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0 你相信“你是自己的主人嗎”?恭喜你|八萬四千問

你相信“你是自己的主人嗎”?恭喜你|八萬四千問

本文節選自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八萬四千問』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收聽由小梁為您誦讀的《八萬四千問》,深圳報業集團出版社出版。作者: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譯者:嚴望佳、戚淑萍。

01

最近有西方研究者預言,三十年之內,中國將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基督教社會。仁波切對此有何看法?

作為佛教徒,我深信因果。當因緣聚合,結果就會發生。所以如果某些因與緣在中國聚合,這個預言很可能成為現實。畢竟,阿富汗、印度尼西亞和巴基斯坦這些伊斯蘭教主導的國家曾經都是佛教國家,而現在那裡卻找不到佛教的痕跡。

與此同時,誰會想到像佛教這樣一個有兩千五百年之久歷史、看似古老的亞洲宗教會在歐洲和美國興盛呢,但事情就是這樣。事實上,佛教在知識分子與思想者當中更加流行,這些人不單有信心,而且很喜歡思辨。

對我來講,這非常鼓舞人心,因為佛教沒有強迫人們成為佛教徒的傳統。事實上,佛教徒從未以宗教的名義或者為了把別人轉變成佛教徒而發動戰爭。佛教也未用贈送毯子或者建立醫院的方式來引誘或者賄賂其追隨者。確實,佛教貧窮得甚至負擔不起這些。

所以目前西方知識分子和熱愛思辨的人們大量皈依佛教的現象是值得佛教引以為豪的,因為這意味著思想者和受過教育的人們決意尋找正確的、真理的道路。

如果基督教或者其他宗教在中國興盛是因為中國人用思辨和理智選擇了自己生命的答案,那麼這真的很棒,並且值得稱道。

但我發現自己認識的中國人都很有個性,而且很實際,因此我個人認為,相比之下,他們會和提倡“你是自己的主人”的佛陀教法更加親近。

02

有的人試圖把基督教和佛教結合在一起。仁波切對此有什麼看法?

那是毫無用處的,非常愚蠢,而且是同時剝奪了兩個傳統。首先,你肯定不能把佛教加入到基督教、伊斯蘭教或者其他宗教裡去。我不是在說佛教更好——它只是不同。事實上,這些獨特之處正是人類的財富,為我們提供了不同的見地、哲學和宗教以供選擇。向左與向右不能被合併為一個方向,否則你哪兒也到不了。你應該選擇一個方向,並尊重那些往另一個方向走的人。

你相信“你是自己的主人嗎”?恭喜你|八萬四千問

03

中國年輕的佛教徒應怎樣幫助佛教成長,您對此有何建議?除了慈善活動,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佛教的力量來源於對思辨與批判性思維的珍視。一直如此。如果你瞭解古代那些偉大的大學,比如那爛陀,就會很清楚,佛陀本人提倡批判性思維。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其他地方,人們始終不應該忘記這一點。對於佛教的存續來說,對思辨與批判性思維的這種承許可能比慈善活動更加重要。與佈施免費湯羹的寺院相比,我更喜歡一個有正規學術課程、能夠學習批判性思維的寺院。

正如我之前所說,年輕人應該認識到,成為佛教徒不一定意味著必須成為僧侶,或者放棄擁有的一切去加入一個寺院。他們仍然可以聽搖滾、跳舞、享受生活。當然,成為佛教徒以後,即便可能沒有能力幫助他人,但至少要努力做到不傷害別人。

他們可以繼續自己的職業生涯,同時追隨佛法。認識到這一點是很重要的。

04

現在,我想問您對一些有爭議的事情的態度。首先,您對同性戀者有什麼看法?

我個人對此沒有看法。如果你問我佛教對同性戀的看法,那我只需要重複我以前說過很多遍的話——佛法的主要目標是真正地瞭解真理,並從錯覺中得到解脫。錯覺的意思是,看到幻象卻以為它是真的。從這種錯覺中解脫是最重要的事情。在這一過程中,我不認為性取向會帶來很大的不同。我也不能說一個異性戀者比同性戀者有更多的機會了悟真理。事實上,同性戀者往往要敏感很多,這也可能對他們的精神旅程有些幫助。

但是我們必須記住,和其他所有宗教一樣,佛教也是通過文化的媒介來傳遞的,所以

一種對同性戀者有偏見的文化可能會把同性戀詮釋為不道德的。但這是人類文化的問題,和佛教沒有關係。

感謝您收聽今天的誦讀,以上內容來自於中國深圳報業集團出版社所出版的《八萬四千問》,作者: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譯者:嚴望佳、戚淑萍。

祝各位,晚安。

你相信“你是自己的主人嗎”?恭喜你|八萬四千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