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7 长平之战赵括一家不仅免于一死,而且还被嬴政封侯这是怎么回事?

战国时期,国家之间战争不断实力此消彼长。一个强国也许经过一场大战就会变得一蹶不振,同样一个弱国经过一场大战也会变得傲视群雄。秦国经过几代君主的艰苦奋斗终于熬成了战国末期最强国,可是即使这样他也没有强大到能够以一敌六的地步。不说别的,就是北方的赵国就令秦国忌惮三分。战国中后期,赵国经过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之后,骑兵战斗力那可是独步天下,整体军事实力也是呈直线上升。可以说,赵国是战国后期东方六国中唯一可以与秦国抗衡的国家。

长平之战赵括一家不仅免于一死,而且还被嬴政封侯这是怎么回事?

可是,就这样如此雄厚的实力在长平之战中却被赵括给败干净了。不过,长平之战也并不只是赵括一个人的错。长平之战,秦赵僵持两年之久(也有说5个月)。赵国虽然军事实力强悍,可是粮食产量隔秦国可是差了十万八千里,秦国能耗,可是赵国耗不起。廉颇驻守长平的时候,赵国百姓都是饿着肚子为前线将士送粮。所以赵孝成王才换下廉颇,并命令赵括速战速决。就是这个关键的原因最终导致了赵国长平之战的失败,不过这个黑锅还得赵括来背。
长平之战赵括一家不仅免于一死,而且还被嬴政封侯这是怎么回事?

其实,当年赵奢早已看出了自己的儿子只会纸上谈兵。赵括年少就熟读兵书,能言善辩,人们对他夸赞不已。可是,赵奢却很忧虑,他怕自己只会纸上谈兵的儿子会被重用最后导致赵国大难。所以生前就多次对赵孝成王诉说儿子的能力不行,希望大王不要委以重任(从这里可以看出赵奢大公无私的精神)。
长平之战赵括一家不仅免于一死,而且还被嬴政封侯这是怎么回事?

当年,赵孝成王任用赵括为大将时。赵括母亲百般阻止,向赵王诉说自己的儿子能力不行。可是,中了反间计的赵王那还听得下去赵母的话。到了最后,赵括母亲只能用最后一招。她便对赵王说:如果小儿作战失败,请不要累及我们这些家人,赵王欣然答应了。我有一万个理由让大家相信这绝对是赵奢死之前对夫人的遗言,因为赵奢知道自己没有实战经验的儿子最终肯定会被委以重任。所以才想出的一个保全家族的一个万全之策。

就这样,赵括犯下大错,他的家人因为那个许诺逃过了一劫。赵括的弟弟赵牧反而被封为将军,虽然没有什么优秀战绩,不过也过得安稳。
长平之战赵括一家不仅免于一死,而且还被嬴政封侯这是怎么回事?

要说赵括家族运气爆棚吧,那可真不是空穴来风,赵括家族在邯郸保卫战时做了一笔一生回报最大的投资。当年,秦国长平之战胜利后乘胜追击,直逼赵国都城邯郸。有趣的是,之后威震天下的秦始皇居然还在赵国做人质。当年秦始皇的父亲异人也就是后来的秦庄王被派往赵国做人质,然后经过吕不韦的精心策划和赵姬生下了嬴政。邯郸保卫战发生后,吕不韦和异人逃了出来,可是秦始皇母子却还在邯郸城。此时,有人劝说赵王杀死嬴政母子,可是就是这时赵括母亲站出来说明利害最终保住了嬴政母子的性命,而且还暗中秘密保护他们。这份恩情,即使嬴政再怎么薄情也一辈子不会忘记的。

长平之战赵括一家不仅免于一死,而且还被嬴政封侯这是怎么回事?

就在秦灭掉赵国后,秦始皇对当年欺负过他们母子的人进行了全部清算。因为,赵括家族曾经拼命保护自己,秦始皇也是有恩必报之人。他封赵括的侄子也就是赵牧的儿子侯爵。侯爵的地位可不得了,要知道秦始皇的亚父吕不韦当年也只是一个文信侯。

就这样,赵括家族成为了赵国的最大赢家。家族兴盛到这个地步,赵括的黑锅背的也值了。

希羽小得:知子莫若父,当年赵奢早已看出儿子赵括成不了大器。于是就极力劝说赵王不要委以赵括重任。从这里可以看出赵奢的大公无私。对于一个忠于国家的人来说,自己儿子的功名和整个国家的利益比起来那只是九牛一毛。赵奢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如果赵国再多几个这样的人,那最终谁一统天下还说不定呢。

长平之战赵括一家不仅免于一死,而且还被嬴政封侯这是怎么回事?

大家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可以关注并私信我,也可以在下面评论,我会积极回复的!


结尾扔一个彩蛋,大家觉得赵奢与廉颇相比谁更厉害,谁对赵国的贡献最大?欢迎在下面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