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4 在外國人眼裡,發微信語音是身份的象徵

極客君不知小夥伴們還記不記得,之前極客君寫過一篇關於非洲人吃泡麵的文章。大概是說泡麵這東西在非洲比較少見,不少非洲人把吃泡麵當成了身份的象徵。

而最近,美國石英財經網刊登了一篇文章稱:在中國,發微信語音才是身份的象徵。除非你是領導或者老闆,否則語音信息這項功能最好還是慎用。

在外國人眼裡,發微信語音是身份的象徵

圖自:Quartz

語音轟炸容易激怒收件人

作為國內用戶日常使用微信比較頻繁的功能之一,語音在提供信息多樣化的同時也是受用戶吐槽最多的功能。早前甚至有“微信語音該不該存在”這樣的話題在網上掀起過激烈爭論。

在外國人眼裡,發微信語音是身份的象徵

與國外郵件往來的交流方式不同,國內職場傾向於用微信交流工作事項。雖說即時通訊提高了職場上的工作效率,但接二連三的語音信息無疑會給接收方帶來不少麻煩。

在外國人眼裡,發微信語音是身份的象徵

據美國石英財經網發表的文章稱,事實上,在微信中發語音是一種十分令人反感的行為,通常只有上級向下級發送時接收方才能容忍。

文章稱,給某人發送語音而非文字微信,無形中在向對方表明:“我顯然比你更忙,或者說我的時間比你的更重要。”發送方節省了時間,卻是以給接收方造成麻煩為代價。因此,它幾乎總是被使用在一種不對稱的關係中——例如當老闆向下屬傳達指令時。

在外國人眼裡,發微信語音是身份的象徵

對於這樣的說法,文章並沒有給出確切的考證。但想想你的領導或者客戶,向你發送一連串的微信長語音時,你是否贊同這樣的說法呢?

在外國人眼裡,發微信語音是身份的象徵

微信聊天是一個雙向交流的過程,事實上,儘管發送方發送語音可以減少文字輸入的時間,但對接聽方來講,或許需要花上比閱讀文字更多的時間去聽上一段語音。整個對話下來,效率其實並沒有高出多少。

此外,在應對多個對話列表和信息時,語音信息只能顯示話語的時長,接收方根本無法判斷信息內容的重要程度,從而知道哪些對話內容應該優先接聽處理。

不僅聽著煩,接聽更麻煩

看到這裡不少人要說了:難道語音轉換文字這個功能沒用過?轉換的時間也就幾秒的事情,幹啥跟自己過不去。

從當前的微信來看,語音轉文字這項功能僅支持識別普通話,而且其準確率並不差強人意。加上不同用戶的口音差異以及不同地區的方言,轉化出來的文字可謂錯漏百出。

在外國人眼裡,發微信語音是身份的象徵

而對於接收方來講,倘若收到語音時正好在餐廳或者 KTV 等嘈雜的場合,大概只有把手機貼近耳朵或者找個安靜的地方才能聽清對方的語音信息。而在圖書館等安靜的環境,或許你還需要插上耳機線。

在外國人眼裡,發微信語音是身份的象徵

更為麻煩的是,微信的語音信息並不能像文字信息那般便於搜索。當需要找回某條聊天記錄時,用戶無法像查找文字信息那般輸入關鍵詞搜索。而對於需要將同一信息轉達給多個人時,語音信息也不支持轉發。

在外國人眼裡,發微信語音是身份的象徵

如今手機上的輸入法也發展得比以往成熟,大多支持通過語音進行打字輸入。倘若處於特殊情況確實騰不開手打字,也可以在語音中跟對方說明一下情況。儘管發送語音對自己來說很便捷,但大多時候,打字還是更為妥當一些。

GEEK 君有話說

語音輸入誕生的初衷,本是作為一種溝通輔助,卻被部分人當成一種主要的信息交互模式?並不是說這樣的功能不好,關鍵在於使用者如何使用它,使用的時候能否有著換位思考。

在外國人眼裡,發微信語音是身份的象徵

▼猛戳左下方「瞭解更多」,更多精彩就在下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