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6 湿邪入侵,你中招了吗?

湿邪入侵,你中招了吗?

湿气,自然界中气候因素之一。《素问·天元纪大论》:“太阴之上,湿气主之。” 湿邪。《灵枢·水胀》:“此皆尝有伤于湿气。” 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受到湿邪困扰。

湿邪入侵,你中招了吗?

据医学相关统计,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其实这些病都跟湿邪、痰湿有关。

一千多年前,汉代伟大的医学家张仲景在他的著作《伤寒论》中说:“身大热,反欲得衣者,寒在骨髓。”就是说发烧的人虽然体温很高,身上反而感觉寒冷想多穿衣服,表明体内寒气很重,寒邪都到骨髓了。此时再用抗生素等寒凉药物输液消炎退烧,会把外在的一些寒湿之气带进体内。一向固执的小编看到这就想起自己感冒都要打点滴的后怕。

湿邪入侵,你中招了吗?

《伤寒论注解》(汉)张仲景撰 (晋)王叔和辑 (金)成无己注元至正二十五年西园余氏刻本(选自《汉籍数

古时人们忍饥受冻,疾病以寒邪为主,用热药就可以直接对治。如今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单纯的伤寒已经很少见了,反而是外寒跟内热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湿邪。用中医的话说就是“湿为阴邪,遏伤阳气,阻碍气机”。

最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夏天着凉感冒的人好像比冬天还多,比比皆是。大概是因为现代人生活在一个冬有暖气夏有空调的环境中,对四季的感觉越来越不分明。夏天该出汗的时候因为用空调导致汗液挥发不出来;冬天烧暖气,穿件单衣还冒汗。人体在这种环境状态下最容易生病,皮肤开合的功能下降,抵御病邪的能力越来越差,极易导致体内湿邪堆积。有句话说:“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应该就是这个道理。湿邪对人体的伤害,比寒邪还要大。

中医将一年分为五个季节,除春、夏、秋、冬四季外,还多了一个长夏。即每年七八月份,此时湿气当令,人体中的脾与之相应。湿在中医里又叫“阴邪”,而脾为至阴之脏,喜燥恶湿,所以脾气在七八月的时候最旺盛。如果长夏湿气过盛,就容易损伤脾脏。

湿邪入侵,你中招了吗?

中医认为湿邪有两种,一种是外湿,一种是内湿。外湿多因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处潮湿所致。长夏湿气最盛,故多湿病。另外一种湿气是内湿,内湿是疾病病理变化的产物,多由嗜酒成癖或过食生冷,以致寒湿内侵、脾阳失运,湿自内生。像经常喝冰啤酒、冷饮等导致脾阳受伤,这样湿气就重了。

湿邪如何自我诊断?这个小编不敢乱言。所以小编借用临床医师总结的“三看”给大家说一下如何诊断。一看感觉。早起时是不是觉得特别疲劳、无精打采、像穿了件湿衣服,懒得动等,那么可以肯定体内有湿了;二看排泄物,主要看颜色和形状,如果大便颜色发青,溏软不成形,时间久而久之,则百病丛生;三看舌苔。“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舌头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们身体状况的。健康的舌淡红而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薄白而清净,干湿适中,不滑不燥。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如果舌质赤红无苔,则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程度伤阴了。你掌握了吗?

湿邪入侵,你中招了吗?

有人喜欢吃猪肉,猪肉性味咸寒助痰,肉吃多了也能导致痰湿,所谓病从口入。所以预防湿邪还要从饮食入手。如果感觉体内湿重,最好坚持吃一段时间的素食。体湿的人可以用薏米红豆汤来解决。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赤小豆,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养血,古籍里记载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说经常吃赤小豆还有减肥的作用。喝上一阵子薏米红豆汤之后,再喝小米粥来补补脾胃,久之脾健,湿自化。当然预防跟治疗湿邪的方式很多,大家可以选择自己适合的方法,对症下药,谨遵医嘱哦。

湿邪入侵,你中招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