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延禧攻略》中乾隆深爱的女人孝贤皇后,历史上究竟是怎么死的?

小小嬴政


我中学的时候就读过一本书,名字记不住了,好多年了,只是记得乾隆是一个比较开明的皇帝,风流倜傥文才武略都是不错的。

关于他的老婆呢,第一位皇后孝贤皇后,因为第一个儿子九岁的时候病死了,第二个儿子二岁的时候也夭折了,这对于她的打击是致命的,所有在她三十七岁那年病死了。历史对她的评价还是很高的,说她贤惠端装,为了皇帝可以委屈自己。乾隆最爱的是她,爱她四十年,在她去世后她的寝宫保持了几十年,乾隆遇到不开心的时候就会去那里坐坐,想想她的音容笑貌。


爱家胖大姐


历史上的孝贤皇后是乾隆皇帝的元后,也就是第一个皇后。从史料记载上看,乾隆对这位结发妻子确实是真爱。美国汉学家欧立德在其著作《乾隆帝》中也有过一番描述:

他们两人的婚姻生活非常美满,直到23年后富察氏离世。两人有很多的相似之处,看起来简直就是天作之合。无论弘历前往哪里,富察氏都会陪伴左右;弘历生病时,她会尽心服侍直至弘历痊愈。

另外,从史书记载看,这位富察皇后也是一位非常贤德的女人,乾隆自己就曾高度赞扬过,“皇后名门淑质。在皇考时,虽未得久承孝养,而十余年来,侍奉皇太后,承欢致孝,备极恭顺,作配朕躬,恭俭宽仁,可称贤后。”

但是,这样一个好皇后、好老婆,却英年早逝。乾隆十三年(1748年)三月就病逝了,年仅37岁。

孝贤皇后究竟是怎么死的呢?《清实录》上的记载是当时皇后陪着皇帝奉着皇太后东巡,就是去山东视察,各种大典结束之后,在返回途中,“忽在济南微感寒疾,将息数天,已觉渐愈”。皇后奔波多日,生了风寒,但是又怕耽误大事,所以“劝朕回銮”。皇帝一开始也觉得没啥事,于是车驾开拔,但是到了德州水城,“忽遭变故”。

正史档案中的这番记载是乾隆自己说的,但是事实真相就是如此吗?一场风寒能要人命吗?富察皇后其实是积郁成疾,心情常年不好,所以一场病就能摧毁她。富察皇后和乾隆皇帝原本有过两个儿子:永琏和永琮。嫡长子永琏深得父亲喜爱,曾经被秘密立为太子。可惜,这个爱子永琏早夭,8岁就死了。另一个儿子悼敏皇子永琮死的更早,2岁就夭折了。痛失两个儿子,孝贤皇后的心病在这里,所以身体一直很差。

《清鉴纲目》上对于孝贤皇后之死的记载则是另一番惊心动魄的场面:

回銮至德州,帝在舟中夜宴,后在他舟闻之,恐滋事变。后素性严重,虽在行次不忘永巷之规。是日至帝舟,因事进谏,语颇激切。时帝已被酒,怒后,颇加诟谇,后羞愤返,失足蹈水死。帝醒,乃大悔。

原来是回銮途中,乾隆皇帝在龙舟上花天酒地,可能还有点花样节目。孝贤皇后又是一个端庄严肃的女人,所以去劝了几句。皇帝喝多了,皇后性子又直,两口子吵了一架。皇后受了这个气,居然失足落水。按照这个说法,孝贤皇后是淹死的!

综合上述两种说法,皇后应该是东巡途中得了风寒,加上劳累过度,又长期积郁成疾,再和丈夫吵架,不慎落水,最终加剧病情,故而英年早逝!


朱言文史


对于孝贤纯皇后富察氏之死,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并不能确定她的具体死亡原因。唯一能确定的就是,在1748年,37岁的孝贤纯皇后去世。

比较贴近正史的《清史稿》中记载:“十三年,从上东巡,还跸,三月乙未,后崩於德州舟次,年三十七。”只是寥寥数笔就描述完了孝贤纯皇后富察氏的一生,对他的出身、性格、品行给了很高的评价,但针对其死因也只交代了一句:“后崩於德州舟次”。

有野史记载:乾隆皇帝东巡山东德州,三月十一日晚上,乾隆皇帝在船上寻欢作乐,寻花问柳什么的。这次出巡本是陪皇太后去泰山祈福还愿,皇后看到就激动了,言辞激烈的劝谏皇上,乾隆皇帝可能正在兴头上,也好面子,就责骂了皇后几句。皇后也是可怜,去年年底小儿子又夭折了,本来就郁闷悲伤,乾隆皇帝一刺激,气愤难耐一冲动就跳水死了。

野史无具体出处,而贴近正史的资料又交代过于简单,那我们再来看看清末民国初的著名演义小说作家、历史学家蔡东藩著作《清史演义》是怎么描述的。

乾隆皇帝刚上任没多久,就平定平定了苗疆叛乱,心情比较好,就想好好享受一下太平盛世。于是扩建圆明园,亭台楼榭,珍禽异卉,古鼎文彝应有尽有。独乐乐不如与众乐,乾隆皇帝就把圆明园对皇亲国戚的女眷开放。

有一天,乾隆皇帝陪皇太后、皇后逛园子,突然看见一年轻少妇,生的貌若天仙,眉目如画,芊芊细腰,韵味十足,一时看呆了。直到皇后跟那少妇打招呼,乾隆皇帝才知道,那少妇就是皇后人亲嫂子,就是傅恒的夫人(这里蔡东藩描述有误,应该是皇后的弟媳妇,以下暂且定为嫂子)。而在电视剧《延禧攻略》中,这个少妇就应该是最后嫁给傅恒的尔晴了。

古人总结的好,妻不如妾,妾不如偷。乾隆皇帝虽说后宫佳丽万千,但也是一个凡人,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自此就对这傅夫人念念不忘,可一时也找不到什么好机会。

话说快到皇后过生日了,本来傅夫人是皇后的亲嫂嫂,不用宣召也会来,可乾隆皇帝心里早在打小算盘了,总怕傅夫人不来,就赶紧让皇后宣召傅夫人进宫祝贺。第二天宴席上,乾隆皇帝诗性大发,命众人作诗饮酒,接不上诗人罚酒三杯。当然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自然是把傅夫人给灌醉了,当天晚上留在宫中休息。乾隆皇帝的期盼已久的机会终于来了,当然不能放过了,自然要云雨一番。自此以后,乾隆皇帝与傅夫人长期保持不良男女关系。

皇后晚宴后到处找乾隆皇帝,找不着,只看到傅夫人休息的卧室紧闭着门,且有宫女守着。问宫女,宫女支支吾吾不敢答话。这皇后就知道这两人有一腿了。但皇后也无可奈何,好在儿子永琏早都被定了太子,好好带孩子吧,因此对乾隆皇帝也就没以前那么温柔了。

可没过几天儿子永琏竟然病死了,皇后心里苦,儿子死了,老公出轨嫂子,一时难过的死去活来。乾隆皇帝心里有愧,百般劝解安抚皇后,并许诺再生一个儿子再立为太子,皇后才稍微稳定下来。

过了8年,皇后终于又生了一个儿子永琮,乾隆皇帝也兑现诺言,内定为太子。可没想才一年多,永琮又因出天花死了。各位想想看,这对皇后的打击有多大?两个太子儿子,再加一个女儿都早夭,乾隆皇帝也朝三暮四跟自己的亲嫂子勾搭成奸,这生活还有什么意思?

乾隆皇帝就以东巡的名义带皇后出去散散心,一路上别人看花草树木山水是美景,而皇后看了却是惨绿愁红,郁郁寡欢,悲悼亡子,悲愤交加之下受了风寒,在山东德州船上竟然病死了!

以《清史演义》的描述来看,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是在两子夭折、夫君出轨亲嫂的双重打击下,万念俱灰,生无可恋,算是被气死的!

其实通过以上信息来判断,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很有可能是非正常死亡,几天的时间好端端的一个人怎么可能因风寒而病死呢?看来跳水死、气死都不是空穴来风,估计乾隆皇帝感到愧疚不安,所以多年来一直作诗悼念她!


西楼青门外一笑谈文史


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出身满洲八旗中皇帝直属的镶黄旗,是察哈尔总管李荣保的女儿,乾隆皇帝弘历的嫡室正妻,也是其原配皇后。富察皇后是弘历的原配,两人鹣鲽情深情比金坚,即便是复富察皇后死后,乾隆皇帝对富察氏一族也是照顾有加,从没为难过,这在历史上很少见。


帝后情深,母凭子贵

富察氏在弘历还没有登基,还是亲王的时候就成为了王府了嫡福晋。富察氏温婉多情,将王府与后宫之事管理的井井有条,深得弘历的宠爱。

雍正八年,嫡福晋富察氏为弘历生育的皇次子,弘历为其取名永琏,希望将来这个孩子能够登临大宝,乾隆元年,永琏被密立为储君,而当时乾隆对富察氏也更加宠爱。当时的乾隆皇帝只有26岁,这么早就册立储君,可见对这个儿子的疼爱。

丧子之痛,东巡崩逝

富察皇后生育的永琏、永琮还有固伦和敬公主都深受乾隆皇帝宠爱,甚至和敬公主的墓被抬为“陵”,然而苍天不佑,永琏、永琮都早早夭折,富察皇后也是深受打击。

乾隆十三年,乾隆帝弘历带着自己的母亲孝圣宪太后钮钴禄氏南巡,富察氏丧子后终日忧伤,弘历心疼妻子,也带上了富察氏一起,然而就因此害死了富察氏。

富察氏丧子之后终日以泪洗面元气大伤,身体越来越差。然而偏偏这个皇后又是个非常负责的皇后,富察氏强忍自己心中的忧伤,强颜欢笑陪伴皇太后与皇帝,终日操劳,最终一场风寒,彻底击垮了富察氏,年仅三十七岁香消玉殒。



澹奕


富察皇后之死也是清宫一大谜团,甚至有传言说是和叔嫂乱伦与三角恋有关。正史、野史记载的死因大体上可归结为以下四种:

一、叔嫂乱伦

傅恒是富察皇后(孝贤皇后)的弟弟,乾隆的妻弟,他的夫人长得很漂亮,号称满洲第一美女。老婆太漂亮不是好事啊,容易被色狼盯上,这不有一次傅恒夫妇看望富察皇后,被乾隆发现了这位美人,乾隆风流成性天下皆知,如此美女岂能轻易放过?

但是傅恒不能天天来看姐姐,再说也不一定非要带着老婆来看姐姐,这可急坏了乾隆,怎么办呢,以皇后生日为借口摆酒设宴,请傅恒夫妇吃饭。宴席上甭管是谁乾隆都使劲灌酒,俗话说女人在酒桌上要么千杯不醉要么滴酒不沾,傅恒夫人一介女流,自然喝不过皇帝,乾隆见傅恒夫人喝醉了便命宫女扶到宫中。然后再找机会离开酒席直奔傅恒夫人。

富察皇后的贤惠是出了名的,曾经还劝说乾隆不要过于宠爱自己,应雨露均沾。身为皇帝,好色没什么大不了的,后宫佳丽三千都是你的,但是你染指后宫之外的女人就过分了,竟然还给自己的亲弟弟,乾隆的小舅子戴绿帽。富察皇后本来就体弱多病,这下更是气得不行。

严格来说这不是叔嫂乱伦,傅恒是乾隆的妻弟,乾隆是傅恒的小舅子,我也搞不清楚这是什么乱伦。傅恒的儿子叫福康安,据说就是乾隆与傅恒夫人所生,傅恒夫人去请乾隆给孩子赐的名,福康安后来也是青云直上官运亨通。

《清朝野史大观》载:“相传傅恒夫人与高宗通, 后屡反目, 高宗积不能平。南巡还至直隶境, 同宿御舟中, 偶论及旧事, 后诮让备至, 高宗大怒, 逼之坠水。还京后, 以病殂告, 终觉疚心, 谥后号孝贤。”

野史记载,乾隆南巡,命富察皇后随行侍候太后,偶然谈到乾隆与嫂嫂乱伦之事,乾隆大怒,逼富察跳水,富察落下病根,回京后就死了,乾隆痛心疾首,赐富察“孝贤”的谥号,显然是美谥。

二、丧子之痛

上述所谓的叔嫂乱伦都是野史,学术界至今仍在争论福康安是否是乾隆的私生子。乾隆生性风流,而庸俗的百姓又喜欢讨论这些宫廷秘事,就跟现在的人喜欢八卦一个道理,个人认为丧子之痛是造成富察早逝的一大原因。

富察皇后出生名门,再加上长得漂亮,孝顺贤惠宽仁恭俭,乾隆还是宝亲王的时候就被雍正封为正福晋。夫妻俩非常恩爱,头一胎生了个女儿,两岁便夭折。第二胎生了个儿子,即二阿哥永琏,永琏长得俊秀且天资聪颖,深得乾隆喜爱,乾隆三年的时候永琏9岁,突然染上寒疾不治身亡。

永琏之死对富察和乾隆而言都是不小的打击,喜欢看《延禧攻略》的朋友都知道,直到乾隆十年皇后再度怀孕,生下皇七子永琮,乾隆和皇后均大喜,不料永琮1岁零8个月的时候,大年三十那天因染上天花而死。

富察总共生育4个孩子,却有三个孩子夭折,怀上永琮给了富察一丝希望,永琮之死则彻底摧毁了富察。乾隆不想让富察过度伤心,带上皇后南巡,皇后本来就体弱多病,加上丧子之痛,更兼旅途奔波,病死在船上,年仅37岁,此时距永琮死亡仅仅3个月。

三、身染寒疾

《延禧攻略》这部戏细节把握得还是很不错的,基本符合史实。戏中乾隆宠爱皇后,将福建进贡的荔枝树赐给皇后,皇后摆下荔枝宴,乾隆赴宴时拉着富察皇后的手跟她说话,并关心说皇后的手太凉了,皇后自己也说她经常手脚冰凉。

《清实录·高宗实录》记载:“皇后同朕奉皇太后东巡, 诸礼以毕, 忽在济南微感寒疾, 将息数天, 已觉渐愈, 诚恐久驻劳众, 重廑圣母之念, 劝朕回銮。朕亦以肤疴已痊, 途次亦可将息, 因命车驾还京, 今至德州水城, 忽遭变故。”

乾隆《起居注册》记载:(乾隆十三年)三月十一日乙未, 驾至德州登舟。先数日, 皇后偶感寒疾, 至是日疾甚, ……夜半亥刻崩逝。富察皇后身染寒疾乃史书明文记载,可信度较高。

四、落水而死

《清鉴纲目》记载:回銮至德州, 帝在舟中夜宴, 后在他舟闻之, 恐滋事变。后素性严重,虽在行次不忘永巷之规。是日至帝舟, 因事进谏, 语颇激切。时帝已被酒, 怒后, 颇加诟谇, 后羞愤返, 失足蹈水死。帝醒, 乃大悔。

这种说法还是和乾隆带上皇后南巡有关。回京路过德州,乾隆再一次风流,来了个舟中夜宴,这个舟中夜宴不是喝酒吃饭那么简单,实际上是宴饮淫乐,淫乐是干嘛大家都懂得,皇后在别的船上听说了认为不妥,皇帝乃一国之君,后宫有这么多妃子,何必如此不成体统?于是劝谏乾隆,话说的有些重惹得乾隆生气,乾隆被皇后搅了兴致,这会又喝多了,就骂了皇后,皇后又气又恼,不小心落水而死,一说是投水自尽。

五、结论

说了这么多,富察皇后的死因也不是很复杂。人是死在南巡回京路过德州的船上,本来就有寒疾,先是二阿哥永琏死了,刚刚又死了七阿哥永琮,皇后伤心过度,再加上南巡路上一路奔波,这才死了,以上是导致富察早逝的根本,乾隆在船上淫乐则是富察之死的导火索。

至于落水死亡或者投水自尽的说法均不靠谱,乾隆与傅恒夫人私通一说更是没有依据。


考古班二愣子


《延禧攻略》中乾隆深爱的孝贤皇后,跳楼死了!历史上的富察氏,是乾隆的初恋原配,两人很是恩爱。

她确实是个贤惠体贴的妻子,皇上身上生了疮,太医告诉她需要天天敷药,富察皇后怕宫女手重,就天天亲自为皇上换药,坚持了上百天。


富察皇后还非常孝顺,和婆婆的关系处得很好。乾隆的母亲身份并不尊贵,曾是个下人,但富察皇后并没有因此轻视她,太后生病了,她不眠不休地陪在床前。

乾隆号长春居士,登基后他将富察皇后的寝宫命名为长春宫,在圆明园赐居长春仙馆,由此可见乾隆对皇后的宠爱。

同时乾隆在即位之初,就把富察皇后所生的嫡子——皇次子永琏秘立为太子,可过了两年,才9岁的永琏却夭折而亡。孩子去世后,富察皇后很是伤心,乾隆心里明白,只有让皇后再度诞下皇子,她才能从丧子之痛中走出来。

经过两人的努力,终于在7年后,35岁已经算高龄产妇的富察皇后,再度诞下皇七子永琮,乾隆又将他的名字写入秘诏,但不到两岁的永琮在大年夜病亡了。

三个月后,才37岁的富察皇后英年早逝,历史上关于她的死因有三种说法:

一、气死说

这个说法缘于《清朝野史大观》记载:“相传傅恒夫人与高宗通,后屡反目,高宗积不能平。”也就是《延禧攻略》中的皇后弟媳福恒夫人与乾隆有了私生子。真有这种事,哪个女人不气得半死?

皇后侄子福康安,史上确有其人,为傅恒的第三子。自幼被乾隆带到内廷,亲自教养,视如己出。福康安长大成人以后,乾隆对他更是委以重任,生前封贝子,死后赠郡王,这是清朝入关后异姓封王第一人,成为一代宠臣之最。

说他是乾隆私生子,还有一个理由是傅恒其他儿子都娶公主为妻,唯有此子傅恒求娶公主而乾隆不允。

但是,此事正史上没有任何记录。有书君认为,皇帝一言一行,临幸宫女等都有记载,不可能此事不记载,更何况乾隆晚年活着的儿子不多,如此优秀的儿子为什么不相认?

乾隆帝把福康安接入宫中亲自教养,待之如同亲生儿子一般,是因为是富察家族的子孙,乾隆帝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早殇的嫡子永琏和永琮的影子。

二、跳水说

有野史记载:乾隆皇帝东巡山东德州,三月十一日晚上,乾隆在船上寻欢作乐,皇后言辞激烈的劝谏皇上,皇帝可能好面子,就责骂了皇后几句。刚失幼子,本来就郁闷悲伤的皇后,气愤冲动下就跳水死了。

有书君也认为这个说法不靠谱,乾隆对富察氏的宠爱,那是正史、野史都有众多记录的,怎么可能严厉责骂皇后让她气愤至跳水?


要知道酷爱写诗的乾隆,在富察皇后去世后,写了100多首深情的悼亡诗。

“一天日色含愁白,三月山花作恶红。”皇后走了,太阳便失去了光彩,山花的红色在我的眼里是那样可恶。

“九御咸备位,对之吁若空”。三宫六院,嫔妃齐备,可是面对她们,就像面对空气一样。

就连富察皇后住的长春宫,乾隆也命人必须保持原样,没事他就去长春宫坐坐,和皇后“说说话”,这样的习惯保持了40多年之久,直至退位。

三、病死说

大年三十除夕夜,合家欢聚共度佳节的美好时刻,长春宫却笼罩在愁云惨雾之中,皇七子病故!无论乾隆怎样好言宽慰,富察皇后依然是以泪洗面、沉默不语。

两个皇子都幼年病逝,对本就身体不好的富察皇后来说,打击实在太大了。内心绝望的富察氏,精神上的苦痛无法对人诉说,还要强撑着上侍皇太后,下治内宫,身体一天比一天差。

可前一年乾隆就发谕旨要东巡,远赴山东曲阜拜祭孔庙。沿途各地官员经过半年多的筹备,现已准备就绪。但是皇后的身体又让他放心不下,识大体的富察氏,决定陪同皇帝前行。

乾隆也希望能借着这次东巡的机会带皇后散散心。于是,乾隆十三年(1748年)二月初四,皇帝、皇太后、皇后一行人浩浩荡荡开始了东巡之旅。此次行程穿越直隶、山东两省,长途跋涉辛苦异常。


到了山东,连续三天在孔庙举行繁复的释奠典礼,忙得是晕头转向。一系列繁文缛节之后,富察氏本就衰弱的身体越发感到疲惫。可第二天皇帝、皇后还要侍奉皇太后登泰山,登上山顶后,各处行礼参拜。

半夜里山风呼啸,富察氏只觉身体发抖,辗转难眠,好容易朦朦胧胧打了个盹儿,却又要和皇帝一起伺候太后到泰山顶看日出。

富察氏发着低烧,脸色红润,在旁人看来,还以为她身体好转了。到了济南,游览了大明湖、趵突泉后,富察皇后终于撑不住倒下了。

恰好这时候返程日期到了,皇上的意思是希望皇后留下来治病,等康复了再回京师。可三四日后,皇后的病体还不见好转。皇后不想让大臣们陪着自己误了政事,更怕增加山东省地方官员、百姓的负担。就催着他们经由德州上船,启程回京。

可怜一路车马劳顿,富察氏已是病体难捱,结果上船那天黄昏,富察氏病势忽然加重,就在这天夜里,一缕香魂随风而散,富察皇后仙逝,年仅37岁。这一天是乾隆十三年(1748年)三月十一日。

在外游历了三十七天!更何况是一个娇气的皇后,拖着病弱之躯,坐着颠簸的马车。有书君健康的体魄,坐动车去旅游了七天,都累得休息了好几天。

所以有书君认为:皇后早逝是因为生病。一是因为丧子余痛,心情郁结,身体不佳。二是人在旅途,舟车劳顿,身体虚弱。三是当时天气阴雨寒冷,孝贤皇后感染寒疾。痛、累、病交加之下,富察皇后最终病逝于归途。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欢迎在点击右上角关注:「没得比官网」,不定时放送福利哦。

至于死因,无论现在总结多少种,都无法说明哪个是最主要的原因。从各种文字来看就是乾隆也未必清楚她的死因。乾隆对于此事也很是迷惑痛惜纠结,所以揣测了众多原因。乾隆再次登泰山顶看见行宫云巢时认为是当年山顶高寒侵袭遂致不起,从长春宫移皇后梓宫至观德殿的时候,觉得她是因为两个嫡子的死而伤心至死,所以才说宁可当初没生儿子,否则也不是现在这种局面。写述悲赋的时候又说是皇后没有完全康复催促他反京,,旅途劳顿致病。在后来出巡与济南失之交臂的时候,又说是皇后在济南遇春雪侵袭遂至不起。在端午节的时候想到可能是天象不祥导致皇后死亡,当年三月份行宫上空出现客星,钦天监奏陈“占属中宫有眚”,眚即灾难。在她去世一个月赋诗的时候又觉得是二月初东巡前一日自己写诗有“一去不复返,谁能惜马蹄”二语,一语成谶,皇后真是一去不复返啊。在观看赵孟頫鹊华秋色图的时候又感觉是当年在济南鹊华桥上作诗把自己和皇后比作那对苦命鸳鸯牛郎织女,导致不久后一语成谶,最后三个理由看起来很荒诞,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认知和思想,古人认为天象和谶语会导致客观结果。就如同在古代如果长期不降雨,皇帝就得去祭天祈雨,在现在看来就不荒诞吗。


没得比官网


最近热播的清宫大戏《延禧攻略》中,其中说到的乾隆皇后富察氏(即历史上的孝贤皇后),其年纪轻轻即行去世,这让很多人颇感遗憾。

事实上,在历史上,孝贤皇后的死也是一度闹得沸沸扬扬,令人觉得疑点重重。

曾有人说,在当年南巡时,乾隆外出寻欢作乐,皇后略加劝喻,结果反被乾隆打了一个耳光,结果孝贤皇后气得投水而亡。

更有甚者,有人说乾隆偷情的对象并不是一般的烟花,而是随行的大臣傅恒的老婆,也就是孝贤皇后的弟媳。

为此,在孝贤皇后死后,深感内疚的乾隆对傅恒大为重用,所谓用“绿帽子染红了红顶子”,而那位来历不明的福康安,也得到极大重用。



当然,以上野史都是清末民初那些无聊文人为了消遣乾隆才编出的泼脏水小段子,这些都不足为信。

事实上,孝贤皇后和乾隆的感情极好,而其死因,主要是其所生的两子永琏、永琮接连殇逝,这让孝贤备受打击,由此郁郁寡欢,健康状况每况愈下。

乾隆十三年(1748年)初,借着谒孔庙、登泰山的名义,乾隆决心东巡一次,以此排解皇后的丧子之痛。

最开始时,出行还算顺利,队伍先后到达山东曲阜孔庙祭奠,之后乾隆又与皇太后、皇后等登览东岳泰山,众人兴致很高。

三月初,乾隆一行人来到济南,在阅兵、接见官员之余,乾隆偕皇太后、皇后游览趵突泉、大明湖、历下亭。其中,趵突泉还游玩了两次。



然而,在三月初八日,乾隆突然宣布回銮。十一日走至达德州时,一些人弃车登舟,打算沿运河走水路回京。

但就在当晚,孝贤皇后忽然崩逝,年仅37岁。

如果说前面说的各种野史属于无聊段子的话,那综合各种原因来看,孝贤皇后的死因有二:

一是因为丧子余痛,身体不佳;

二是当时天气阴雨寒冷,孝贤皇后在济南感染寒疾,加上人在旅途,舟车劳顿,由此最终病逝于归途。

解答完毕。

了解更多,可参考拙著:《皇城秘史:乾隆和他的妃子们》,山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