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9 《王大凡》的藝術生涯,和藝術成就!

王大凡:男(1888年—1961年),名堃,號希平居士,又號黟山樵子,齋名希平草廬,中國陶瓷美術大師。祖籍山西省太原市,祖上因避戰亂,後移居安徽省黟縣,其本人出生於江西省波陽縣皇崗村。

王大凡歷史典故人物畫的人文內涵,來源於其大量的閱讀。他年輕時便嗜書成性,繪畫之餘,全身心撲在讀書上。他日常生活省吃儉用,卻不惜重金大批量購書,常常是一谷籮、一谷籮讓人購來挑到畫室夜讀至晨。所讀之書,既有諸如《曾國藩家書》等做人明理類,也有《隨園詩話》等藝術修養類;既有《聊齋》《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等文學名著類,也有《畫鑑》《山水訣》《筆法記》《語畫錄》等古代畫論類。

《王大凡》的藝術生涯,和藝術成就!

榮譽;

2011年1月22日,由景德鎮市民間民俗文化協會、景德鎮市民族民俗文化搶救與保護中心報江西省藝術工作委員會審核,提交中國陶瓷美術榮譽與職稱頒證儀式醞釀,經得近百名中國陶瓷美術高級人才、大師、教授、新聞媒體代表意見,由正式代表舉手表決,一致同意追憶其為“中國陶瓷美術大師”榮譽稱號。

《王大凡》的藝術生涯,和藝術成就!

瓷畫鑑定:

王大凡早年的人物畫多是富貴壽考、伏虎羅漢、八仙圖等,晚年的人物畫以木蘭從軍、聞雞起舞、岳母刺字等內容為多,注重作品的時代性。模仿品以其20世紀30、40年代的人物畫為多,也有少量50、60年代的作品。從王氏人物畫筆墨特點來看,主要有以下幾個特色:

一是用筆用線遒勁,似傳統線描法中的高古遊絲描、鐵線描一類,多是中鋒用筆,樸拙、厚實、圓潤,章法別緻,有裝飾味,這是王大凡與王琦側鋒用筆畫人物畫的最大區別。而模仿品勾線難學其骨,少圓潤勁拔之韻味,有的中、側鋒並用,不得要領。

二是人物臉部刻畫細膩,講究明暗變化,有西畫中的素描關係和光影變化,暈染手法獨特,立體感強。王氏畫仕女以“丹鳳眼”、“櫻桃嘴”冠之,特點鮮明,並形成一種慣用的程式。

三是人物畫背景多勾描蔥鬱林木,竹石茅屋,野卉山花,染色青翠,草綠、翠綠、深綠幾個層次明顯,筆法一絲不苟。 從王氏作品設色來看:一是畫面絢麗照人,光彩豔發,畫場面大、人物多的作品,總是根據主題需要,主角多用鮮豔奪目的色料(如胭脂紅、西赤等),次要人物一般以赭、黃、藍色陪襯;二是填色較厚實,人物畫在雙勾白描稿的基礎上,多用濃重、深沉、豔麗的色彩,作多層次的渲染,注重明暗層次和冷暖變化,有傳統工筆重彩的藝術效果。模仿品設色染色平板,厚重之中少陰陽層次變化,色調過渡生硬,少潤澤之感。

另外,王大凡研究出“落地粉彩”畫法,不用玻璃白填底色,直接將色料填繪在瓷胎上,再罩雪白、水綠之類料色,簡化工藝,畫意更濃。

《王大凡》的藝術生涯,和藝術成就!

題識印款:

王大凡書法以行書為佳,俊逸秀美,平淡見精妙,精審且遒麗。題款時多是在詩文後再落干支姓名款。

常見落款為:“黟山大凡王堃作於希平草廬”、“黟山樵子大凡寫於昌江之希平草廬”、“黟山大凡王堃畫於昌江”、“黟山王大凡畫”、“希平居士昌江客次”、“王堃畫”等。

常見印款為:“大凡”、“王堃”、“王大凡作”等篆款。底款為“希平草廬”。

《王大凡》的藝術生涯,和藝術成就!

成就:

20世紀,景德鎮陶瓷藝術進入了一個輝煌的時代。流派奇峰突兀,風格爭奇鬥妍。從淺絳彩到粉彩,從寫意青花到綜合裝飾,從民間青花到現代陶藝,薪火相傳,譜寫了瓷都的時代主旋律。如果說“珠山八友”奏響了瓷藝文人畫的新樂章,那麼從藝60年的王大凡,乃樂章中最強勁的音符之一。他的作品榮獲1915年巴拿馬博覽會金質獎章,使景德鎮陶瓷在世界藝術舞臺上登堂入室;他研究發明的“落地粉彩”陶瓷技法,帶來了對陶瓷顏料的革故鼎新,使中國畫的風格和技巧在陶瓷上的運用遊刃有餘;他致力於“陶瓷文人畫”藝術的開拓,深化了陶瓷藝術的表現空間,為景德鎮陶瓷裝飾藝術樹立了又一座里程碑;他培養的幾代藝術大師均從事陶瓷藝術創作與研究,真正可謂瓜瓞綿綿,光耀藝壇。其子王曉帆為著名陶瓷美術家、輕工部陶瓷研究所籌備小組核心人物;其女王筱蘭,仕女人物畫家,50年代的工藝美術師;其侄王錫良,乃改革開放後國務院第一批授予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關門弟子李進,系l996年國務院授予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其孫王懷俊系第九、十兩屆全國政協委員,1985年被授予江西省工藝美術大師。而王大凡的第三代、第四代家族成員,更是群星璀璨。

《王大凡》的藝術生涯,和藝術成就!

王大凡在淺降彩的基礎上,獨創了“落地粉彩”技法,很符合改革了淺降彩的設色,使淺降彩法畫起畫回生。王大凡在長達六十年繪畫生涯中,兼工帶寫,構思嚴謹,用筆流暢,飄逸,其代表“布袋羅漢”,形態逼真,神情莊重慈祥,其動感飄逸,用筆如吳帶當風,行雲流水。把一個放下包袱何等自在逍遙的和尚刻畫的惟妙惟肖,出神入化。

王大凡是將國畫藝術和詩、書、畫、印運用到陶瓷裝飾上的傑出代表,其傳世的近千幅藝術作品,充分體現了以詩入畫,以畫孕詩,詩畫結合的藝術風貌。如果說他早年的作品用畫筆向人們講述一個動人的故事,那麼他中年的作品就是傳達一種禪意,晚年的作品則表達了一種精神境界。中國畫大家林風眠、潘天壽、周昌谷、吳山明等稱王大凡是一位藝術修養極高的“陶瓷文人畫大師”,如果不是當時景德鎮環境閉塞,缺乏宣傳, “大凡先生人物畫藝術造詣可以與海上大家相媲美。”吳山明觀賞了王大凡的原作後稱:“王大凡的人物畫與徐燕蓀、張大千、傅抱石的人物畫相比亦毫不遜色。”然而他始終是畫品與人品的完美結合者,其懸於畫室的座右銘“繪畫生涯自甘淡泊,陶人事業首重精勤”,乃是其寧靜致遠、淡泊明志、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人生信條的寫照。王大凡生前,全國政協、中國美術家協會等部門曾邀請《人民中國》、《人民畫報》、《人民日報》聯合採訪了這位對中國陶瓷藝術作出傑出貢獻的陶瓷美術家。《人民中國》、《人民日報》還專門撰文介紹了身為輕工部陶瓷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西美術家協會理事的王大凡先生的藝術生涯和藝術成就,對其的歷史性貢獻,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