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8 時大彬紫砂雙銅提樑壺

時大彬,字少山,他在紫砂用泥的選擇造型及銘刻等方面都有較高的造詣。作品蔚為大觀,被推祟為壺藝正宗。他的門下弟子多為名手。

明代萬曆、崇禎間(1573-1644)宜興制壺名家。生於明萬曆間,卒於清康熙初年。宋尚書時彥的裔孫,號少山,時鵬之子,制壺技藝,由其父傳。

大彬為人,敦雅古穆,壺亦如之,波瀾安閒,令人起敬。

壺藝傳至大彬,始蔚然大觀。大彬對泥料配製、成型技法、造型設計和銘刻等,均研究深入,成就卓著。

善用各色陶土,或在陶土中摻雜砂缸土、碎瓦片,有“沙粗質古肌理勻”之讚語。

制壺極認真,稍不滿意,就敲碎棄之,有時十不得一,都不滿意,就一隻不留。

制壺特點,是紫泥中帶有白點,而壺蓋一經合上,隨手拈蓋提起,壺身不墜。作品樸雅堅緻,後人稱為“時壺”。

大彬初仿供春,喜作大壺,後遊婁東,聞陳繼儒、王時敏等品茶試茶之論,改作小壺。這是紫砂史上一次重大改革,影響所及,直至今日,都以製作小壺為主。

大彬擅長創新,“千奇萬狀信手出,巧奪坡詩百態新”,“為前後名家不能及。”所制茗壺,初期請書家落墨,用竹刀刻出,後自己運刀成書,字體閒雅,在黃庭樂毅之間。

大彬砂壺造型,主要有四方、梅花、菱花、八角、六方、僧帽、漢方、龍蛋和提樑等式。

時大彬紫砂雙銅提樑壺

規格: 高 12.5cm 口徑:5.3cm 底徑:7cm

大彬有兩個著名徒弟︰徐友泉和李仲芳,都排行老大,均是當時制壺高手,故有「壺家妙手稱三大」之譽。所傳弟子甚眾,皆知名於世。紫砂壺在拍賣市場行情看漲,是具有收藏的“古董”,名家大師的作品往往一壺難求,正所謂“人間珠寶何足取,宜興紫砂最要得”。紫砂壺是中國漢族特有的手工製造陶土工藝品。製作原料為紫砂泥,原產地在江蘇宜興丁蜀鎮又名宜興紫砂壺。從明武宗正德年間以來紫砂開始製成壺,名家輩出,500年間不斷有精品傳世。據說紫砂壺的創始人是中國明朝的供春。因為有了藝術性和實用性的完美結合,紫砂壺才這樣珍貴,令人回味無窮。更加上紫砂壺泡茶的好處、和茶禪一味的文化,這就又增加了紫砂高貴不俗的雅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