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大宋,遼,西夏,吐蕃,大理五國軍事實力如何排名?

北宋、西夏、遼國可以稱之為中華帝國意義上的“三國時代”。

北宋

北宋趙匡胤用一條盤龍棍打出了大宋天下四百軍州。開國時的宋軍真的是氣吞萬里如虎,先南後北的戰略方針,使得北宋僅僅19萬禁軍南征北戰,就破荊南、收後蜀、滅南漢、降吳越、伐北漢,一時間兵鋒無人能擋。北漢雖然急切難下,但在趙匡胤當政時已經打的他們只有太原一座孤城,人口3萬戶,滅亡只在旦夕之間。

北宋人多勢眾,經濟和文化發達,是為正統所在。雖然北宋飽受詬病,但那是北宋後期“守內虛外”的政策導致的——北宋為了國內穩定,是中國曆代以來唯一的一個實行募兵制的國家。政府給軍人發工資,以後這種情況逐漸成了一種賑災的方法,成了福利,各種災民、二流子充斥著軍隊,使得北宋兵額100萬,消耗了大量的國家財政,戰鬥力卻日漸下滑。隨著王安石變法,北宋軍隊的戰鬥力有所恢復,在北宋末期,宋軍再開河湟故地,將西夏包括壓縮在陰山一帶,如不是靖康之變,被金軍打了一個措手不及,困擾宋朝百年的西北亂局有望解決。

歷史上大宋,遼,西夏,吐蕃,大理五國軍事實力如何排名?

(北宋時期疆域圖)

因此,從國家綜合實力來看,北宋無疑排名第一,這從北宋亡了還有南宋,兩宋延續319年曆史即可略見一二。但是弱宋之論也是事實,而且影響至今。

嚴復說:中國所以成為今日現象者,為惡為善,姑不具論,而為宋人所造就,什八九可斷言也。著名歷史學家賀昌群也指出:自近古以來,中國人之文弱性,大抵皆淵源於宋。宋代政治重文輕武,學術思想重王抑霸之結果,遂使文武分途,武者既不學無術,文者則好為黨爭而不負責任,不切實際,專以文章鬥其議論。

此誠為殷鑑也。

歷史上大宋,遼,西夏,吐蕃,大理五國軍事實力如何排名?

(南宋時期疆域圖)

契丹(遼國)

契丹人在唐朝的時候就已經擁有了一定的實力,敢於同唐朝(武周)叫板,孫萬榮發動反對武則天的叛亂,武周損兵折將,還搭上了一位大將軍,最後在別的民族政權的協助和孫萬榮內部出了叛徒的內外夾擊下,叛亂得以最終平息。契丹人的崛起,經由此時,足足被壓制了200多年,直到907年唐王朝滅亡後,中原大亂,契丹才又再一次開始了統一的進程。

遼國作為傳統意義上的草原遊牧部落,缺少城池和糧秣,因此戰力不能持久,還屬於匈奴式的打秋風。後晉石敬瑭時期,燕雲十六州輕鬆到手後,遼國開始了風雲蛻變之路,從此遼國有了城池和農耕基地,更為重要的是,遼國開始有鹽鐵生產基地,這些物資對於一個遊牧來說,是關乎國計民生的。以往中原王朝通過貿易戰,對鹽鐵進行貿易禁運就能夠讓遊牧民族的戰鬥力打折,遼國得到十六州,中原王朝失去了經濟制裁的能力,只能在軍事上與遊牧民族角逐。這也造成了北宋在收復十六州失敗後,限於北宋的戰略態勢,以致於不得不在平原廣植樹木,用以遲滯遼國騎兵的進攻。

歷史上大宋,遼,西夏,吐蕃,大理五國軍事實力如何排名?

(遼國疆域)

遼國雖然軍事能力很強,但是遼國的經濟弱項,以及貧乏的人口(遼國滅亡時契丹族只有500萬人口)使得遼國在戰爭潛力上,比不過宋朝。

雖然遼國曾經東征西討,建立一個了東西幅員萬里的大國,但是遼國對於漠北草原的控制是一種聯盟性質,在遼國後期已經逐漸尾大不掉了,對於東北的統治更是災難。遼國最後滅亡於境內的民族起義,阿骨打起兵時只有1500騎兵。阿骨打起兵10年後,遼國滅亡。遼國殘餘勢力退往西域,建立西遼,繼續存在了80多年,直到蒙古騎兵的到來。

遼國的軍事實力兼具草原遊牧和農耕民族之長,在這個五個國家中可為第一。即使到了遼國腐敗透頂的後期,被金國打都快滅亡了,宋朝結盟金國攻燕雲,15萬精銳部隊也不能取勝。由於此次兵敗,宋朝軍隊傷亡很大,這使宋朝整體的國防力量明顯不足。另外,女真也看清了宋朝的真正實力,宋朝只是一個泥足巨人,這使女真人起了窺伺之心,為將來的女真南下攻開封、滅北宋埋下了隱患。

終北宋一朝,其實有很多好機會北上西進,然而宋朝軍隊的不給力,讓宋朝空揹著一個歷代最富的名聲,卻落了一個“弱宋”的評價。

西夏

西夏在國內叫自己是大白高國,地方千里,疆域面積80多萬平方公里,佔據了河西四郡和青藏高原北部,面積雖然不小,但是土地質量不太好,大多是沙漠,能看的上眼的就是河套地區和陰山腳下的河西四郡。雖然作為農耕用地不太好,作為養馬地,卻是再好不過。西漢時期的養馬地,基本都在西夏的控制中,因此西夏建立起來了一支以游擊戰術為主的騎兵隊伍。

由於建國時條件艱苦,西夏也想起了打宋朝的秋風的主意,李元昊帶著10多萬騎兵流動作戰,在與宋朝對戰的每一次戰役中,李元昊都能以多打少,以騎打步,佔盡了優勢。

但是西夏人口少,只有300萬人口,其中党項本族人口不過百萬。多數在1226年的興慶府之戰中,被蒙古人屠殺殆盡,據說與西夏王妃不好惹,咬死了成吉思汗,引發了蒙古士兵的報復。

但是西夏人全民皆兵,300萬人口,竟然竟然能拼湊出50萬的騎兵部隊,軍事動員能力也可以說沒有朋友了——這也難怪,作為一個搶掠性政權,西夏如同後世的後金政權,不搶劫就沒有辦法活下去,而且還是政府組織的正當行為,人心的慾望就被放大了。

歷史上大宋,遼,西夏,吐蕃,大理五國軍事實力如何排名?

(西夏地形圖)

每逢戰事,西夏男丁基本都要傾巢而出,雖然精銳部隊也就那麼萬餘人的“鐵鷂子”,但是鋪天蓋地的50萬部隊,也給對手造成了嚴重的防守壓力。

後來的宋朝不得不採取明王朝的辦法,築城,一點一點的擠壓西夏的戰略空間。也就是宋朝有錢,能玩的起這樣的戰術。明朝也玩過這樣的戰術,結果被財政活活拖垮了。

吐蕃王國

唐朝時期,青藏高原的氣候遠比後世溫暖溼潤,可以養活大量人口。這是吐蕃王國在公元8世紀崛起為地區強權的基礎。

松贊干布統一了吐蕃各部,在向唐朝進攻的過程中,遇到了強有力的阻擊。唐太宗也發現吐蕃戰力非同小可,打了幾次就沒打了,於是文成公主和親,教化吐蕃。唐高宗中前期、中期,吐蕃逐步吞併、整合了白蘭羌、吐谷渾,吐蕃的人口與軍人就更多了。

唐朝時,吐蕃聯軍經常有組織過40萬人規模的軍隊作戰,這在藏族史書和漢族史書上都是有記載的。

歷史上大宋,遼,西夏,吐蕃,大理五國軍事實力如何排名?

(吐蕃國疆域)

到了五代、宋代時期,青藏高原的氣溫大幅降低,此前在青海草原一帶的草原也逐漸退化了成為荒漠,可以養活的人口數量也大幅降低。至遲到870年,唐朝晚期,吐蕃由於接連受到阿拉伯、唐帝國的攻擊,加上不斷惡化的氣候條件,吐蕃逐漸衰落。隨著地方封建勢力的增加,吐蕃的分裂越來越明顯。唐王朝在一次攻擊中,將吐蕃的精銳武裝力量擊敗後,還斬殺了吐蕃的論恐熱(宰相),吐蕃再也無力維持中央集權,陷入分裂。因此,宋朝在宣和年間,重新佔據隴右,打的不是吐蕃諸部,而只是吐蕃諸部中的一個——青塘吐蕃。

此時的吐蕃,經由當年唐王朝的和平演變(文成公主帶去的佛教),早已經沒有了當年的雄風了。

大理

大理國,是由唐朝的“六詔”演變而來。詔的意思是王,六詔就是六個部落的王。後來,南詔之統一六詔,並向外擴張。可是遇到了唐王朝勢力最強大的時候。西南地區曾經有幾次冒出過地區強權,都迎頭碰到了中原王朝的強盛期。天意不給西南機會啊!

劍南節度使曾經多次攻打南詔,可都損兵折將,“凡舉二十萬眾,棄之死地,只輪不還”,雲南的兩次戰爭就讓唐朝中央付出20萬精兵的代價。可見南詔的戰鬥力也很強。

歷史上大宋,遼,西夏,吐蕃,大理五國軍事實力如何排名?

(大理國疆域及區劃)

在安史之亂後,南詔乘機擴展疆土,控制今四川大渡河以南,包括今四川西南部、雲南全部及貴州西北部的廣大地區。唐朝晚期,名將高駢帶領幾千名士兵攻擊南詔,遏制了南詔的侵略勢頭。後來南詔被以白族貴族段氏為主建立的地方封建政權所代替,也就是大理國。 宋朝建立後,宋太祖大筆一揮,“此(大渡河以西)外非吾有也”,不主動進攻大理國。大理國也投桃報李,主動給宋遞表稱臣,承認宋為宗主國,是正統。

此後大理一直沒有與宋朝發生大規模戰爭,而且大理國是佛國,國民深受佛教教化,彼此不爭。在北宋中晚期,大理國還發生過權臣篡位的事,可是篡歸篡,權臣並沒有對段氏大肆誅殺,而且在2年後,還遺命後代將政權還給段氏。

大理國小國寡民,不求聞達於亂世,只想安安靜靜的做個美男子,直到蒙古人從西藏那裡南下,行軍1年,作戰僅幾個月功夫,段氏國王請降。蒙古攻打西夏還曾有過幾十年血戰,攻佔大理幾乎沒有遭遇到太大的抵抗,可見大理戰力不強。

綜上,排名:1、北宋>2、契丹>3、西夏>4、大理>5、吐蕃

可能會比較爭議北宋排名第一,這是因為史書上北宋是正統,加上宋朝特別能抗,別的政權都淪陷了,宋朝還在苦苦支撐,如果材料科學的爆發發生在宋朝,蒙古人也未必能夠得逞。宋朝的軍事理念、文官政府理念,都很超前,是人類近代文明的早產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