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術追蹤疫情侵犯隱私?這次隱私“洩露”合乎情理

這個春節不再是春運返鄉、父母催婚、親戚逼問、春節電影檔等話題討論的高峰期,全國的目光都集中在疫情及相關信息上。在這場全民戰役中,AI與大數據同樣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技術追蹤疫情侵犯隱私?這次隱私“洩露”合乎情理

因為是春運高峰,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火車、飛機等交通工具也是重要的傳染途徑,越來越多的車次與航班被曝出有病毒的攜帶與感染者,許多社交和資訊媒體中不斷出現尋找同乘人員信息的消息。

但是隻靠人工尋找實在無異於大海撈針,即使現在的乘坐信息都能查詢到,但與疫情的鬥爭是爭分奪秒的。所以不少互聯網公司利用自己的技術能力,為相關部門提供了大量的數據支撐,對傳染源的追蹤、篩查、控制與隔離起到了重要作用。

現在可以看到“新冠病毒肺炎確診患者同行程查詢工具”的出現,用戶只需輸入車次、地區、乘坐日期等數據,就可以查到對應的行程,確認自己是否曾與已確診的患者同行,從而及時採取措施。想要實現這一技術,離不開大數據的支撐。

此外,百度提供了“全國春運人員遷徙熱力圖”,通過大數據定向分析等技術確定了武漢500萬人流出的方向。這張圖主要是基於百度地圖用戶的地理位置以及自願提供的信息,結合大數據分析和挖掘等技術生成的。

新技術追蹤疫情侵犯隱私?這次隱私“洩露”合乎情理

通過熱力圖,用戶可以直觀地看到全國各省市每日遷入遷出人員的流動情況,相關部門也可據此對疫情進行更加精準和嚴格的控制。

阿里巴巴達摩院則推出了“智能疫情機器人”。加入了語音識別、自然語義理解等AI技術,機器人可對疫情、就醫、防護措施等方面的問題進行回答。對於答疑解惑、緩解醫療資源緊缺和避免交叉感染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利用AI、大數據等新技術追蹤疫情、公佈信息,效果尤為明顯。與2003年抗擊“非典”時期相比,互聯網更發達,各種技術也更成熟。但是有觀點認為在疫情中對個人信息的窺探有侵犯隱私之嫌,因為越來越多的返鄉人員,尤其是從武漢回鄉的人員,其個人信息都被做成表格廣為散播,而且一些可能接觸過感染者或本身已經成為患者的個人信息也被公開。

如果是在平時,這種行為固然是應該被譴責,但現在是非常時期,所以關於隱私也需特殊對待。

在1月28日央視《新聞1+1》欄目中,李蘭娟院士連線白巖松時也明確表示,利用大數據技術梳理感染者的生活軌跡、追蹤人群接觸史,以及鎖定感染源密切接觸人群,能夠為疫情防控提供寶貴的信息。

此外,這種“隱私”並非惡意被洩露,而是為了儘快地打贏這場硬仗。在現在這種狀況下,適當地獲取個人隱私是為了追蹤疫情,保護公共利益。更何況在疫情面前,人人都面臨著風險。與其注重“隱私”,不如讓關於疫情的信息公開透明。所以合理的使用並不會對個人造成傷害,甚至有利於社會安定。如果此時一味強調隱私保護,則可能得不償失。

新技術追蹤疫情侵犯隱私?這次隱私“洩露”合乎情理

在特殊的時期,為了疫情可以有效被遏制,個人隱私的保護可以放在一個相對次要的位置。當然在疫情過去之後,如何保證這些個人信息後續不會被惡意利用,也是當前提供技術支持和追蹤疫情的企業和機構需要思考的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