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騰訊這十年的戰略真的錯了嗎?

騰訊這十年的戰略真的錯了嗎?

著名投資人李國飛花了幾個月時間,寫了一篇1.5萬字的文章,全面反思騰訊的戰略。最後得出一個結論:騰訊的戰略出現重大失誤。

李的這篇文章不是來黑騰訊的,而是有紮實的數據和案例。原文太長,我通讀了幾遍,嘗試用千餘字把這篇文章縮寫一下。

李國飛認為從產品層面來說,騰訊有微信這個大殺器,還有越來越活躍的小程序,無疑是成功的。但是從戰略層面講,特別是從數據與算法的角度來看,騰訊的戰略偏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李國飛舉了阿里巴巴“盒馬”的例子。“盒馬”既是一家生鮮超市,也是便利店,也是餐飲店,也能直接從線上選購送貨到家,而且送貨最快只需半小時,之所以做到這一切,是阿里多年積累的用戶消費數據以及高超算法的支撐。比如分析快遞地址可以幫助選址等。

李國飛認為盒馬是在阿里系淘寶、天貓、餓了麼、菜鳥等所積累了多年的大數據以及相應算法的基礎上進化而來的。而且具備兩個特點:數據的維度足夠多,各種算法足夠好。從這個層面上來說,李國飛認為阿里這些年看似雜亂無章的佈局其實是為了獲得多個維度的數據,而阿里也正如馬雲所言,已經是一家已經以數據為主的公司。但反觀騰訊佈局的永輝超市,騰訊只能提供技術上的支撐,如人臉識別、雲服務、小程序等。

李國飛認為可以用數據及算法來重新定義一家公司:一個公司從小到大,發展進化,其實要做的事情無非兩個:1.提升算法處理數據;2.獲取更多的數據。

數據積累上,騰訊比不過阿里;算法上呢?李國飛說騰訊比不過字節跳動,也就是今日頭條的母公司。李國飛對字節跳動的精妙算法大為驚歎,他認為今日頭條變“人找信息”為“信息找人”是個巨大創新,還有抖音的崛起,也都得益於字節跳動對算法的極大投入和專注。相反,騰訊新聞與騰訊微視背靠騰訊巨大的流量優勢,卻是不慍不火,缺乏建樹。

李國飛也感到困惑,因為騰訊的客戶數據從二十年前就開始積累了,特別是微信以降,微信支付也帶來了巨量客戶數據,此外,音樂、遊戲、瀏覽器、視頻等應用的用戶都是天量的,按說騰訊也能做好數據挖掘啊。但是騰訊在數據上做的這麼差,到底是為什麼?

李國飛通過私人關係向騰訊內部人士瞭解了一下,找到了兩條原因:一是騰訊的數據分散在各個部門,很長時間以來都沒有打通;但是阿里在2015年就實施了數據集中管理的戰略;二是沒有強大的數據算法研究部門,各個部門雖然都有算法工程師,但水平很低。

李國飛拿微信朋友圈廣告舉例子,明確指出朋友圈廣告很多都是品牌廣告,也就是純粹為了曝光;而不是真正的效果廣告,就是能夠引發消費的廣告。或者說,所有人看到的廣告都一樣,沒有做到千人千面。

李國飛指出,如今的互聯網已經由流量驅動進入到了算法驅動。前者只是被動的用戶觸達,後者則是將內容精準地推送給目標用戶。李國飛認為,微信曾向滴滴、摩拜都很多應用導流過,但是因為算法不行,並沒有起到很好的效果。只有好的算法才能精準地匹配客戶和內容,而這正是字節跳動崛起的核心秘密,也因之具有了很大的商業價值。君不見,今日頭條的廣告收入提升的有多快!

為什麼會這樣呢?李國飛認為這跟3Q大戰之後騰訊戰略轉變有很大關係。在3Q大戰之前,騰訊鼓勵各個部門進行天馬行空的探索,而在3Q大戰之後,騰訊開始“連接一切”,聚焦於社交與內容,其它業務的則以投資為主,甚至有人說騰訊變成了一家投資公司。李國飛認為這個戰略轉移嚴重削弱了騰訊的創新力,而騰訊的投資更像是純粹的投資,並不是阿里那樣的產業佈局。所以,李國飛得出了結論:騰訊其實並不在乎數據,既不在乎自己的數據,也不在乎合作伙伴的數據。

最後,李國飛認為騰訊正在面臨兩場戰爭。一場戰爭是跟阿里的,主要集中在新零售相關領域,當然其它領域兩家也無所不爭;另一場戰役則是跟字節跳動的,在內容方面的競爭。目前來看,對手在數據和算法上都下了先手。

那騰訊應該怎麼辦呢?當然一是要加強數據的收集和集中管理,二是從全世界召集最頂尖的算法人才來分析研究這些數據。李國飛認為,只有如此,騰訊才可能避免未來的成長陷阱。

這篇長文看完以後,覺得李先生說的還是有一定道理的。讀者們也見仁見智吧。(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