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唐代為什麼不加強皇權專制?

吳藝福


很早就想寫一篇關於中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文章,這裡點一下。首先題目有問題,這裡簡要介紹下我國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其實這是兩個部分,專制主義是指皇帝控制大臣,中央集權是中央控制地方,這樣就可以實現皇帝一人控制天下。唐代皇帝對大臣的控制也在加強,首先在隋朝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在這個基礎上派生出來的一些機構,或者官職如著名的狄仁傑有個官職是同鳳閣鸞臺平章事,這實際就是宰相的意思,唐代宰相的人數實際上進一步增加,所以自隋唐以後除了元代蒙古人不會玩之外,在也沒有出現宰相權力過重威脅皇權。這是對於皇權面臨最大威脅的相權所做的處理。除此之外,還在隋朝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科舉制度,打擊世族貴族,因此,從中央層面實際上唐代極大削弱了自西漢末年就對皇權威脅極大的相權,要知道東漢外戚和宦官輪流折騰的重要原因就是相權過重,一度隨意廢立皇帝,皇帝年幼無奈只能依靠從小帶他長大的宦官打擊外戚,朝廷政治往往十分黑暗。西漢末年逐步形成的世家貴族實力強大威脅中央也因為科舉制度而徹底淡出歷史,要知道東漢光武帝建立東漢後,深感幫助他建立王朝的世家貴族權勢過重而希望通過分土地削弱,結果引發大規模叛亂,雖然最後被鎮壓,但是這事也不了了之。這重狀況在唐代才不斷解決。所以,唐王朝並非沒有加強皇權。至於唐代為什麼要形式藩鎮,這個說起來就話長了,其實唐宋這段中國歷史的分水嶺裡面對於中央和地方關係的處理才是對中國後世千年逐步衰弱影響重大的,到了明清其實已經病入膏肓了,清代的確很多不當的舉措,但是本身比明代文明落後很多的清入關希望它能創造更加輝煌的文明始終不太現實,而清也只能在衰落的路上繼續下去而已。對於唐宋涉及中央集權轉變,對中國衰退影響千年的話題這裡不贅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小編,後面小編回專門介紹這個問題。


武英殿大學士



中國兩千年多年的封建社會全都是皇權專制。只不過是每一個朝代從中央到地方所設的官制及行政體系和權限略有所不同。在同一個朝代,也有因皇帝的更替而有所變化。比如明朝就出了世宗、神宗長期“罷朝”的皇帝。


在宋朝以前大臣們見皇帝都是坐商討國事,即“三公坐而論道”。從宋太祖開始,大臣們上朝就沒坐的地兒了。一群人站在那兒。就是戲曲上所謂的“文東武西”。到了明朝,大臣們向皇上進言、或者陳奏連站著都不許了,得跪著跟皇上說話。這一制度一直延續到清末。


從這種坐、站、跪的變化上看,皇帝權威的加強是從宋朝開始的。所以唐朝臣子們見皇帝是坐著。


燕北林叢




董鑫偉和我的祖國


簡答唐代皇權專制並不強,而三省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皇權。唐代大臣面見皇帝都是坐著,而非跪下。尤其是在唐後期大設藩鎮,嚴重的威脅了國家統一。

友友們吶!我想死你們啦!


響尾雙截龍


你這說法我不贊同,唐朝:中央實行“三省六部”制,相權一分為三,互相牽制與監督,(地方設置節度使,但是削弱了中央集權)。選官制度上完善了科舉制,大大加強中央集權。


黑白棋亂



唐朝在中國歷史上是個偉大的朝代,是封建制度和體系最完善的朝代。對推進歷史進程起了很大作用。

(1)唐朝時建立的三省六部制度,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皇權。

(2)唐貞觀、開元年間,都是政治,經濟和文化的鼎盛時期,政治清明,思想自由,皇帝也不愚化平民。於是大臣們都有文化水平和開放意識,例如大臣見皇上後可以坐著。所以各方面也制約了皇權。

(3)當時地方州府長官叫節度使,他們在地方上享有類似的皇權,容易形成獨立王國。安史之亂就是例子。

(4)當時的皇親國戚世家大族具有大的特權,對皇權也有挑戰。

(5)唐代有很好的科舉制度,皇帝選拔優秀人才加強統治,也算是歷史上的開明之舉。

諸多因素限制了唐朝皇權的專制,也算是社會的一大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