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運河漂來182只“黑油桶”

  

運河漂來182只“黑油桶”

  


  油桶打撈現場

  2019年4月8日10時,河北省臨西縣東棗園鄉北孟莊村村民張興海正沿著衛運河的河堤巡邏,突然發現,前方不遠處的河水中漂著兩隻藍色塑料桶。

  他趕緊下堤查看,卻發現還有數十隻同類藍桶、鐵桶散落在堤岸周圍,擰開油桶蓋子,黏稠的黑色液體頓時發出一股刺鼻的氣味。與此同時,該鄉汪江、東棗園兩個沿河村也在運河內發現了“黑油桶”。經當地環保部門現場查驗,“黑油桶”共計182只,合計重量30噸,桶裝黑油屬於危險廢物。

  30噸有毒有害桶裝黑油從何而來,是誰將它們非法處置、傾倒在衛運河裡的呢?

  原來,2019年3月,河北霸州的高樹津、齊宏偉(均另案處理)以每噸4.5萬元的去汙補貼價,從河北艾森德化工有限公司運走30噸黑油,然而二人並無處理資質,為了賺取差價,儘快找到下家,齊宏偉立即通過網絡發佈了“招售”信息。

  29歲的雞澤縣農民閆世亮,偶然發現了這則“白送東西還倒貼錢”的帖子,覺得真是一樁可遇不可求的好買賣,他按照留言與對方加為微信好友。儘管後來與對方交談接觸中,知道了黑油屬於汙染物,但他想,只要這汙染物轉手賣給他人,遠離自己,就會安然無恙,“有事也找不來”。

  2019年4月1日,他收到高樹津、齊宏偉付的1.95萬元處置“補貼款”後,便欣然接受了運送182桶化工汙染物黑油的“工作”。

  閆世亮在收貨當天,就聯繫了山東省臨清市的微信好友文采強,拜託這位外省網友在當地尋找下家,並答應其介紹成功後,每噸提成100元。

  文采強覺得,介紹人與如何處置汙染物沒直接關聯,還能從中撈取好處,何樂而不為?他熱心在其朋友圈中發佈信息,並聯繫有接手意向的朋友。

  與山東省臨清市跨河相望的河北省清河縣農民王桂霏(曾因搶劫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二年)看到文采強發的信息後,認為這是不偷不搶的好生意,有利可圖,為啥不幹?於是,2019年4月2日,王桂霏最終以1.55萬元“補貼款”將30噸工業黑油收歸己有。

  王桂霏錢貨入手後,以賣廢桶為名,與當地收購廢品的王傳橋電話聯繫。36歲的清河縣農民王傳橋僅有小學文化,聽說有182只廢油桶的大生意,便帶著侄子王書順前去與王桂霏見面。

  叔侄二人驗看“廢品”後,與王桂霏洽談,最後王傳橋以廢桶白送另外補貼4700元錢的價格收下這批“廢品”。

  王傳橋自認佔了便宜。他想:雖然我不收購裝在桶內的黑油,說不定別人收購呢,這樣豈不還能多賣些錢?他與王書順一起,先後拉著少量桶裝黑油去了毗鄰的威縣、臨清市等多家廢品站,沒想到均遭到拒絕,二人此時方知接手的是塊“燙手山芋”。無奈之下,他將無法處置桶裝黑油的情況告知了王桂霏,表示反悔,並退還了3500元。

  事已至此,王桂霏無路可退。2019年4月6日晚上,他召來王傳橋、王書順,並僱用當地農民方巧德,將182只黑油桶裝上車,趁著夜色,分別傾倒在河北省臨西縣東棗園鄉轄區的運河段內。

  經鑑定,該批工業黑油為含鉻、鋅等重金屬的固體危險廢物。

  2019年12月27日,河北省臨西縣檢察院以犯汙染環境罪依法對閆世亮、王桂霏、王傳橋、王書順、方巧德、文采強等六名被告人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

  日前,臨西縣法院經開庭審理,依法以汙染環境罪分別判處閆世亮、王桂霏二人有期徒刑一年零三個月,並處罰金2萬元;以汙染環境罪判處王傳橋、王書順、方巧德、文采強等四人拘役六個月至有期徒刑十個月不等的刑期,並均處罰金1萬元。同時,法院還判處六名被告人共同連帶賠償汙染物處置費30萬元,目前已賠付完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