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1 唐朝安史之亂後,吐蕃攻入長安,僅15天就敗逃,唐朝有何殺手鐗

安史之亂長達八年,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在此期間,唐朝為了鎮壓叛亂,把河西走廊一帶的兵力撤往關內,對付叛軍。因而導致河西一帶防守空虛,吐蕃趁機而上,佔領了河西走廊,構成了唐朝西部最大的威脅,唐都長安也處於吐蕃的威脅之下。

唐朝安史之亂後,吐蕃攻入長安,僅15天就敗逃,唐朝有何殺手鐧

763年,唐代宗即位。吐蕃趁唐朝剛剛歷經戰亂,國力空虛,加上新皇上位,根基未穩,舉兵號稱20萬前來進犯。因唐朝西部兵力空虛,吐蕃軍隊一路凱歌,很快就近逼長安。唐代宗李豫見形勢緊急,便逃往陝州(今河南陝縣),同時詔令長子雍王李適為關內元帥,命令賦閒在家的大將郭子儀為關內副元帥,組織兵馬反抗吐蕃軍。

吐蕃憑著軍隊優勢,很快就攻破了長安城。曾經萬邦來朝、象徵著大唐帝國崇高地位的都城長安就此淪陷。入城後,吐蕃軍隊縱兵大掠,長安城被洗劫一空。他們甚至還擁立了一個傀儡皇帝,人選是金城公主的侄兒廣武王李承宏。

唐朝安史之亂後,吐蕃攻入長安,僅15天就敗逃,唐朝有何殺手鐧

郭子儀在接到君命後,由於時間倉促,他身邊只有20來個騎兵隨從。於是他一路收攬散兵遊勇,在商州集結眾軍,分遣六軍兵馬使 “張知節” “烏崇福” 、羽林軍使 “長孫全緒” 等率部眾,共糾集萬餘人為前鋒。同時命禁軍猛將 “王甫” 潛入長安,扇動城內民眾,大肆鼓吹——大將軍郭子儀率朝廷主力大軍正前往討賊。用以恫嚇吐蕃軍。吐蕃不知虛實,但軍心已亂。郭子儀隨即採取聲東擊西的策略,打得吐蕃軍隊措手不及。吐蕃統將 馬重英(藏語是 “恩蘭·達扎路恭”)驚慌失措,於是率吐蕃兵撤出長安,慌忙逃走。吐蕃這次從攻陷到撤出長安,共計15天。

唐朝安史之亂後,吐蕃攻入長安,僅15天就敗逃,唐朝有何殺手鐧

相比西晉王朝八王之亂後,國力耗盡,被周邊五胡趁虛而入,禍亂中原。而唐朝歷經安史之亂後,國力空虛,卻仍能快速擊退外敵的入侵,這跟一個國家有沒有 “能臣才將” 是分不開的,但更關鍵的還是唐朝後期的藩鎮制度,郭子儀這次驅敵所用的主力正是藩鎮所屬的兵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