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6 光荣与陨落——那些名厂、 名导和经典电影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好莱坞大片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电影市场化进程不断加速,民营电影公司蓬勃兴起,电影市场和资源被重新洗牌,在内外夹击下,产业化改革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市场化成为传统电影厂的唯一选择。老的电影制片厂纷纷改组改制,它们中有的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有的重组重生。

01

北京电影制片厂

成立于1949年的北京电影制片厂,曾是中国最大的电影厂之一。

《林家铺子》《红旗谱》《骆驼祥子》《边城》《伤逝》《甲方乙方》《爱情呼叫转移》等独具艺术风格的电影作品,使北影在一众老牌电影制片厂中一枝独秀。

如今,北京电影制片厂已并入中影集团。中影集团成为国内唯一拥有影片进口权的公司。2012年8月,位于北京北三环中路77号的北京电影制片厂拆迁曾引发争议。后北京市规划委明确表示保留主楼、东楼和西楼三栋建筑。

光荣与陨落——那些名厂、 名导和经典电影

02

上海电影制片厂

成立于1949年11月的上海电影制片厂,曾经是中国电影最大的生产基地,出品过很多优秀的电影,如《鸡毛信》《铁道游击队》《女篮五号》《舞台姐妹》《城南旧事》《芙蓉镇》《天云山传奇》等。

2001年,上影集团、永乐集团、动画集团及上译厂、科影厂等10家企业合并,成立上海电影集团公司。2016年8月17日,上影集团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在几大老牌电影集团中,成为继中影集团外,地方电影集团中率先实现上市的电影集团。

光荣与陨落——那些名厂、 名导和经典电影

03

八一电影制片厂

1952年8月1日八一电影厂正式建厂,命名为解放军电影制片厂,1956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

八一厂的群星谱中,一个个名字熠熠生辉:王心刚、唐国强、宋春丽、斯琴高娃、古月……

一部部经典之作让人铭记:《永不消逝的电波》《林海雪原》《地雷战》《地道战》《闪闪的红星》《冲出亚马逊》《芳华》等。

2018年2月,八一电影制片厂与总政歌舞团、总政话剧团、总政话剧团以及总政军乐团合并,并更名为“解放军文化艺术中心电影电视制作部”。

光荣与陨落——那些名厂、 名导和经典电影

04

西安电影制片厂

1958年8月成立的西安电影制片厂,第一个在国际A级电影节获得最高奖项。获国际奖项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影片出口量全国第一。有中国的好莱坞、东方的好莱坞之称。

西影厂出品了大量优秀的电影,如《霸王别姬》《老井》《红高粱》《香魂女》《图雅的婚事》《美丽的大脚》《我的一九一九》《大话西游》《秋菊打官司》《一个都不能少》《三峡好人》《蓝风筝》《活着》等。

一大批著名导演从这里起步,如谢飞、吴天明、黄建新、张艺谋、陈凯歌、顾长卫、贾樟柯等。

最终在2000年,西影厂正式联合其他的几家企业,完成了从单纯的国有企业到资本多元化集团的转变,也就是现在的西部电影集团。

光荣与陨落——那些名厂、 名导和经典电影

05

长春电影制片厂

长春电影制片厂是新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可谓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创造了新中国电影史上的多个第一。

《五朵金花》《上甘岭》《英雄儿女》《刘三姐》《白毛女》等一大批优秀作品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由于体制、机制、观念等方面出现严重不适应,遇到空前危机,到1997年时,它已连续六年亏损,濒临倒闭。

1998年,长影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计划。2000年改制为“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长影集团”。

光荣与陨落——那些名厂、 名导和经典电影

06

峨眉电影制片厂

1959年7月1日峨眉电影制片厂正式挂牌,由郭沫若亲笔题写了厂名。

它出品过《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焦裕禄》 《鸦片战争》《让子弹飞》《大武生》《观音山》等优秀电影。

2003年峨眉电影制片厂改制为“峨嵋电影集团”。

光荣与陨落——那些名厂、 名导和经典电影

其他还有不少老牌的电影厂,比如珠江电影制片厂、潇湘电影制片厂、浙江电影制片厂等也失去了昔日的荣光。

这些电影厂为中国观众贡献了无数的精品力作,见证了中国电影的兴亡盛衰。

从事业到企业的改制,从为领导拍片、为获奖拍片到为观众拍片、为市场服务的转变,丢失了垄断优势的电影厂不仅要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人才流失的巨大困境,还要面对沉重的企业负担,去适应市场机制的改变所带来的新挑战。

电影厂原来收入有多低,从张艺谋的超生罚款中可以看出来,“第一个孩子,生于2000年,张艺谋西安电影制片厂收入,2760元”,名满天下的大导演只有这么点微薄的收入,可见当时的工资有多低,不改制真不行。

而日益崛起的民营企业却没有一大批退休员工需要养活的负担,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华谊、万达、光线、华策、博纳等民营影视公司接连发力,迎来各自的芳华时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