加入了“中國”兩字,殊不知被網友逮個正著,反倒被說太有心機、兩副面孔。

迪奧、香奈兒廣告連惹爭議,大牌的“社交網絡後遺症”

第二是Chanel總部本身就沒有承認烏木漆面屏風是中國文化的產物,因為老外有時是真的分不清中、日、韓三國的文化差別,所以常常統稱為東方文化,索性都不得罪。

而文案來到中國後,中國區根據自己的理解直接做了調整。

迪奧、香奈兒廣告連惹爭議,大牌的“社交網絡後遺症”

可不要小看這樣的翻譯事件,奢侈品牌的pr非常不好做,天天宛如走鋼索,發一條微博海內外確認幾百遍是常態。會造成這樣的分歧,令人意外。

當然了,相比Dior前陣子的土味廣告,Chanel這個天朝特供文案影響還沒有那麼深遠。

迪奧、香奈兒廣告連惹爭議,大牌的“社交網絡後遺症”

看了視頻你就知道網友的質疑不是空穴來風,整個視頻從腳本、模特、拍攝手法甚至打光都非常直白、過時,與Dior以往的風格有著斷層般的審美差別。

迪奧、香奈兒廣告連惹爭議,大牌的“社交網絡後遺症”

正應驗了那句老話: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Dior平時發佈的視頻也就10萬左右的點擊量,這個粗製濫造的視頻一下子就播放了433萬次。

蠻不解的,按理說這款馬鞍包是Dior 2018秋冬新品的主推款,品牌應花不少心思推廣,結果....

迪奧、香奈兒廣告連惹爭議,大牌的“社交網絡後遺症”

F之前還主動給它帶過貨,看好它的爆款潛質,沒想到的確爆了,爆的是廣告....

迪奧、香奈兒廣告連惹爭議,大牌的“社交網絡後遺症”

過去兩年裡,Dior批發了這麼多品牌大使,卻啟用了並不知名的Elle Lee女士拍攝主推包款宣傳視頻也的確令人費解。(要不是Dior微博上寫明她的名字,F可能找不到她本人)

迪奧、香奈兒廣告連惹爭議,大牌的“社交網絡後遺症”

同樣是宣傳視頻,我們來看下幾乎同期拍攝的Louis Vuitton短片。

迪奧、香奈兒廣告連惹爭議,大牌的“社交網絡後遺症”

也同樣是由非代言人、品牌大使演繹包包,LV找來了新F4來帶貨。視頻設計得很有巧思,彷彿網購時一個漂亮的大男生一躍而出為你全方位展示它上身的效果。

還做了很多特效:

迪奧、香奈兒廣告連惹爭議,大牌的“社交網絡後遺症”

一氣呵成,概念也做得很好,好看的人配好看的包,讓人有購買慾望。

迪奧、香奈兒廣告連惹爭議,大牌的“社交網絡後遺症”

除了包包以外還有夾克、鞋子等,整個成片質感秒殺Dior馬鞍包視頻。

迪奧、香奈兒廣告連惹爭議,大牌的“社交網絡後遺症”

創意=前衛,前衛=討年輕人喜歡。

這兩年奢侈品牌有意靠近年輕的消費層是有目共睹的,進軍社交網絡就是出於跟上時代的考量,所以在社交網絡上呈現一個什麼形象,也該精心策劃才是。

迪奧、香奈兒廣告連惹爭議,大牌的“社交網絡後遺症”

事件爆發後,Dior中國區高層也站出來解釋,說這個視頻並非官方拍攝,只是一個選購過程的記錄,也僅作網絡分享。

這則聲明完全在意料之中,但F覺得Dior對這次失敗的宣發還是難辭其咎。

畢竟和時尚博主、時尚媒體不同,奢侈品大牌的官方賬號一直是非常冷冰冰的形象,它們在社交網絡上幾乎只發布製作精良的宣傳視頻,並不做購買導向性很強的“接地氣宣傳”。

迪奧、香奈兒廣告連惹爭議,大牌的“社交網絡後遺症”

而“接地氣”從來就不與奢侈品對等,奢侈品的購買人群也不想在官方看到這種“喜提馬鞍包”的土味短片。

這類短片本應交給博主和媒體來發送(可能會被拒絕)會比較妥當。

迪奧、香奈兒廣告連惹爭議,大牌的“社交網絡後遺症”

奢侈品的官方賬號代表的是品牌本身。消費者嘲笑Dior的視頻發low了,品牌形象也low了,這樣的嘲笑是成立的。

迪奧、香奈兒廣告連惹爭議,大牌的“社交網絡後遺症”

迪奧、香奈兒廣告連惹爭議,大牌的“社交網絡後遺症”

畢竟,宇宙大牌能樹立起高高在上的形象,和它無數次成功的廣告案例是分不開的。奢侈品的廣告就該高大上,早就成了情理之中的事兒。

就比如Dior,在天朝這裡國民度最高的廣告數 J'ADORE 真我香水這個系列。

查理茲·塞隆功不可沒,她裹著鎏金禮服,大步流星地邊走邊摘去身上的贅物,詮釋女人最極致的誘惑是看不見的體香,成了多少人心中的經典。

迪奧、香奈兒廣告連惹爭議,大牌的“社交網絡後遺症”

迪奧、香奈兒廣告連惹爭議,大牌的“社交網絡後遺症”

這樣驚豔的廣告才代表著Dior的水平,或者說“啊,這才是奢侈品牌該有的樣子”早已刻在了消費者的腦海裡。

迪奧、香奈兒廣告連惹爭議,大牌的“社交網絡後遺症”

迪奧、香奈兒廣告連惹爭議,大牌的“社交網絡後遺症”

所以Dior也難怪在馬鞍包視頻後引來群嘲,這分明是砸了自己辛苦建立起來的招牌。

品牌與廣告、宣傳片、品牌大使、代言人、出鏡模特在普羅大眾眼裡是捆綁在一起的,他們全部代表著品牌的形象。任何環節偏離軌道都會使消費者產生錯愕,畢竟說白了,誰想買自己都看不上的明星、時尚潮人同款呢?

迪奧、香奈兒廣告連惹爭議,大牌的“社交網絡後遺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