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2 「文化济宁」孔孟之乡优秀家祠与家风——张氏宗祠

「文化济宁」孔孟之乡优秀家祠与家风——张氏宗祠

张氏家祠大门(建于民国初年)

「文化济宁」孔孟之乡优秀家祠与家风——张氏宗祠

张氏家祠祭祀大殿(建于明嘉庆末年)

张氏宗祠,始建于明朝嘉靖末年,为一三间平房,位于张家庄前街,西边为上马石所立之处。现家祠祭祀大殿建于清光绪年间。

家祠现占地面积一千多平方米。按照皇宫式建筑设计,中轴线明确,两侧及其对称。文革期间,该宗祠遭不同程度的损坏,正门和大殿虽然保留下来,但两耳廊坊及古院墙已荡然无存。后来族人多修善补,院墙重立,才成为现在的规模。

家祠大门建于民国初年。站在大门前,上下观看,大饱眼福。一道道琉璃瓦鲜红细腻,一片片青瓦古韵古色;屋脊高耸,四角翘檐斗拱,青砖筑墙坚固,美观大方,大门上方镶嵌着“张氏宗祠”四个大字,牌匾呈长方形,正楷大气,出自我张氏名人之手;匾额中央盖有“湖广通山县正堂”方印,更是锦上添花,漆黑的两扇大门,木质昂贵,朴实敦厚;门前两侧,端坐着石狮一对,威武雄壮,彰显神威。

进大门往里去,放眼观看,一幅古朴的立体画卷映入眼帘,院墙粉刷洁白如玉,铁红的地面方砖,平稳铺地,勾勒适中,滚水合理;两侧挂有二十四孝图,以示后人,在绿树翠柏的辉映下五彩缤纷;功德碑、记事碑、天启元年庙碑依序排列;院内左侧立有四世祖贻谋公碑和五世祖张儒公家谱碑,右侧有八世祖张珽公进士碑,这三管碑的衬托使整个院内更显古雅,韵味更浓。

院子正北,座落着一处明清古式建筑,既是张氏宗祠的主体——祭祀大殿,她飞檐斗拱,气势雄伟,威严庄重,居高临下,突显神灵;更引人注目的是,两侧石柱雕联:“左为昭右为穆惟宗敦睦族长发其祥,临在上质在旁啟孝子贤孙聿修厥德”,其字为我张氏族人所写;大殿内悬挂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墙面的洁白、屋顶的嫩红笼罩下交相辉映,更显生机和活力;供案上面供奉着十三尊龙牌,长幼分明,层次皆清,简明易懂,制作精湛,别具一格;特别是明清时期的青石供桌上,独具匠心的浮雕,雕刻技艺精湛,所刻画的花纹、人物、故事情节栩栩如生,活龙活现,真是为前人能妥善保存到今天这么完好感到自豪。

纵览张氏宗祠布局严谨、敦朴大观、典雅华贵、古色古香浓郁、文化内涵丰富、底蕴基石牢固,颇具独特之风格。虽然历史悠久,风雨剥蚀,潮流摧残,但依然讲述着奇异的往事,祖宗精心造就的成果,呕心沥血的努力,给后人留下了永久纪念,何不使人怀揣仰慕之心,作揖叩拜,燃香尽祭。致此我们追捧她、创造她,是历史赋予给的一项任务,不可懈怠。

二零一三年四月四日族人在家祠举行祭祖仪式,山西电视台“我的大槐树”栏目组进行了专题报导。十八世孙张忠锋在祭祖仪式上宣读了祭文。十八世孙张成书接受了山西电视台记者采访,并介绍了张氏家族的发展史及族人历年祭祖活动开展的情况。

张氏族谱历清嘉庆十七年、公元一九八五年、二零零零年、二零一五年等多次整修,现以成为记载张氏家族发展史、激励张氏族人奋发向上的一部经典家族史。

张氏家训:

忠厚传家和为贵 诗书继世孝为先

张氏家风:

严治家 敬长辈 明事理 守法律

知荣辱 晨健体 不欺人 守信义

忌逞强 睦友邻 广行善 勿生非

讲勤俭 不浪费 重优生 兴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