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中医医生和西医医生两个群体相比较,谁的平均寿命比较长?

用户93329052


真正的中医大部分都懂得养生,能到天年,基本都老,年纪大。西医医生不懂养生,英年早逝家常便饭。

西医追求的是产业化,赚大钱。产业化需要大量的病人。因此治病最好不去根,常期吃药,病人疾病逐渐加重,但是不能死。这些药也不贵,让大部分人买得起,不断让病人给他交钱。一旦病人病情严重,要夺取病人生命,西医就要求动大手术,一次几万到几十万不等,还不保你活命,一次要个够!最终人财两空!西方医疗集团早就凭借一时技术领先,积累了雄厚资本,控制了媒体舆论,他们的目标是控制你的健康,而不是让你彻底健康!即让人带病活着,而不是健康地活着,能够一生都为它上菜!它能够延长人的平均寿命,却不能提高大家的生存质量。它即使有去病根的药和方案,也不会即时推出,别人的技术如接近它,它才会拿出多年前已研发成功的方案。资本这样做无可厚非,比竟它的本性就是要追求利润最大化。做为消费者要有质疑,提高辨别力,少上当!


清界视康


个人结验得到见证:无论中医生或西医生,寿命的长短各有说辞,但以本人经历经验得出以下情况总结得知道寿命绝对长久的。寿命长久的医生必须具备的条件:一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少套路,少谋私,用技能技术去让人健康幸福,二个人心态保持端正良好的思想素质道德修养等医德作风,三立己修身,以己正人,让自身的生活良好习惯素质修养心态等各方面正能量引导病人或身边的人,四杜绝套路谋私骗钱,坑害加大病人负担,以最简单便宜的药达到最好的效果为病人谋健康,五乐善好施,切身处地站在他人角度做事想问题,减少不必要的麻烦等等。以上观点是验证见证众多医生的从医到生老病死家庭困难破裂纷争等等事情的发生得到总结证实的记录备忘。从偏门的五阴阴阳因果循环报应来说,做人做事,无论是普人人或医生也要有良好心态做人办事,达到务实求真,如果违背正义正理正道,以权谋私,背后坑害他人等等情况出现,报应有头终有来,只是时间时候的早晚快慢而已,再加上前世今生的玄妙悬疑因果报应,也证实有部分的好医生也要受到伤害祸害等等因素的,大千世界无其不有,每个人理解的能力有多少大小,所有有能一概而论,以上是个人心得事例见证阐述,谢谢您的观赏、意见、批评。


健康保长


这个问题,如果按照现在所谓的“预期寿命”来说,当然是西医的寿命更长一些。因为在这个预期寿命的计算中,西医占了很高的权重,而中医的权重是0。

这就是为什么西医对中国古代平均寿命只有20出头是特别笃信而中医从来不关心的原因。

因为预期寿命这个数值,并非统计学所得,而是通过某种公式计算得出的。

计算方式类似于:

居住环境权重为10

医疗环境权重为20

教育环境权重为5

社会状态权重为8

战争、瘟疫等权重为-20

假设人类基准寿命为100,按照比例分配给以上各项目,然后分别评分再加起来,得到的结果就是所谓的“预期寿命”

当然实际运算的话比这个更复杂。但是你也看到了,医疗环境在这个运算中所占权重是非常高的。而西医院的设立、规模、技术在这个运算中占去了相当大的一块份额。

而中医的权重是零

也就是说,不论他怎么计算,在他的这个体系里,中医,是从来都没有影响过中国人的寿命的。

这个“预期寿命”的体系,从来都是西医发明出来忽悠人的,从来都没有任何指导意义!

所以,一定要讨论这个问题的话,必须从统计学来考虑,而非这种很傻逼的运算。

中国大陆没有这种统计。而且中国大陆的统计部门,在其责任范围内的工作上也从来没有让人相信过。

而台湾恰好从很早以前就开始有类似的统计。

2004年,台湾卫生署发布的医护人员平均寿命显示,西医中,以妇产科,急诊科和外科医生寿命最短,比普通人短3年左右,而中医的平均寿命则比普通人长4年。

到2010年,卫生署发布的平均寿命显示,西医中,仍以妇产科寿命最短,仅为69岁,而当年的台湾人均寿命则有78岁左右,也就是短了10年。但是牙医,外科医生随着保障制度的完善,平均寿命迅速提高,比普通人长7岁。而中医的平均寿命则下降至比普通人长1岁。

2016年,台湾人均寿命突破80岁,而妇产科医生的平均寿命仍然比普通人更低。牙医仍旧为所有医生中平均寿命最长的。中医则比普通人寿命长2岁。

但是问题又来了。台湾卫生署的这个统计,是将当年所有死亡的医生的死亡年龄统计出来,然后求平均值,就是说算死不算生。所以得到的数值并不代表一切。

比如说,这一年,只有一个医生死亡,而这个医生只有39岁,那能说这一年医生平均寿命只有39岁吗?显然不行吧。

但是当数据量比较大的时候,也确实能反映出一些问题。

结果就是,医生群体普遍比普通人寿命长,而中医在医生中算中偏上的寿命,并不拔尖,也绝不低。

至于说中医清闲西医累这种话,那就没意思了。好的中医绝对不清闲,清闲的中医寿命也长不了,不是吗?

但是抛开“医生”这个群体来看数据。

在现代社会,所有的研究统计都已经证明,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平均寿命也就越长。

而医生群体的受教育程度和社会地位,均比普通人更高,所以显然,医生群体的平均寿命,并不都是医学带来的!

参考美国律师的平均寿命,与医生的平均寿命并没有确切的统计学差距。

所以,就此来看,医生对于自己的寿命,其实影响并没有那么巨大……


戏雪狐


从工作状态来说肯定中医寿命长。原因如下:西医往往要面对危急病人,与时间赛跑抢救病人,常处于紧张状态这肯定不利于身体健康,特别是手術医生几个小时下来身心疲惫,压力与体力的双重打击哪有长寿之理?再看中医优雅得很轻轻把脉也可闭目养神,望、闻、问、切一番后也可说些笑话,调节一下气氛。病人不急,也喜听医生的“博学与精深”在一片“祥和”的气氛中结束就诊,中医师哪有不长寿之理?





吴越之间


很多中医黑无事实根据诋毁中医,说中医寿命不长,甚至说只活到20多岁,这种信口雌黄令人发指。为了此问题,我化八小时时间查了从春秋战国到晚清近百名中医资料,结果发现中医是长寿者,其中50岁到59岁者有11人,60岁到69岁者有18人,70岁到79岁者有33人,80岁到89岁者22人,90岁到99岁者有9人,100岁以上者有3人。也就是近百名有据有史可查的中医人,70古稀以上者达67人,69岁以下者仅29人,铁的证据打了中医黑们的老脸。现记录如下:

秦越人生于公元前407年,卒于公元前310年,享寿97岁。

淳于意生于公元前205年,卒于公元前150年,享寿55岁。

华佗生于公元141年,卒于208年,享寿67岁。

张机生于公元150年,卒于219年,享寿69岁。

皇甫谧生于公元215年,卒于282年,享寿67岁。

葛洪生于公元281年,卒于341年,享寿60岁。

陶弘景生于公元456年,卒于536年,享寿80岁。

巢元方生于公元550年,卒于630年,享寿80岁。

杨上善生于公元575年,卒于670年,享寿95岁。

孙思邈生于公元581年,卒于682年,享寿101岁。

孟诜生于公元621年,卒于713年,享寿92岁。

王焘生于公元670年,卒于755年,享寿85岁。

王冰生于公元710年,卒于804年,享寿94岁。

蔺道人生于公元790年,卒于850年,享寿60岁。

咎殷生于公元797年,卒于860年,享寿63岁。

王惟一生于公元987年,卒于1067年,享寿80岁,

王怀隐生于公元925年,卒于997年,享寿72岁

庞安时生于公元1042年,卒子1099年,享寿57岁

钱乙生于公元1032年,卒于1113年,享寿81岁。

成无己生于公元1063年,卒于1156年,享寿93岁

许叔微生于公元1079年,卒于1154年,享寿75岁

刘完素生于公元1120年,卒于1200年,享寿80岁

陈言生于公元1131年,卒于1189年,享寿58岁

张元素生于公元1151年,卒于1234年,享寿83岁

张从正生于公元1156年,卒于1228年,享寿72岁。

李杲生于公元1180年,卒于1251年,享寿71岁。

宋慈生于公元1186年,卒于1249年,享寿63岁。

陈自明生于1190年,卒于1270年,享寿80岁。

窦默生于1196年,卒于1280年,享寿84岁。

严用和生于1200年,卒于1268年,享寿68岁。

罗天益生于1220年,卒于1290年,享寿70岁。

王好古生于1200年,卒于1308年,享寿108岁。

危亦林生于1277年,卒于1347年,享寿70岁。

朱震亨生于1281年,卒于1358年,享寿77岁。

倪维德生于1303年,卒于1377年,享寿74岁。

滑寿生于1304年,卒于1386年,享寿82岁。

戴思恭生于1324年,卒于1405年,享寿81岁。

王履生于1332年,卒于1391年,享寿59岁。

楼英生于1332年,卒于1420年,享寿88岁。

虞抟生于1438年,卒于1517年,享寿79岁。

王纶生于1460年,卒于1537年,享寿77岁。

汪机生于1463年,卒于1539年,享寿76岁。

薛己生于1487年,卒于1559年,享寿72岁。

万全生于1495年,卒于1580年,享寿85岁。

李时珍生于1518年,卒于1593年,享寿75岁。

徐春甫生于1520年,卒于1596年,享寿76岁。

杨继洲生于1522年,卒于1620年,享寿98岁。

龚廷贤生于1522年,卒于1619年,享寿97岁。

孙一奎生于1520年,卒于1619年,享寿99岁。

缪希雍生于1546年,卒于1627年,享寿81岁。

王肯堂生于1549年,卒于1613年,享寿64岁。

吴昆生于1552年,卒于1618年,享寿66岁。

陈实功生于1555年,卒于1636年,享寿81岁。

张介宾生于1562年,卒于1639年,享寿77岁。

吴有胜生于1582年,卒于1652年,享年70岁。

喻昌生于1585年,卒于1664年,享年79岁。

李中梓生于1588年,卒于1655年,享寿67岁。

赵献可生于1573年,卒于1664年,享寿91岁。

傅山生于1607年,卒干1684年,享寿77岁。

祁坤生于1610年,卒于1690年,享寿80岁。

张志聪生于1610年,卒于1682年,享寿72岁。

汪昂生于1615年,卒于1698年,享寿83岁。

张璐生于1617年,卒于1699年,享寿82岁。

李延昰生于1628年,卒于1697年,享寿69岁。

程国彭生于1662年,卒于1735年,享寿73岁。

柯琴生于1662年,卒于1735年,享寿73岁。

叶桂生于1667年,卒于1746年,享寿79岁。

王维德生于1669年,卒于1749年,享寿80岁。

薛雪生于1681年,卒于1770年,享寿89岁。

吴谦生于1689年,卒于1759年,享寿70岁。

何梦瑶生于1693年,卒于1763年,享寿70岁。

徐大椿生于1693年,卒于1772年,享寿79岁。

黄元御生于1705年,卒于1758年,享年53岁。

沈金鳌生于1717年,卒于1777年,享寿60岁。

魏之琇生于1722年,卒于1772年,享寿50岁。

赵学敏生于1719年,卒于1805年,享寿86岁。

陈复正生于1736年,卒于1795年,享寿59岁。

陈念祖生于1753年,卒于1823年,享寿70岁。

吴塘生于1758年,卒于1836年,享寿78岁。

王清任生于1768年,卒于1831年,享寿63岁。

仝泰林生于1798年,卒于1862年,享寿64岁。

费伯雄生于1800年,卒于1879年,享寿79岁。

陆以湉生于1802年,卒于1905年,享寿103岁。

吴尚先生于1806年,卒于1886年,享寿80岁。

王士雄生于1808年,卒于1867年,享寿59岁。

陆懋修生于1818年,卒于1886年,享寿68岁。

雷丰生于1833年,卒于1888年,享寿55岁。

柳宝诒生于1842年,卒于1901年,享寿59岁。

陈莲舫生于1840年,卒于1919年,享寿79岁。

唐宗海生于1851年,卒于1908年,享寿57岁。

张锡纯生于1860年,卒于1933年,享寿73岁。

何廉臣生于1861年,卒于1929年,享寿68岁。

曹家达生于1866年,卒于1938年,享寿72岁。

丁泽周生于1866年,卒于1926年,享寿60岁。

张寿颐生于1873年,卒于1934年,享寿61岁。

丁福保生于1874年,卒于1952年,享寿78岁。

……

打中医黑脸啪啪响了,你们胡说中国古代中医只有二三十岁寿命,说古代西医比中医寿命长,请拿出证据来吧。没有证据,难道朗朗乾坤的网络听任你们造谣放毒吗?


东楚龙野虎


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无法得出科学结论。

但有一些数据是值得参考的。中医发展了千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如下:东汉,22岁;唐朝,27岁;宋代,30岁;清代33岁。可以看出没有明显的变化。

有人说了,古代战争天灾人涡导致的平均寿命不高。首先同时期欧洲也是天灾人祸不断,人也没中医,平均寿命也差不多。咱们有中医也没比别人高多少。

然后你在拿能享受最好的医疗条件的皇家来看。清历代皇帝一共生有103皇子(不包括皇帝),82个皇女,平均寿命皇子32岁、皇女26岁。享受顶级水平中医的皇家也不过如此。

到了1985年,中国人寿命到了68现在超过70岁。难道是这几年中医飞速发展了?完全没有,中医自然坚守这五行学说,坚持从黄帝内经,本草纲目,肘后备急方等经典名著中的理论出发。而现代医学在这几十年内出现了抗生素,分子生物学,生物科技,基因疗法等等。

一些中医人,中医爱好者还是沉浸在古代辉煌的梦呓里,不睁眼看一看这个世界。

中医作为一种哲学,有一定可取之处。中医在上千年的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可以用科学手段来验证和传承。剩下的可以像所谓西医的放血疗法一样扔进历史的垃圾箱。

最后,医学作为一门科学,不应该分东西。我就们应该叫它传统医学,替代医学,和现代医学。


工业文化


这个问题有意思,最好让医院医生自己回答。

其实,我有很多医生朋友,交流中普遍认为,医院是短命鬼聚集的地方,医生的平均寿命远低于普通百姓,医生几乎个个是老病鬼。

其实,医院的地道性封闭型建筑设计,本身就有很大的问题,通风采光差,极容易导致病毒细菌滋生蔓延,世界上已知的超级细菌,诞辰地全是医院!

另外,病人带毒带菌的比例大,加上医院自身的密闭性,藏污纳垢,在这种环境下长期工作,生活,不得病才怪呢!

当然,中医的寿命相对长一些,这与他们自身的调理有关,也与他们的环境比效干净,工作节奏慢,工作对象多是慢性病有关。

说实话,卫生部门也确实该和建设部门协调一下,改变医院″坐月子"式的传统建筑模型,以通风,采光,适溫为核心,重新定义医院的开放、通透性建筑模型,为医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文刀沐子


这个没有具体的数据,不好说。希望有人专门去做量化的统计与分析。

但我在工作中,有一家医院的院长对我说:我发现中药房的人身体状况更好一些,西药房的人身体就没那么好,难道是药材的气息对人有影响吗?不知道是我这里的特殊情况呢,还是全国都普遍存在?

我说:如果以后我到其它医院做咨询时,留意一下你提的这个问题。

然后,我又补充说:有一项数据,说的是医生的平均寿命并不比全国的人均寿命更高,像美国医生的寿命比普通人还要短上一两年呢!但中医师好像不存在这个现象,中医师活得普遍挺久的。

西医师的压力比较大,工作更繁忙,抽烟熬夜的挺多。中医师则压力小得多,而且更重视身心调理与保养。

我还有一个同行,他和我讲过一件事:当他学病理学的时候,总忍不住对号入座,觉得自己隐隐有类似的症状。还说,那些心内科的医生很可能死于心脏病,呼吸科的医生很容易发现自己也有呼吸疾病。

对这个说法,我也没有去验证,只能说从心理暗示的角度,有一点点道理。

教练时间

1、人的寿命确实与职业有关系,有的职业更健康更长寿;有的则不。

2、不管哪种职业,对健康的觉察、检测与干预,都是重要的。不要把偶然事件绝对化,哪怕是普遍的现象,对你我个人,也可能毫无作用。

最后,如果读者中有医院的,麻烦补充、指正一下。


老刘讲体验管理


两者的寿命长短也不敢说,因为不是中医,也不是西医,也没去统计过数据和依据,是个普通人,也就没有什么可讲。只知道一点是在民众中有许多慢性病人,怎么都治不好,总有些年纪大的老人却劝病人去找个″老中医"看看,却没劝病人去找个"老西医"看看,这是什么原因呢?说明了什么?″老西医"这个称谓很少也很难听到的。而"老中医"却是经常听到的称呼。谁的寿命长短你可以去思考一下就会明白的。如果不是白胡子老头就不会称为老,也就当不了″老中医"这个各号。


一不平2018


从劳动强度上,中医科室一般闲得遛鸟,西医科室不但忙得四爪朝天、压力也大,还时不时传出欠费逃跑、医闹甚至仇医伤医杀医的恶性案件,所以中医完胜。

从养生保健角度,传统中医的知识陈旧、错误、水平有限,所用养生保健品常有肝肾毒性,若不是西医保命技术有所提高可以帮中医们吊命,估计大多数中医还停留在古来稀的水平。西医尽管工作压力大,但大都不至于蠢到以身饲毒当保健的地步,比常人健康知识丰富得多。因此西医完胜。

综合来看嘛,同一历史时期比较的话,中西医寿命伯仲之间。记得以前看过一份样本数只有几十的分析数据(统计建国来的中医、西医专家的寿命),大致是说中医、西医的平均寿命之差远低于标准差,所以得不出任何有显著统计意义的结论。

当然,你在中医医院里一般是很少看到病情危重的西医跑去急救的,但是在西医医院里跑去急救吊命的中医或其家属那真是随便一抓一大把……比如上面图片里的这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